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病兔停止采食、流涎、体重迅速减轻。在唇部、口腔粘膜、齿龈、颈部、头面部及胸部等处出现坚硬肿块,随后出现坏死、溃疡、形成脓肿。病原也可在病兔腿部和关节的皮肤内繁殖,发生坏死性验证,或侵入肌肉和皮下组织形成蜂窝质炎。坏死病便具有持久性,可连续存在数周或数月,病灶破溃后散发恶臭气味,病兔体温升高,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措施:1、预防:(1)兔舍要清洁,干燥,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除去兔笼、兔舍内尖锐物,以避免兔体皮肤、粘膜损伤。(2)从外地引进种兔时,必须进行隔离检疫1个月,确定无病时方可入群。(3)兔群一旦发病,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淘汰病、死兔。彻底清扫兔舍并进行消毒。2、预防:(1)青霉素,每至2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2)土霉素,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3)氯霉素,每千克体重50~10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4)黄安二甲嘧啶,每千克50~10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5)进行局部治疗时,首先清除坏死组织,再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每天2次。皮肤炎症肿胀期,用5%来苏水冲洗,再涂上鱼石脂软膏。出现溃疡后,清理创面,涂搽青霉素软膏。同时配合全身治疗。(6)若兔的食欲下降,可灌硫酸钠导泻或灌大黄苏打片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