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EIEC)引起。其中仔猪黄痢常发生于仔猪出生后1周以内,以1~3日龄居多,常整窝发病,发病率在90%以上,死亡率可达100%。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者居多,发病率可达30%~80%。笔者于2001年春季在西平县用六一散治疗8窝92头仔猪黄痢,治愈86例,治愈率达93.48%;治疗20窝240头仔猪白痢,治愈234例,治愈率达97.50%。
1 临床症状
1.1 仔猪黄痢 患猪多为5日龄以内仔猪,发病初期有1~2头突然死亡,然后波及整窝。病猪多精神不振,挤堆,排黄色浆状稀粪,很快消瘦,最终昏迷、死亡。
1.2 仔猪白痢 患猪多为15日龄仔猪,突然发生腹泻,排乳白或灰白色浆糊状腥臭粪,肛门常粘有粪便。精神沉郁,畏寒,消瘦,最后多继发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死亡。
2 剖检病变
2.1 仔猪黄痢病死猪脱水严重,皮下水肿,肠道膨胀,内有大量黄色液态内容物和气体,十二指肠黏膜多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有点状出血,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2.2仔猪白痢 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少数病猪腹腔内有少量胶胨样物质,膀胱黏膜轻度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3.1 取小肠前段黏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观察到细小的、两端钝圆的红色小杆菌。
3.2 取小肠前段黏膜刮取物,分别在麦康凯平板和血平板上划线培养,在麦康凯平板上长成红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现β溶血。
3.3 取上述病料在三糖铁培养基斜面划线和底层穿刺,37 ℃培养24 h,整个培养基变黄,底层无黑色。
3.4 IMViC试验结果分别为+、+、-、-。
3.5 依据流行病学、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确诊该病是由EIEC引起的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
4 治疗与预防
4.1 将六一散(滑石500 g,甘草100 g)粉碎后拌料饲喂母猪,150 g/(头 ·次),2次/d,连用2 d。
4.2 仔猪断乳前发病的,用六一散600 g,或单用瞿麦1 000 g煎水喂服母猪,250 g/(头·次),2次/d,连用2 d。4.3 仔猪断乳后发病的,单用瞿麦1 000 g(10头仔猪2 d用量),煎水喂服仔猪。
4.4 母猪产前2~3 d,用六一散煎水喂服,150 g/(头·次),2次/d,连服2 d,可预防仔猪发病。
5 病例
例1 全寨乡小吕庄村某养殖户一母猪产仔10头,2 d后有2头仔猪开始发病求诊。检查:精神不振,不吮乳,排黄色水样粪,T 39 ℃,诊断为仔猪黄痢。治疗:给母猪拌料饲喂1剂六一散,150 g/(头·次),2次/d,连用2 d,患病仔猪康复,同窝其它8头仔猪也未见发病。
例2 全寨乡某养殖户一母猪产仔13头,18日龄时,有3头仔猪发病求诊。检查:精神沉郁,皮毛粗乱,消瘦,畏寒,厌食,眼结膜苍白,T 39.5 ℃,有1头粪呈灰白色浆状,气味腥臭、粘腻。畜主曾用恩诺沙星合葡萄糖腹腔注射,并口服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进行治疗不效。治用六一散1剂,150 g/(头·次),2次/d,连用2 d,煎水喂服母猪后,第3 d患病仔猪排便次数减少,粪便稍稠且色泽变黑,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又给母猪煎水服瞿麦1剂,250 g/(头·次),2次/d,连用2 d,7 d后追访得知,除1头仔猪因不吮乳而死亡外,其余10头均痊愈。
6 小结与讨论
6.1 临床诊疗表明,六一散对仔猪黄、白痢有较高的疗效;单用瞿麦对仔猪白痢也有很好的疗效。并通过母乳达到了治疗仔猪黄、白痢的目的。
6.2 本病为中兽医学范畴的湿热泻泄、湿热毒邪内蕴。湿热犯脾,食欲减退,湿热下迫,大小肠泌别失职,水湿不能分利,故粪稀、腥臭,治宜清热解毒,化湿止泻。方中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和抗炎的作用;滑石味甘,瞿麦味苦,两药均有通利水道、治痢而不利尿、非其治也之功;滑石含硅酸镁,有吸附和收敛作用,能保护肠壁,止泻。
6.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滑石、瞿麦均没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与其它抑菌药物相配伍,是否对仔猪黄、白痢有更好的疗效,以及药物在母乳中的消长规律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