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雏鸡饥饿综合症的诊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07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161
核心提示: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雏鸡饥饿综合症是鸡经受饥饿及由此而引起症候群的疾病在饲养管理不善的鸡场常有发生,其危害很大,而且容易被人们忽视。因此,加强对该症候群的防治,对促进鸡的健康,降低死亡率及残次率有现实意义。我们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曾接触过该病,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齐市昂昂溪区一饲养场,从上海某种禽场购进麻黄肉蛋兼用型种鸡5000只,空运到哈尔滨市,然后由哈尔滨市汽运至齐齐哈尔市。由于路途遥远,运输过程不顺利,导致鸡雏到达饲养舍的时间延迟约6h左右。雏鸡到舍后,部分鸡出现精神差,不愿走动等症状。发病率约10%左右,死亡率65%。

  2、临床症状

  病初阶段,部分雏鸡表现兴奋不安,到处乱走,鸣叫,随后出现无力、衰弱,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最后倒地不起,呈嗜眠状而衰竭死亡。过几日病鸡表现口渐消瘦,冠髯苍白,羽毛松乱而无光泽,精神不振,衰弱无力,不愿运动,生长发育受阻。

  3、剖检变化

  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胶样浸润,肌肉萎缩、色淡。嗉囊、腺胃、肌胃及肠道空虚。心包积水,腹腔积水,心冠脂肪消失,胆囊肿大,肾肿大褪色,输尿管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肝、脾萎缩。

  4、实验室检查

  (1)涂片镜检。采集病死雏鸡的心血、肝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见到细菌。

  (2)细菌培养:病死鸡心、肝、脾接种于营养琼脂、S•S琼脂培养基,37℃,24h后无细菌生长。

  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部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雏鸡饥饿综合症。

  5、防治

  (1)对已发生轻度的及短时间饥饿的家禽,只要及时清除病因,即可恢复正常。但对于严重饥饿且已造成极度消瘦和衰竭,无特效药物可治,治疗价值不大,应及时淘汰。

  (2)雏鸡出壳后24h应及时开食,且先喂温糖水后开食。长途运输雏鸡时,在运输途中应及时喂料和饮水,以保证其采食量充足,保持非饥饿状态。

  (3)全群雏鸡投给维生素C、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口服补液盐。

  6、小结

  (1)一般情况下,雏鸡在出壳后24h内可依靠存留在腹中残余的蛋黄来维持机体的能量需要,但若种禽营养不良,种蛋质量差,则雏禽体内蛋黄的营养成分不足,使其处于半饥饿状态。雏鸡出壳后24h左右应开食,如果在长途运输时不给予充足的饲料和饮水,可造成雏鸡的饥饿。

  (2)雏鸡处于饥饿或部分饥饿状态时,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往往机体不得不消耗体内的糖贮存,以至使贮存的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快,使含氮物质在体内增加,造成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出现系列症候群。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