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一例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2-15  来源:中国兽医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94
  8月,笔者前往河北省秦皇岛市做市场调查和产品推广工作,对该区域内的疫情流行情况有了适当的了解。现在对活动期间的某一案例给予客观分析。
  发病情况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陶庄一养殖户于8月26日早晨带着一头死猪匆忙赶到山海关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求诊。问诊后得知,这是一窝8日龄的子猪,于头天开始出现零星发病,食欲下降,个别子猪皮肤发红,并于今早突然死亡一只。母猪在配种前免疫过猪瘟苗,子猪没有免疫。发病期间没有用过任何疫苗。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病猪精神沉郁,厌食喜卧,体温多在40.5℃~42℃之间,消瘦、贫血或黄疸,运步无力,猪耳朵、腹下、四肢等部位皮肤发红,甚至浑身发红。个别猪出现便秘、腹泻症状。后期表现呼吸困难、结膜炎症状。解剖一头死猪可见如下病理变化:
  (1)皮肤发红,出血,颈下、前胸以及后腹部发黄,后肢末端可见新陈交替的出血点斑。
  (2)可视黏膜发白,皮下组织发黄,血液稀薄不凝固。
  (3)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外翻多汁,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胃门淋巴结、肾门淋巴结、下颌淋巴结等。
  (4)肝脾肿大,肝脏表面可见黄棕色区域,胆汁浓稠,脾脏表面有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结,边缘可见零星的暗红色出血性梗死灶。
  (5)肾脏肿大、黄染,表面有零星出血点,切开后肾盂、肾乳头出血。
  (6)肺脏呈现炎性水肿,心叶、尖叶部分出现暗红色肝变区。
  (7)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变化,回盲口处可见多处钮扣状溃疡灶。盲肠、结肠黏膜上形成多发性溃疡肿;可视黏膜、浆膜及脂肪组织黄染明显并有出血性浸润。
  (8)会厌软骨出血,膀胱黏膜出血,心肌变软,心外膜出血。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结合当地的流行病学,可初步判断为非典型猪瘟并发附红细胞体病。
  综合防治
  1.对发病猪群用猪瘟脾淋苗+转移因子,按2头份紧急免疫。其他未发病猪群用兔瘟弱毒化疫苗按6头~8头份进行普遍免疫。
  2.混感红弓链,深部肌注,一天一次,连用3天。
  3.长效土霉素+氟苯尼考注射液,按20毫克/千克体重,深部肌肉注射,两天一次,连用3次。
  4.大群用抗病毒I号粉+红弓链球清,按推荐剂量混合拌料,连用10天。
  5.在春秋疾病多发季节,应加强圈舍日常卫生管理,阻断蚊、蝇、蜱、虱等传播媒介与猪体接触,并注意防止医用器械的机械性传播。
  分析
  通过对秦皇岛市的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区域于每年的6月~10月是血液原虫病的高发季节,并多与其他疾病混发。在上述治疗方案中用清开灵、转移因子等免疫增效剂和保护剂;同时用抗病毒I号粉、混感红弓链、长效土霉素+氟苯尼考等以做好药物保健,可以提高猪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控制继发感染,有巩固疗效的作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