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兔是指从断乳至3个月龄的小兔。在养兔生产中,幼兔最难养,成活率最低,提高幼兔成活率应把好四关:
■断乳关
断乳后3周内幼兔死亡率最高,而2周内的过渡期是关键。实践发现,断乳体重越大,成活率越高。除了要加强母兔泌乳期的营养,提高泌乳量外,应及早补料,使幼兔胃肠在早期得到锻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断乳重,而且可为断乳后胃肠对植物性饲料的适应奠定基础。断乳后两周内,要先喂断乳前的仔兔料,以后逐渐过渡到幼兔料。否则,突然变料,容易患消化系统疾病。
断乳后最好采取移母留仔法,即原笼原窝养在一起。若需改变笼位,同窝幼兔不可分开。
■饲料关
幼兔死亡50%以上是因消化系统异常所致,因此,把好饲料关是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关键。
幼兔生长发育快,采食多,但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较弱。所以,幼兔的饲料应是营养丰富、易消化、体积较小、适口性好、能量和蛋白水平较高的饲料。但营养含量不是越高越好,大量精饲料易造成腹泻及肠炎。一般幼兔日粮粗纤维含量为12%左右即可。为了促进幼兔生长发育,混合料中应补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酶制剂及抗生素。
饲喂要定时定量,少喂勤添,每天饲喂4-5次为宜。饲料一定要清洁干净,青绿饲料要鲜嫩。喂量应随年龄的增长、体重增加逐渐增加,不可突然增加和变更饲料。也不可只喂青绿饲料和多汁饲料,否则会影响幼兔的发育,容易形成草腹。
■环境关
幼兔娇气,对环境变化很敏感,应为其提供安静、卫生、干燥、通风好、温暖、密度适中的生长环境。防惊吓,防潮湿,防风寒,防炎热,防空气污浊。
■防疫关
幼兔阶段抓好防疫至关重要。应注重环境消毒、药物预防、疫苗注射及加强饲养管理相结合。除了注射兔瘟疫苗外,还应注射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和魏氏梭菌疫苗。春秋季还要预防口腔炎、肺炎及感冒,夏季重点预防球虫病,四季预防肠炎。饲料中经常加入洋葱、大蒜,对于防病和促进幼兔生长都是有好处的。
保证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一般情况下,冬天每天饮水1次,其它季节每日2次,气温较高时应做到清水不断,饮水常换;最好每天保持2-3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以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促进钙磷吸收,提高幼兔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