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附红细胞体的诊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5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28
      一、临床症状
      一般症状  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粪便干燥、喜卧、呼吸困难,流清鼻涕,类似感冒。幼猪发抖,步态不稳。母猪外阴水肿,不发情或屡配不孕,怀孕母猪流产,产出死胎、弱胎,产后母猪无乳或乳量减少,易发生乳房炎。病猪后期体温可降至正常,但会表现贫血、虚脱、异食等症状,病程可长达一个月有余,仔猪自然康复后生长缓慢,多形成“僵猪”。
      特征症状 主要表现为出血和黄疸。发病猪全身发红,成为“红皮猪”,胸膜下及四肢内侧更加明显,有的耳尖、四肢末端等部位皮肤出现紫色斑块,指压不褪色,后期粪便带血,肌肉注射或有皮肤损伤时,注药处和损伤部位会流血不止,流出的血液稀薄如水,尿液呈棕黄色或浓茶色,皮肤、黏膜苍白、黄染。
      二、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表现为贫血,内脏器官出血,全身性黄疸,血液稀薄,病猪皮下大面积瘀血、出血,肌肉苍白。全身各部脂肪黄染,腹部有大量黄色液体,血液稀薄呈暗红色,不凝固,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外翻,多呈现黑红色并有化脓现象,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表面有区域性坏死点,脾脏肿大1~2倍,质地变脆,病程长的病猪,有出血性梗死区,肾脏有的苍白,可见点状出血,有的可见大红肾外观,心脏、膀胱有出血点,肠道黏膜有点状出血,肺脏水肿,质地变软,气管中有黄色粘稠物。
      三、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  取病猪的肝、脾、心、肾、肺、淋巴结等病料涂片染色镜检,未发现病菌,基本排除细菌感染,同时对心、肝、脾、肾镜检可发现绝大部分红细胞边缘呈不规则变形。
      鲜血压片镜检  取病猪耳静脉血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猪的红细胞变形,还可以看到在血浆中抖动.转载自中国兽药114网、转动的原点状病原体即为阳性。
      血液学变化  采集发热期病猪的血液,可见血液呈水样不粘附试管壁,若将加入抗凝剂试管中的血液冷却到室温后倒出来,则可见试管壁有粒状的微凝血,这是附红细胞体的特异性变化,当血液加热到37℃时,这种现象几乎消失。
      病原学检查  采集急性发热期病猪血液进行病原显微镜检查,吸抗凝血或鲜血一滴置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滴香柏油用油镜放大400~600倍观察,红细胞绝大部分变形,呈星、锯齿、菠萝状等,红细胞边缘有许多球形、逗点形、颗粒形的虫体附着,附着虫体的红细胞在血浆中震颤或上下左右摆动,血浆中游离的虫体可以快速游动,做伸展、收缩、旋转运动。姬姆萨染色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凹凸不平,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杆状、紫红色的虫体。调节微螺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瑞氏染色镜检可见虫体呈蓝紫色。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鉴别诊断  1.日龄较小的患猪易与黄痢、白痢混淆,但仔猪的黄痢、白痢没有发热症状,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热症状很明显。
      2.日龄较大的病猪症状与感冒相似,但感冒用抗生素和退热药治疗有效。附红细胞体病使用以上药物无效。
      3.发病后期易与猪瘟相混淆,但猪瘟无贫血和黄疸症状,且表现为多发性败血症变化。附红细胞体病血液稀薄,有伤口会流血不止,且血液呈淡红色或水样。
      4.猪附红细胞体病某些症状与猪蓝耳病相似,但猪蓝耳病表现为呼吸困难,头部发紫,死胎较多,容易产下木乃伊胎;而附红细胞体则主要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全身发红,尿液呈现浓茶色。
      四、综合防治
      1.确诊后,立即肌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或深部肌注贝尼尔7毫升/千克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天,妊娠猪应慎用;亦可用新砷凡纳明(九一四)10毫升/千克体重,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成5%~10%注射液静脉注射。同时肌注右旋糖酐铁,维生素B12、维生素C作为辅助药物,防治贫血,以增强猪只抵抗力。
      2.对体温升高、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反复发热的猪,为控制继发感染分别肌注附红、血虫净(长效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效果较佳,因发热过后,病猪食欲不佳,多出现便秘,肠道内易蓄积毒素,这时应给予人工盐作为缓泻、健胃,从而加快痊愈。对发烧严重的猪(以体重100千克为例)应静注5%葡萄糖500毫升、维生素C 20毫升、维生素B1 10毫升、地塞米松10毫升,以增进食欲,恢复健康。
      另外,在本病流行时,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药物定期进行预防(如土霉素粉、四环素等)。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夏秋季节必须搞好消灭蚊蝇工作,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如阿维菌素、依维菌素、丙硫咪唑等),也可极大降低本病的发生,此外在接种疫苗时,必须保证每只猪一换针头,在打耳号、阉割以及外科手术时,应对器械进行完全消毒。
      五、小结
      1.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当发生典型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变时,往往有些兽医人员常误诊为猪瘟、流行性感冒等,而且因条件所限也不能进行实验室检验和药敏试验,导致在治疗中收不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只有作出正确的诊断,采取合理的用药,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2.附红细胞体在隐性感染和耐过猪血液中长期存在,成为潜在而危险的传染源,吸血昆虫、污染的针头、器械,以及各种不良的应激因素都可使其发病且症状加重,对发病猪要彻底地治疗和长期阶段性的药物预防,以消灭病原菌。同时要做好灭蚊、驱虫和长期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和减少应激是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措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