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肠毒综合征俗称“肠毒病、过料病”,是近几年夏秋季节普遍流行于鸡群的一种病,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该病病因复杂,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肠炎。多发生于20日龄~40日龄的商品肉鸡,其他日龄也会发生,但病情较轻,发病数量较少。
病因
传染性因素 包括小肠球虫和一些细菌如魏氏梭菌、大肠杆菌、肠道梭菌等感染。鸡感染球虫后,球虫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使得肠壁变厚,肠黏膜脱落或出血,电解质流失,产生大量乳酸,肠道内pH值下降,肠蠕动加快,胆汁从肠道内排出。球虫和细菌产生毒素,引起鸡发生自体中毒。
非传染性因素 主要指因气候环境变化大,饲料中维生素、能量、蛋白质引起的营养因素,饲料变质产生的霉菌毒素,药物滥用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鸡群一般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延长,病鸡开始精神萎靡,缩头缩颈,采食量下降15%左右,粪便中含未消化的饲料,粪便颜色略黄,西红柿或鱼肠样,进而开始腹泻至水泻。后期有的病鸡可见兴奋不安,尖叫,乱闯,头颈震颤等神经症状,之后瘫痪,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
解剖病变主要集中在肠道部分,发病初期,小肠肿大,肠浆膜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十二指肠、空肠、卵黄蒂之前的部分肠黏膜增厚,颜色变浅,极易剥离;肠内容物呈柿子样或胡萝卜样,前段充满混有未消化饲料碎片的水样内容物,有少量气泡,后段充满橘红色黏液样物质和未消化饲料;出现神经症状的病死鸡剖开头颅有脑脊液,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综合防治措施
隔离发病鸡,勤换垫料,降低饲养密度,定期但勿频繁地消毒。
定期驱虫,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和防止并发症。
分清病因,对症对因进行治疗,当发现拉稀时不能单纯误认为肠炎,只用肠炎药物,造成肠道菌群严重失调,防止继发感染,选用良好球虫药,防产生耐药性。
因球虫是肉鸡肠毒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因素,可选用恒丰强动物药业生产的普力克,第一天每袋(100克)兑30千克水,第二天兑60千克水,第三天兑100千克水,同时配合适量甲硝唑、鱼肝油和电解多维,以补充电解质,防止代谢紊乱。
用抗生素消除肠道炎症,如用舒乐(主要成分为氨苄西林),每袋(100克)兑50千克水,混饮,每天两次,上午和下午各用3小时以上,连用3天;或用大力士每瓶(100毫克)兑水150千克,混饮,每天连用6小时,连用3天,从而达到消炎效果。同时用少量次碳酸、活性炭等肠道收敛剂,以保护肠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