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禽霍乱、禽出败、摇头瘟等。由于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一般菌苗很难与发病地区病原菌血清一致,从而造成免疫失败。虽然采用药物防控效果比较好,但需要长期用药,一旦停药后很容易复发,笔者经采用自家组织灭活菌苗接种病鹅,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介绍如下。
一、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新建种鹅场,饲养种鹅1.5万只,10月初开始发病,初期每天死亡几只,随后逐渐增加,最多一天死亡218只,先后采用土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磺胺类药物、痢菌净等进行治疗3~5天,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停药3~4天后,又重复发病。每年9月下旬种鹅均接种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或禽霍乱蜂胶灭活苗,但每到10月份以后种鹅巴氏杆菌病仍然发生。
二、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一般在流行初期,无明显前期症状,晚上采食正常,次日即死亡,有时病鹅表现为突然不安,倒地后仰,扑动翅膀很快死亡。
急性型的病鹅表现为精神萎顿,离群打瞌睡,不愿下水,强行驱赶行走缓慢,食欲不振或拒食,羽毛松乱,两翅下垂,缩颈闭目,体温升高达41.5~43.0℃,饮欲增加。常张口呼吸,从口、鼻中流出粘液,并不断摇头,企图排出喉头粘液,故称“摇头瘟”。此外,还有剧烈的腹泻,排出绿色、黄绿色、污黄色或水样混有血液的稀便,有恶臭味。后期瘫痪,不能行走,一般出现症状后1~3天内死亡。
慢性经过的病鹅,表现为持续性下痢,消瘦、贫血,有的发生关节肿胀,表现跛行或行走不便,少数有神经症状。
三、剖检变化
剖检最急性型的病死鹅,常见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急性型的病死鹅可见眼结膜充血、发绀,腹膜、皮下组织、心冠脂肪及腹部脂肪有小出血点,十二指肠发生严重的急性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炎症,肠内容物中含有血液,肝脏肿大、质脆,呈大理石样,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心包液增多,心内、外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肺气肿、出血,呼吸道黏膜充血、出血,肾脏有出血性病变。
四、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菌 无菌采取病死鹅肝、脾抹片,心血涂片,用碱性美蓝或瑞氏染色、镜检,可见菌体呈卵圆形,两端着深色,呈典型两极着色的小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鹅肝脏、脾脏组织,接种于血清琼脂平板上,置于37℃培养24小时观察,可见菌落为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浅灰白色、中等大小的菌落,并有荧光性。血清肉汤培养,呈均匀混浊,后出现粘性沉淀,表面形成菌环。取典型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红色小杆菌,其菌体形态同前。
动物试验 将病死鹅的肝、脾组织研磨成糊状,用灭菌生理盐水以1:5稀释,给小白鼠皮下注射0.2毫升/只,小白鼠于24~72小时死亡。剖检可见接种部位皮下组织出现水肿,心包和胸腔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内、外膜出血,肝脏、淋巴结肿大。用心血、肝脏进行培养,可见典型菌落,镜检可见典型小杆菌。
生化试验 该菌能分解葡萄糖、半乳糖、甘露醇和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鼠李糖、肌醇、菊糖;MR、VP、石蕊牛乳试验均为(一);不液化明胶,H2S试验为(+)。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鹅巴氏杆菌病。
五、组织灭活菌苗的制作及应用
菌苗制作 收集病死鹅病变明显的肝脏、脾脏,将其捣碎,-70℃冻融3次,作1:7稀释,3层灭菌纱布滤过,取滤液加0.2%甲醛溶液,经38℃灭菌48小时,其间每隔2小时振摇1次,使其灭活彻底。安全性检查可用35日龄的鹅5只肌肉注射灭活菌苗5毫升/只,观察5天,无不良反应或死亡为合格。
菌苗应用 用检验合格的灭活苗肌肉注射,3毫升/只,应用时加入氟苯尼考,病鹅按20毫克/千克体重,假定健康鹅按10毫克/千克体重,并加入适量的免疫增强剂盐酸左旋咪唑。
接种1周后,鹅群不再出现发病和死亡,并无疫情反复出现。以后用此法对3个种鹅场进行制苗和接种,均控制住了疫情。
另外,在应用组织灭活苗治疗的同时要加强管理,保持舍内清洁、卫生、干燥。消毒剂在使用前必须彻底清扫鹅舍,消毒剂要选择2~3种交替使用,如过氧乙酸、百毒杀等,除了环境消毒外,还要带鹅喷雾消毒,并要合理配制饲料,加强营养。对于粪便、垃圾、废垫草等做无害化处理。
六、小结
1.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很多血清型,互相之间免疫力低。所以,一般常用的菌苗血清型与发病地区病原菌的血清型不一致,即便是注苗也常常达不到理想的免疫效果。因巴氏杆菌病死亡鹅的肝脏、脾脏中,均含有大量的巴氏杆菌,在活鹅体内巴氏杆菌生长繁殖时,菌体内可产生交叉保护因子。所以,当鹅群感染巴氏杆菌病时,及时做出诊断,立即应用自家组织灭活菌苗接种,能迅速控制疫情,不再复发。
2.在制作自家组织灭活菌苗时,如果技术不过关,设备不齐全,一定请求技术过硬,设备先进的上级业务部门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协助,以保证菌苗质量,才能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
制作菌苗的全过程,都要采取无菌操作,要保证灭活的彻底,一定要做到菌检及安全检查合格方能使用。应用时,在菌苗中加入抗生素(氟苯尼考、阿米卡星等)及免疫增强剂(如盐酸左旋咪唑等),以增加菌苗免疫效果。另外,采用本场病鹅病料制作的组织灭活苗只可以应用于本场。
3.在接种菌苗时,为了减少对种鹅产生应激,最好在晚上7~8点以后进行。要每注射1只鹅换1个针头,以造成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