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临床上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该病自1957年发现以来,现已广泛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据报道,美国的猪群中阳性率为32.1%,加拿大育肥猪阳性率为34.3%,法国为9.4%,丹麦为22.26%,日本为66%,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危害现代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文就当前我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状况及应采取的防治对策谈点意见,供同仁们参考。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加之频繁引种和产品流通,使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国各地大为提高
(一)流行状况及其危害 由于该病主要是经空气和接触传播,集约化与规模化养猪程度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发病越严重,据报道,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丹麦、瑞士、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都曾先后暴发过该病。在美国的猪群中最常见的是血清1、5、7型,欧洲的猪群中多见于血清2、3、9型。血清I型为高毒力致病菌;血清2、5、9、10、11型为中等毒力致病菌;血清3、6、7、12型为低毒力菌株。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加之频繁引种和产品流通,使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国各地大为提高。仅2000年以来,就有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湖南、湖北、重庆、海南、山东、辽宁、吉林等省(市、区)先后报道了该病,可见该病已在我国广泛存在。从我国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血清型来看,不同的地区有所差异,比如福建与海南主要流行血清1、7型;湖南与湖北主要流行血清3、7、10型;甘肃、宁夏与青海主要流行血清2、3、7型;陕西主要流行血清3、7型。当前我国流行的血清型以7型为主,占总数的80%以上,其次为3、4、2、5、8和10型等。据卫秀余(2002)等报道,对500头生产母猪以上的8个规模化猪场进行APP血清学检测,有5个猪场存在APP感染,占62.5%,血清型主要为2、3、5、7、8型。苏双(2002-2003.5)等报道,对吉林省部分不同地区的猪场的288头份猪血清应用IHA方法进行检测,APP感染阳性率为20.8%,其中患该病康复猪群阳性率高达94.7%,出栏肥猪阳性率为23.3%,育肥仔猪阳性率为9.4%。
该病多呈急性发病而突然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慢性病例常表现为消瘦、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消耗过大,使饲养成本增加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由于该病多呈急性发病而突然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慢性病例常表现为消瘦、生长速度缓慢,饲料消耗过大,在相同饲养条件下,感染猪要比健康猪晚3~5周达到出栏体重,使饲养成本增加。耐过猪长期带菌,成为传染源,抗病力下降,也易与其他呼吸道病发生混合感染,发病率均在20%以上,病死率可达30%以上。给我国养猪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流行特点
1.发病年龄: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呼吸道寄生菌,对猪具有高度的宿主特异性。各种品种、不同年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但在生产中以6周龄至5月龄断奶后的仔猪和架子猪发病率最高,通常在50%以上。
2.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东北地区发病多见于10月份至翌年的5月,寒冷及气候多变的季节发病越严重。
3.混合感染多见:据近年来实验室调查表明,只有30%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没有伴随其他病原混合感染,70%的病例常与巴氏杆菌、链球菌、嗜血杆菌及肺炎支原体等混合感染,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4.该病的发生与各种应激因素有关:不少规模化猪场多见断奶后转入保育舍的仔猪发病,特别是气候突变,温差过大;环境卫生不好,猪舍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污染严重;饲料更换突然等应激因素可诱发该病。农村养猪户多数是引入了带菌猪,加之长途运输,气候寒冷,猪舍保温差,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影响而诱发该病。
5.2004年3月初某乡镇牧业小区一养猪户从河北购进200头17.5Kg左右的仔猪,到家后的第3天猪群中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热、不食、耳鼻及体侧皮肤发绀。经用青霉素、安乃近及咳嗽1号治疗不见好转。仅8天时间死亡60多头,此后还引起另一个猪舍原饲养的100头22.5Kg左右的仔猪30多头发病,并出现死亡。经送有关兽医诊断实验室检查确定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
该病常与许多呼吸道病发生混合感染,诊断时一定要全面分析
此次发病主要原因是引进了隐性带菌猪或慢性感染的病猪,经过长途运输,加之东北地区3月初天气寒冷等应激因素的诱发造成该病的发生。同时还出现了从一外猪舍“跳跃”式的传染给另一个猪舍引起发病的现象。
(三)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特征及病理剖检变化只能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1.细菌学分离鉴定。可从病死猪的鼻腔分泌物、支气管及肺部病变取样分离培养,常用加入生长因子和灭能马血清的牛心浸汁琼脂培养基,以及巧克力琼脂培养基等进行分离培养,可获得APP的纯培养,再进行病原体形态学检查和生化实验,以鉴定病原。
2.血清学诊断。荧光抗体试验和协同凝集试验可直接检出血清型特异抗原,在临床上可作出快速特异诊断。改良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检测该病抗体,检出率很高,一般猪感染该病后2周可检出抗体,抗体能持续3个月以上,而且与其他呼吸道病无交叉反应,可有效地检出慢性病猪及隐性感染猪。国家已颁发了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补体结合试验》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以及农业行业标准《猪放线杆菌膜肺炎诊断技术》等,这是当前我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检验检疫、抗体检测和病原体常规分离鉴定所遵循的三个行业标准。
2004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李树清、胡永强等研究完成了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PCR鉴定和检测方法。应用复合PCR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进行血清型分型鉴定,应用套式PCR可直接检测各种样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而且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猪副嗜血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等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
3.鉴别诊断。急性病例要注意与猪瘟、肺疫、猪丹毒、猪链球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疫病相区别;慢性病例应与猪流感、猪结核病、猪伪狂犬病、弓形虫病等进行鉴别诊断。在很多情况下,该病常与许多呼吸道病发生混合感染,诊断时一定要全面分析。 防重于治
(四) 防控对策
1.平时的防控措施:
(1)严格检疫,防止引入隐性感染猪和带菌猪。引进种猪时要从无病猪场购买,对购入的种猪进行隔离饲养,并做血清学检查,认真检疫,阳性猪全部淘汰,不能作种用,只有确认为阴性猪时方可进入生产区作后备种猪使用。
(2)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进行生产。在猪场生产线的各主要环节上,分批次安排猪的生产,认真做到全进全出,使每批猪的生产在时间上拉开5~7天的间隔以进行隔离消毒,就可有效地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在猪群中形成连续感染与交叉感染。
(3)加强科学饲养管理。猪舍要做到冬暖夏凉,清洁卫生;每天要做好通风换气,降低各种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舍内空气清新;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防止饲养环境突变、饲养密度过大、饲料更换突然,控制好各种诱发因素,以防止该病的发生。
(4)坚持消毒制度。猪舍、猪栏、猪圈、用具、通道及环境要定期进行彻底消毒,常用的有效消毒药有火碱、过氧乙酸、百毒杀、强力消毒灵及烟薰王等,并注意定期更换消毒药液,以防该菌产生耐药性。
(5)免疫接种。由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目前已有15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不能有效的交叉保护,采用传统的灭活菌苗预防该病难度很大,华中农业大学研制的多价血清型(包括当地流行株)灭活菌苗,免疫猪保护率为85%以上,免疫期可达半年之久,在生产中使用已取得明显效果。由于母源抗体可保护5~9周龄的仔猪免受感染,因此,新生仔猪于2月龄时首免,2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每次每头肌注2mL。怀孕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1次,每头肌注2mL。种公猪每年免疫两次,每次每头肌注2mL。引入种猪时在隔离期或6月龄时免疫1次,隔3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每次每头2mL。
(6)制定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预防该病的首选药物有头孢噻呋、地米考星、氟苯尼考、泰妙菌素、麻保沙星,以及林可霉素、北里霉素、先锋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和磺胺增效剂等。药物预防方案如下:种母猪的药物预防:地米考星,每吨料中加药200g~400g,拌匀后给母猪分娩前、后各饲喂7天。80%支原净120g、强力霉素150g、阿莫西林200g、拌入1t料中,于母猪分娩前、后各饲喂7天;种公猪的药物预防可参考上述方案进行。断奶仔猪的药物预防:80%支原净80g、强力霉素120g,拌入1t料中,给断奶前、后的仔猪各饲喂7天,同时配合按每吨水中加阿莫西林150g,饮用10天,每千克料中加增效磺胺甲基异唑250mg,连续饲喂10天;恩诺沙星粉,每千克料中加药100mg,连续饲喂10天;③育肥猪的药物预防(后备母猪也可使用):10%氟苯尼考150g、支原净120g,拌入1t料中,用于2月龄以上的猪饲喂7天;北里霉素300g、磺胺二甲嘧啶800g、TMP200g,拌入1t料中,连续饲喂14天。
(7)认真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在防控该病时首先要做好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喘气病及猪肺疫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和预防工作,特别是对引发呼吸道综合征的一些主要免疫抑制性疫病的控制,以减轻这些病原体对肺脏的侵害和对免疫器官防御功能的破坏,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有利于防止该病的发生。
(8)建立完善的疫病检测制度。猪感染后10~14天产生抗体,感染后4~6周抗体水平最高,血清抗体可持续数月。对猪群可使用PCR技术和ELISA每半年对疫病进行检测1次,阳性猪淘汰,不可作种用。
2.发病猪群的控制措施:
(1)控制好传染源。当猪群发生疫情时,要尽快做出正确诊断,及时淘汰病猪,隔离可疑病猪,以控制传染源。
(2)全群检疫。用血清学方法对猪群进行检疫,以检出带菌猪予以淘汰,净化猪群。
(3)消毒。发病猪舍要全面彻底消毒,以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消毒药剂可选用本文上述提示的消毒药,每天消毒1次,直至疫情完全控制为止。
(4)加强猪群的管理。对猪群要给予优质饲料和充足饮水尽可能避免各类应激、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防寒保温,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之中。
(5)药物预防。假定健康猪群要立即进行药物预防,可采用药物拌料或药物饮水的方法实施,具体方法参照本文上述提示方案进行。
(6)治疗。病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采取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文上述药物预防所提示的药物均可用于该病的治疗,其治疗方案介绍如下:①头孢噻呋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肌肉注射咳喘1号注射液,每10Kg体重1mL~2.5mL,每日2次,连用3天。②地米考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0mg~20mg,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3天。同时配合肌肉注射冰蟾熊胆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mL,第1次注射后,隔日再注射1次即可。③纽弗罗注射液(30%氟苯尼考注射液),每20Kg体重1mL,肌肉注射,每两天注射1次,2次即可。同时配合肌肉注射庆增安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mL,每日2次,连用3天。④麻保沙星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4天。同时配合肌肉注射齐鲁制菌磺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5mL,第1次注射后,第3天再注射1次即可。
在实施治疗中,要注意镇咳、解痉、增强机体抗病力。根据病情可使用地塞米松(每次5mL)肌注3天,每日2次;急性病例还可考虑静注1~2次氨茶碱,每次2mL。有条件时,可在使用抗菌素治疗时,配合使用猪转移因子(多肽——核酸复合物),每100Kg体重1mL,每3天肌注1次,连用3次即可。临床基本治愈后,还应注意通过拌料或饮水给药,进行药物预防,以免该病反复。
由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易产生耐药性,而且不同的菌株产生的耐药性也不相同。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该病时,应采取联合用药和定期轮换用药,尽可能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最好是先做药敏试验,后实施防治,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