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即皱胃)变位是指真胃的正常解剖位置发生改变,是高产奶牛分娩后1个月的高发病。临床上主要分为左方移位和右方移位。左方移位是指真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且因真胃内常积聚大量的气体,而使其浮移至瘤胃背囊的上方。右方移位是指真胃向后方扭转(顺时针)置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笔者近两年来调查了本县新兴奶牛场和光明奶牛场中此病的发生情况,并亲自参与12例的诊断和治疗,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1 发病原因及机制
1.1 发病原因 关于本病的发生原因目前尚无一致的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是真胃弛缓所致,即因奶牛日粮精粗比例不当,过食精料(精料>8.0kg/天),精料在奶牛的瘤胃中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者均可明显抑制真胃运动;另外因奶牛高产(日产奶>35kg/天),发生脓性乳房炎、子宫炎、消化不良、胎衣不下等疾病,缺乏运动等因素引起真胃弛缓,在弛缓的基础上因分娩、体位突发改变继发本病。另一种观点认为分娩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由于奶牛在怀孕后期,妊娠子宫使瘤胃从腹底部被抬高,真胃可转入瘤胃下部甚至左侧,分娩后瘤胃因重力下沉,使真胃被压在左侧,形成左方变位。
1.2 发病机制 (1)左方变位:变位的真胃被瘤胃和左腹壁包围,部分受压缩,但并未发生血液供给障碍和幽门完全阻塞,仍有内容物可以进入小肠,同时其他胃也都伴有一定的轻度旋转,瘤胃和食管沟也受到挤压而缩小,引起采食量减少。病牛仅发生消化和运动扰乱,导致一种营养不足。(2)右方变位:真胃在瓣胃和真胃孔附近以垂直平面旋转(顺时针),因扭转程度不同(<270度)引起幽门由不完全阻塞到完全阻塞,导致真胃的血液供应不足、积液和扩张,机体的休克、脱水及碱中毒等症状都由轻到重。
2 临床症状
2.1 左方变位 本病多发生在分娩之后(产后8天以内为高峰期)。病牛呈现消化机能紊乱,瘤胃蠕动减弱,食欲明显减退,拒食精料及多汁饲料,但能吃些干草等粗料。少数病牛表现回顾腹部、蹴踢腹部的腹疼症状。粪便减少,呈糊状,深绿色,往往呈现腹泻,有时发生短暂的便秘(小于24小时)。产奶量随采食量的变化而波动,可减少1/3—1/2,甚至无奶。乳汁和呼吸气息有时有酮体气味,尿检呈中度或重度酮尿。病牛日渐消瘦,腹围缩小,有的病牛左腹最后3个肋弓区与右侧相对部位比较明显膨大,但左侧腰旁窝下陷。多数病牛若无继发感染,体温、呼吸、脉搏变化不大。直肠检查能在瘤胃左方摸到真胃。病程长达10—30天不等。
2.2 右方变位 多发生在产犊后3-6周内,症状比较重,病牛突然腹疼,蹴踢腹部,背下沉,呈蹲伏姿势。心跳增至100~120次/分,体温偏低,瘤胃音减弱或消失。下痢,粪便黑且常有血液。尿酮实验为阳性。轻者病程10~14天。重者拌有严重的脱水、休克、碱中毒,48~96小时可引起死亡(因真胃高度扩张,以致发生真胃破裂而致死)。
3 诊断
3.1 左方变位 早期诊断比较困难,易误诊为消化不良。后期可见左侧最后3个肋间明显膨大,叩诊可听到典型的“钢管音”;直肠检查可摸到扩张的真胃。必要时在该区穿刺检查,若胃液呈酸性反应(因真胃内盐酸分泌增加,pH 1—4),呈棕黑色,缺少纤毛虫;尿酮检查为强阳性。综合以上便可确诊为左方移位。
3.2 右方移位 主要通过叩诊、症状及直检来确诊。此种变位病程较急,腹疼明显,无大便或极少,食欲废绝,心跳加快,并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在右侧最后3个肋间叩诊时出现典型的“钢管音”(注意与盲肠扭转相区别,后者扭转时在右侧腹部叩诊也有“钢管音”,但在右腹探查时末见扭转的真胃,在腰椎部可探诊到极度充气的盲肠)。直肠检查时可摸到扩张后移的真胃。
4 治疗
左方移位时,少数病例在初期采用滚转法或药物法(皮下注射3%毛果芸香碱5ml,2次/天,连用3天)也可康复,但其复发率高(达50%左右)。且这两种方法对右方变位治疗无效。故为不耽误病情,防止复发,可采用手术疗法,具体操作如下。
4.1 手术部位 手术疗法可分为左侧腹壁、右侧腹壁、左右侧腹壁切口3种方法,不同切法各有利弊。笔者根椐临床实践认为,在左右双侧腹壁切口虽多一个切口,但手术效果最佳。术前对瘤胃积液过多的病牛进行导胃减压,对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进行补液和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4.2 左方变位 五柱栏内站立保定,左右两侧腹部剪毛,彻底清洗,常规消毒。用3%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60ml,分3点注射,进行腰旁神经干传导麻醉(第13胸神经和第1、2腰神经),同时配合术部浸润麻醉。麻醉后一术者常规切开左侧腹肋部,用手从切口进入腹腔探查,进一步确诊该病。另一术者在右侧较左侧术部稍下的腹肋部切开至腹腔。然后左右两术者的手分别从切口进入腹腔,相互配合使左移的真胃恢复到右侧的正常解剖位置。右侧术者在助手的配合下,在真胃大弯区分3处用10号缝合线将真胃浆膜和肌层进行纽扣状缝合,固定在离创缘前的腹壁内层肌肉上。左右两侧创口自内向外逐层清理后,撒布青霉素、链霉素再常规缝合腹壁各层。术后应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7天来控制炎症,同时配合其他对症治疗。
4.3 右方变位 保定与麻醉同左方变位,仅在右腹部切口。切开腹腔后,变位的真胃就暴露在切口内,大多数病牛需要放气、排液实施减压。然后探查真胃的扭转方向并加以整复。为防止整复后再度复发变位,参考左方变位的固定法将真胃固定在右侧腹底壁上。最后常规闭合切口,并作好术后护理。
5 预后
奶牛真胃变位若发现及时,尽快采取手术治疗,治愈率很高,一般病牛在手术后16小时内即可有食欲,且对产奶量影响不大。笔者共参与治疗12例,其中手术治愈10例,死亡1例(因整复后并发真胃内壁血管破裂,造成胃内大出血而死亡),1例淘汰(因真胃与腹腔黏膜粘连范围大,无法分离,终致手术无法彻底进行而淘汰),总的手术治愈率为90.9%。
6 小结与体会
(1)奶牛真胃变位的原因很多,且发病后诊断比较困难,往往误诊误治,造成很大的损失。故平常应注意均衡的营养供应,科学的饲养管理,做好综合预防工作。(2)兽医人员平常应与生产管理人员多沟通,及时发现病情尽快确诊并治疗,以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症状加重或并发其他炎症。(3)虽然有关此病的疗法很多(滚转法、药物疗法、手术疗法),但笔者认为以手术疗法最佳。因本手术简便,对场地、设备要求较低,手术既可探查确诊,又可直接将真胃整复固定,手术时间短(小于2小时),且成功率高,不易复发。(4)手术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认真操作,对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发现异常要妥善处理,提高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