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治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0  来源:中国兽医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06
    摘要: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毒,可直接导致感染鸡的死亡,而且可使机体发生免疫抑制,从而降低对其它传染病的防治效果。本文从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的流行特点、病原特性、致病机理、病因、防治对策等方面加以阐述,希望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字: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病因;防治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自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首次发生以后,几十年来,已遍及几乎所有的养鸡国家,给各国的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的成员IBDV,只有血清Ⅰ型才能引起鸡发病。法氏囊和肾脏的病变、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呈条带出血,是IBD的特征性病变。但80年代以后,IBD的流行出现了新的特点,特别是以高死亡率为特点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vvIBDV)的出现使世界各国的养鸡业再次面临着严峻考验。


    1  vvIBDV的流行特点及病原特性
    1.1  vvIBDV对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鸡对IBD最易感阶段为3~6周龄,vvIBDV不仅能感染有较高母源抗体的3周龄以内的雏鸡,而且也能引起大周龄鸡发病。
    1.2  高死亡率是vvIBDV感染的显著特点之一  vvIBDV引起的IBD发病急,潜伏期为24~48h,病程约为7~10d,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死亡率通常可达20%以上,有的鸡群甚至超过50%,死亡曲线呈尖峰状。人工发病实验证明,4周龄SPF鸡或非免疫鸡,攻击vvIBDV后,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为50%~100%。
    1.3  引起严重的法氏囊损伤是vvIBDV的又一显著特点  病死鸡的法氏囊显著肿大,严重出血,有的外观称“紫葡萄”样。此外,还表现胸部和腿部肌肉严重出血,脾脏、盲肠扁桃体的淋巴滤泡变性、坏死,肝褪色等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1.4  vvIBDV的抗原性尚未发现变异,属于标准的血清I型  以vvIBDV和经典的IBDV强毒株作琼脂扩散实验,结果两者的沉淀线完全融合,没有侧枝。[3]


    2  vvIBDV的致病机理


    vvIBDV侵害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导致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其它传染病的免疫反应。实验证明,SPF鸡法氏囊切除后接种法氏囊病毒强毒株(如vvIBDV)不发病,认为该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法氏囊中易感细胞数量多少有关。因此,鸡的最易感年龄为3~6周龄,而vvIBDV易感年龄更宽。人工接种,经口腔、滴鼻和泄殖腔感染更可靠,说明消化道是该病的主要感染途径。实验研究认为巨噬细胞通过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和IL-6可加重IBD病情,辅助T细胞在病理学机制中也发挥中介作用。细胞因子可能在该病发生和免疫抑制发生中起关键作用。雏鸡早期感染vvIBDV后,对其它病毒和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同时也能影响到免疫接种的效果。据报道,vvIBDV能降低新城疫疫苗免疫效果40%以上,降低马立克病疫苗免疫效果20%以上。


    3  发生IBD特别是超强毒致病的病因


    3.1  消毒制度不完善,消毒不彻底  IBDV广泛存在于养鸡环境中,抵抗力强,存活时间长,可多次重复感染,尽管雏鸡母源抗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环境中的IBDV强毒株特别是vvIBDV不仅能中和母源抗体,还能引起鸡发病。因此,如果不采取严格、彻底的消毒措施,极易造成IBD的感染和流行。
    3.2  IBDV不断变异,特别是vvIBDV的出现 IBDV具有两种血清型,其中能引起鸡临床症状的Ⅰ型有6个亚型,这些亚型在外界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变异毒株,对鸡有较强的侵袭力。因此,鸡群虽然进行了免疫,但如果使用的疫苗毒株与感染的毒株免疫原性相差太大,或遇到vvIBDV的感染,其免疫保护力不高,鸡群仍然会发病。
    3.3  母源抗体水平影响免疫效果 雏鸡体内母源抗体在较高水平时,可抵抗弱毒株IBDV的侵袭,但对vvIBDV的侵袭保护力不强,这时若接种弱毒株的疫苗,易被母源抗体所中和,干拢疫苗的主动免疫,降低免疫效果。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高低取决于种蛋来源、保存时间的长短及种鸡年龄等。因此,现实中雏鸡母源抗体水平高低是不确定的。过早免疫对有较高水平母源抗体的雏来说,只能抵抗中、低毒力毒株的侵袭,而不能抵抗强毒力毒株特别是vvIBDV的侵袭。
    3.4  盲目使用疫苗,造成免疫失败  目前生产中使用的IBD疫苗有三大类:第一类,毒力强,能突破中、高水平的母源抗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但对低水平或无母源抗体的雏鸡有致病性;第二类,毒力较强,对雏鸡无致病性,但突破母源抗体的能力差,对具有中、高母源抗体水平的雏鸡不能产生免疫力;第三类,利用几种亚型毒株生产的双价或多价活疫苗,对几种亚型毒株侵袭有一定的抵抗力,但抵抗力同样不高。生产中,选择使用哪种疫苗,要视鸡群日龄、母源抗体水平、IBD流行情况等因素而定。
    3.5  其它因素影响免疫效果 生产过程中的免疫接种、气候骤变、营养不良,管理不善以及发生疾病等诸多因素,都可降低鸡体抵抗力,诱发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失败,容易受IBDV的侵袭。[5,6]


    4  防治对策


    4.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由于vvIBDV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能突破中和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因此给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带来了困难。高度减毒的活疫苗免疫难以抵抗vvIBDV的感染,选用免疫原性好的中等毒力疫苗,增加接种剂量,于2~3周龄进行首免,并经2~3次重复免疫接种,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此外,使用较中等毒力疫苗毒力稍强的残毒疫苗,因其可突破较高的母源抗体而使鸡尽早地建立坚强的主动免疫,这样就能减少vvIBDV感染的机会,从而达到控制IBD的目的。法氏囊组织灭活油佐剂疫苗单独或与活疫苗联合使用,在7~14日龄时免疫接种,也是控制vvIBDV的好办法。种鸡以IBD油佐剂苗免疫,其子代的母源抗体比较一致,离散度小,适时接种疫苗后,鸡群可整齐的产生主动免疫力。总之,制定有效的免疫预防程序是控制vvIBDV的关键措施。
    4.2  实施有效的消毒手段 实施有效的消毒手段,防止鸡群由外界感染病毒,控制野毒的早期感染,使鸡群来得及建立主动免疫力,对控制vvIBDV的感染也至关重要。IBDV在环境中极为稳定,能在鸡舍中长期存在,据报道病鸡舍将病鸡清除后54~122d,再放入易感鸡仍可被感染发病。IBDV的理化性质也较为稳定,对各种理化因子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就给消毒带来了困难。尽管如此,但在彻底清扫后,选择有效的消毒剂,仍可达到降低或消除病毒感染的目的。IBDV对甲醛敏感,进雏前首先要对鸡舍、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扫、冲洗、粉刷,在此基础上用消毒剂进行喷雾消毒后,再用甲醛熏蒸消毒;进雏后,要定期进行带鸡喷洒消毒,一般最少每周一次,应选择2~3种含有不同有效成份的消毒剂交替使用,其中起码要有一种碘类消毒剂;另外,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饮水消毒,加强种蛋消毒,消灭蚊蝇等,减少传染病机会。
    4.3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提高鸡的自身抗病能力是控制IBD的有效措施。在防治vvIBDV时,需要在饲料中增加多种维生素,特别要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发病后,应在饮水中加入5%的糖和0.1%的盐,防止鸡脱水。
    4.4  病后措施 对发生IBD及vvIBDV的鸡群立即封锁隔离,严格进行消毒,并及早采取治疗措施。应用抗IBD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鸡皮下或肌肉注射1ml,疗效较好。如在发病早期,及时应用2~4倍量IBD弱毒疫苗肌注或饮水,可大大减少死亡,但绝不能与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同时应用。
        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继发细菌感染时,要注意IBD引起的鸡体内Ca、P比例失调,切忌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土霉素等结合Ca的药物。还要慎用磺胺类药物,以免加重肾的负担,而增加死亡。[3,5,6]


    参考文献:


    1  殷震,等.动物病毒学[M].科学出版社
    2  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
    3  张存,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的感染与防制[J].畜牧与兽医,1996,28(3)
    4  曹瑞兵,陈溥言.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2)
    5  张兵国,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1997,23(1)
    6  孙军防.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治[J].中国禽业导刊,2002,19(8)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