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控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5-19  来源: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作者:郭小清, 钟建新等  浏览次数:254

     摘 要:  本文就成都市某养殖场暴发的猪附红细胞体病,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鉴别诊断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了分析确认;并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药物疫苗预防和药物控制等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控制
  猪附红细胞体病(Swin Eperythrozoonosis)是由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寄生于人和猪等动物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畜共患病[2] 。2002年8月初,四川省成都市某养殖场暴发猪附红细胞体病,现报告如下。 
  1 诊断  
  1.1 流行病学调查  
  该养殖场位于成都市成温公路旁,占地15亩,建于1996年。2002年8月7日起,2~3月龄仔猪593头,体重30~50kg,相继出现以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咳嗽、黄疸、高烧等为主的临床表现,发病率19.39%,死亡率21.74%。经调查该批猪已按常规进行了猪瘟、猪肺疫、伪狂犬病、猪丹毒、副伤寒、链球菌的免疫。发病期间曾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但不能控制病情。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病突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高达41℃~42℃,皮肤、可视粘膜苍白、黄疸,发病后1至数日内相继死亡或者自愈后的猪生长不良成为僵猪。1.2.2 呼吸困难,气喘、咳嗽,心跳加快,严重腹泻排出黄白或灰黄色的稀粪。
  1.2.3 脐部、四肢内侧及腹下有出血点或出血斑,部分猪表现为全身皮肤发红,指压不褪,如身披红衣。 
  1.3 病理剖检变化  
  选取该场典型病猪5头(2头濒死,3头死亡)剖解观察,血液稀薄呈樱红色水样、皮肤发紫、可见皮下大面积淤血,全身骨胳肌色泽变淡、黄染。胸腹腔及心包积液,肝脏肿大、表面有黄色条纹状坏死灶;其中2头(死亡)的膀胱表面有小出血点;胆囊充盈;肺淤血水肿、出血;脾肿大、质软脆;心肾苍白、松软;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有液体流出。 
     肝肺脾病理组织切片镜检,肝脏含铁黄素沉积、肝小叶有些坏死、肝细胞浊肿、空泡变性、有点状出血和坏死灶;中央静脉扩张、水肿;肝窦、中间胆管扩张。肺现间质性肺炎。脾充血出血、纤维增生、滤泡消失。    
  1.4 鉴别诊断  见表1。  表1 猪附红细体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略)
  1.5 实验室诊断 
  1.5.1 细菌分离检查,无菌采集典型病变心、肝、脾等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血平板上,37℃培养24~48小时,均未见细菌生长。   
  1.5.2 弓形虫血清学检查[4] ,取10头病仔猪的血清送往四川农业大学,应用ELISA和间接血凝法进行弓形虫抗体检查,结果全部为阴性。   
  1.5.3 猪瘟兔体交互免疫实验[5] ,取经过处理的病猪脾、肾、淋巴结混合悬液,进行猪瘟兔体交互免疫实验,其结果均为阴性。
  1.5.4 显微镜检验,第1无菌采取病猪的脾、肝、肾等实质器官直接做组织触片,革兰氏染色和瑞氏染色,均未发现细菌。第2在发热期采取病猪耳尖静脉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油镜下暗视野观察,可见病猪的红细胞绝大部分变形,呈锯齿状、菜花状、星芒状等。红细胞边缘可见许多球形、逗点形的虫体附着,其数量不等;血浆中游离的虫体有很强的运动性。第3取病猪耳静脉血作成血涂片,瑞氏染色,油镜下可见红细胞边缘和游离于血浆中的虫体被染成紫蓝色,而血小板则被染成淡红色。第4取健康猪的血液,镜检红细胞形态正常,未在其表面和内部发现任何异常现象;血浆中无虫体出现。根据以上4项的检查结果诊断为猪附红体病。 
       1.5.5 虫体分离实验,取发热期的病猪血液(加柠檬酸钠抗凝),0.5mL/只皮下接种20只健康小白鼠,隔离饲养,接种结果:小白鼠均于2~3天发病,采集小白鼠眶静脉血按1.5.4的方法,镜检红细胞边缘和血浆中有大量的附红细胞体。

  1.5.6 动物回归实验,采集小白鼠的带虫血液,对6只健康仔猪按1mL/只进行肌肉接种,3天后相继发病,耳尖采血,镜检均发现同样虫体。
  2 防治措施   
  2.1 病死猪一律焚烧深埋处理,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治疗,对病猪用1%敌百虫液喷洒猪体表,杀灭猪虱及蚊虫;加强饲养管理;对病猪舍用2%NaOH进行消毒。
  2.2 对症疗法(目的在于增强病猪的机体抵抗力及解毒能力,防止继发感染其它疾病,促进康复)。第1对大便秘结不下者,灌服石蜡油20~50mL;第2对高烧不下者,肌注复方氨基比林10~20mL;第3对顽固性不食者,投入青草、青菜、瓜果类诱食,并肌注复合维生素B10~20mL;第4对贫血严重者,肌注右旋糖苷铁3mL/头。第5对有继发感染者,采用青霉素+链霉素抗菌消炎;第6对心力衰竭者,用安钠 咖+5%葡萄糖液静注。
  2.3 杀灭血液寄生虫,对全场的病猪使用中牧药机厂生产为血病康粉针(主要成分四环素),按5mg/kg体重进行深部肌肉注射,1天2次,5天后改为土霉素800mg/kg拌料,连用7天后减到400mg/kg拌料,再饲喂7天;对全场未发病的猪使用土霉素按600mg/kg拌料10天,停药4天后,按同剂量再饲喂5天。自8月9日投药,至8月28日,该疫情才得到全面控制,除9头极度衰弱的病猪在治疗期间死亡外,其余均好转治愈。 
  3 讨论 
  3.1 附红细胞体是专性血液寄生生物,人、猪、牛、羊、犬均可感染。1928年Schiling和Dinge分别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球状附红体;1950年Snlitter确定猪的黄疸性贫血是由附红体引起,国外称为赤鲁体病[6] 。猪对附红细胞体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当红细胞感染率达到65%左右时才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达到80%以上时,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达到90%以上时才出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3] 。其发病机制一般为:附红体吸附红细胞之后,能够改变红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膜凹陷和空洞,易于溶解和破裂,使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机体贫血、黄疸等[7] ;附红体急性感染可导致严重血液凝固障碍,引起出血;它通过糖发酵消耗血糖,同时产生大量乳酸,可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和酸中毒;另外,红细胞是一种重要的携氧和含血红素的细胞,其遭到附红体破坏后,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造成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8] 。   
  3.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途径归纳为4种:第1蚊、螨、虻、虱节肢吸血动物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第2受到污染的针头、打耳号、断尾所用器械及其它手术器械可以引起病健畜交叉感染。据高峰(2003)报道,两个个体养猪户合购外地仔猪,当时其中一头仔猪有轻微病症,未诊治,双方共同使用一个针头注射疫苗,导致交叉感染附红细胞体病。第3垂直传播:主要指母猪经子宫感染仔猪,有人对附红体垂直传播的调查中发现猪的垂直传播率可达100% [9] 。许应天等[5] 对1日龄仔猪进行附红体检查,结果与侯顺利等(1998)报道一致,即附红体可以垂直传播[10] 。第4张景生等(2002)用病猪血液饲喂健康猪获得100%的感染[11] ,因此附红体可通过血粉、饲料等进行消化道传播。    
  3.3 猪附红细胞体病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严重的,因此它的预防十分关键。其具体措施,对母猪应定期采血检验,检出附红细胞体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以防垂直传播。对从外地引进的猪只,要注意调查疫病流行病史,并搞好猪只的产地检疫,防止附红细胞体病的传入。并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控制和减少应激因素;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在本病常发地区可在饲料里加入土霉素进行预防。向阳等[7] 、宋庆华等[8] 报道,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地区,在每kg饲料中添加200~800mg土霉素,连喂15~30天,能够很好的预防该病的发生。谭勋等(2002)报道,在母猪产前使用土霉素,能够有效防止母猪发病,并对仔猪起到预防作用。     
  对猪附红细胞体病可以通过免疫预防本病的发生。律详君等[9] 报道,通过采集到的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全血分别用低渗法和皂素法裂解红细胞制备猪附红细胞体苗经大剂量(50mL/头)注射是安全的,按一定剂量的虫体苗免疫猪,临床保护期可达8个月,抗血液感染期最低可达6个月,每年进行两次免疫可减少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经济损失[14] 。  
  3.4 养殖场在猪发病的情况下,兽医往往试用各种抗生素及化学药物进行治疗,但均无明显效果并且延误了病情,死亡率上升,因此病猪应及时隔离并确诊病因。四环素、土霉素、贝尼尔等对猪附红细胞体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张景生等[6] 报道四环素族药物通过注射给药3~5天,能达到临床治疗目的,症状消失,血液中虫体明显减少。马海利等(2002)报道, 四环素对刚发病的猪只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对已发病3~4天后的猪用四环素治疗效果不佳。向晓中报道对发病的猪用土霉素注射和拌料,5日后,采血镜检,附红细胞体消失[10] 。喻珍蛮(2002)应用复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1mL/kg体重,1次/2日,一般2次即愈。王学龄等曾用贝尼尔4mL/kg体重,0.9%生理盐水10mL稀释,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摇匀,1次猪耳静脉输入,连用10日,治疗32头,治愈率100% [15] 。    
  3.5 该养殖场暴发单一猪附红细胞体病,属四川省一起较大规模暴发本病之例证。经过临床观察,鉴别诊断等多方面检查确诊病情后,使用中牧血病康(内含四环素)等药物,疫情20天左右得到全面控制。
  3.6 附红细胞体病患猪常伴发细菌性、病毒性或寄生虫性等疾病,如链球菌病、猪水肿病、仔猪副伤寒、猪肺疫、猪丹毒、猪瘟、弓形虫病等。这些病原体易污染猪舍环境,使隐性感染抵抗力下降的猪只呈现混合感染,并可能导致高死亡率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故在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并予相应对症的治疗,以保证安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