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肝炎为其主要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一般冬春季节较易发生。饲养管理不善、鸭舍潮湿拥挤、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均可促进本病发生。主要危害5~10日龄雏鸭,日龄较大的幼鸭亦有发生,成年鸭感染后不显任何症状。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鸭肝炎病毒目前分为三个血清型,即l、2、3型,三型病毒在血清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我国仅见1型鸭肝炎的报道。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被污染的育雏室内至少能存活10周,普通消毒剂对病毒有杀灭作用。
1、症状
本病潜伏期通常为l~4天。病鸭精神萎顿,食欲废绝,离群独处,眼半闭呈昏迷状态,有的出现腹泻。病鸭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时,全身抽搐,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头仰向背部,两腿阵发性向后蹬踢,呈角弓反张姿势,死亡很快。
2、病变
肝肿大,质地柔软,表面见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外观呈淡红色或斑驳状,胆囊充盈。脾有时肿大,胰腺有时局灶性坏死。
3、防治
严格的防疫和消毒制度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鸭群发病的初期,可应用免疫血清或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匀浆治疗,每只注射0.5~1.0毫升,常可获得良好效果。
(1)蛋黄匀浆的制备方法:选取经鸭肝炎病毒免疫过的母鸭(或鸡)群所产的蛋,将蛋清去掉,再将蛋黄搅拌成匀浆,加适量青霉素和链霉素抑菌,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蛋黄液即成。
(2)弱毒疫苗的免疫:已经研制了弱毒疫苗,成功地用于免疫种鸭,以使雏鸭出壳后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弱毒疫苗亦可用于雏鸭免疫,无母源抗体雏鸭1日龄注射免疫后,可在1周后产生坚强免疫力,目前许多肉鸭场采用此免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