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马山二镇三位专业户饲养的同批红宝雏鸡共2800只,曾于5日龄同时发生念珠菌病,经综合诊治,鸡群于10~16日龄停止死亡,现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苗鸡进入育雏室后1~2天,发现雏鸡有水样下痢,分别自投以下抗菌药物:第一户(800只),1~2天用0.03%的痢特灵拌料,3~4天用0.005%浓度的氟哌酸饮水,5~6天每1.5公斤水中添加8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第二户(1000只),1~3天用0.1%的氯霉素原药拌料,4~5天停药。第三户(1000只),1~3天用0.005%的氟哌酸饮水,4~5天每2公斤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氨苄青霉素。三户的治疗效果均不明显,雏鸡死亡数有增无减。
二、临诊症状
病鸡消瘦,羽毛松乱,室温正常时鸡群仍怕冷打堆,少食喜饮(料水比为1∶3~4),排稍带绿色的水样稀粪。
三、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鸡82只,嗉囊有严重病变的79只,占96%,表现为粘膜粗糙增厚,表面有隆起的如芝麻至绿豆大小的白色圆形坏死灶,重症病鸡嗉囊内充满豆腐渣样坏死物;肾脏有明显病变的75只,占91.5%,见肾肿苍白,输尿管变粗,内积白色尿酸盐;腺胃有病变的29只,占35.4%,腺胃肿胀,胃壁增厚,胃粘膜脱落或有卡他性坏死物,其中腺胃乳头出血的有9只,占11%。其余器官无明显肉眼病变。
四、实验室检查
1.取嗉囊内的坏死物直接涂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的酵母样菌体和菌丝。
2.刮取嗉囊内的坏死物接种于萨布罗氏葡萄糖琼脂平板上,经37℃培养24~48小时后,长出灰白色、光滑、圆形凸起、湿润而带有酵母气味的菌落,用接种环挑取单个菌落再作纯培养后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孢子,呈卵圆形。
3.取嗉囊内有病变的死鸡肝脏、心血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接种于肉汤与普通琼脂斜面,均未见细菌生长。
4.少部分病死鸡腺胃乳头有出血点,每次取发病及未发病鸡20只作新城疫HI抗体测定,其HI抗体均达到安全保护范围,表明亚临诊型新城疫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五、治疗
根据临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鸡念珠菌病。
1.停用抗生素,鸡舍用0.1%的硫酸铜喷洒消毒,每天一次,饮水器具用碘消毒剂每天浸泡一次,每次15~20分钟,连用3天。
2.鸡群用制霉菌素拌料喂饲,同时在水中昼夜交替饮用硫酸铜溶液(3克硫酸铜加水10公斤)和口服补液盐溶液(227克加水10公斤),连用5天。笔者曾对这三位饲养户的同日龄病鸡分别用相同疗程(5天为一疗程)不同剂量的制霉菌素进行治疗,其剂量和疗效如下:第一户,日只用量为l万单位,用法为总剂量分二次拌料(早晚各一次),治愈时间10天,鸡群治愈率为70.5%;第二户日只用量1.5万单位,用法同上,治愈时间7天,治愈率为75%;第3户日只用量为2万单位,治愈时间5天,治愈率为88.5%。
六、总结
1.据传统资料介绍,鸡念珠菌病属条件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与鸡体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禽舍环境卫生差、抗生素使用过多、时间过长等多种因素有关,也有学者报道该病还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从该病例的发病情况分析,属于种蛋的母源性带菌而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预防该病的措施上首先应搞好禽舍(包括孵坊)消毒和用药预防(用制霉菌素或硫酸铜),同时千万不要到疫区引种。
2.笔者在诊治禽病的过程中,发现鸡念珠菌病的发生已十分普遍,但在剖检过程中若忽视检查嗉囊这一器官往往会造成误诊或漏诊,为此乡(镇)基层兽医工作者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和了解。
3.传统文献没有说明或报道过鸡念珠菌病有肾脏病变的出现,但在剖检病雏的过程中,笔者发现95%以上的病鸡肾脏及输尿管均有极明显的病变,该病变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4.该病出现的肾脏病变和少数病死鸡的腺胃病变在临诊中常易误诊为雏鸡病毒性肾炎、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饲料或药物引起的尿毒症、亚临诊型新城疫等,需仔细鉴别。
5.笔者在治疗该病时,制霉菌素的用量常常比治鸡曲霉菌病的用量大、疗程长,但从未发生过中毒现象,反而经临诊多次治疗试验证明,适当加大治疗剂量,往往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加速鸡体康复。尽管有个别资料报道该药使用时间长或超量使用会发生中毒情况,但任何药品均是如此,因此该药的确切治疗量和中毒量仍有待进一步探讨与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