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4  来源:中国兽医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3
  仔猪水肿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以水肿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近几年来,虽然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却很高,给养猪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一、发病特点和病因。该病多发生于40~60日龄的小猪,10日龄前和4月龄后在的猪很少发病。发病呈零星散发,无明显季节性。该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却高达70%~80%。从病因分析,我认为引起该病的诱因与某些应激因素有关,如气温骤变,饲料和饲养方法的突然改变,饲料单一,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造成营养物质不足,使机体抵抗力降低,促使肠道内菌群发生紊乱,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迅速繁殖。

  二、临床症状。急性发病呈共济失调,很快倒地,四肢呈游泳状态,一般几内死亡。慢性发病一般在眼睑、鼻部、耳部、下额和前胸部发生水肿,重者全身水肿。病初发生转圈或痉挛,行走时左右摇摆,步态不稳,严重时四肢瘫痪或倒地呈游泳状态。粪尿减少,有时拉稀,粪中有黏液,体温短时升高(40~40.5℃),中后期及临死前体温下降,多在2~7天死亡。 

  三、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水肿。切开水肿部位常有透明或微带黄色液体流出。胃底部、贲门部、大肠系膜高度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并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胸、腹腔内积液等变化。依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诊断为仔猪水肿病。 

  四、综合防治措施。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管、消、防、治”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饲料单一。在断奶前后应做好防应激和饲料的调配工作。限制喂高蛋白、高能量饲料,增加纤维素含量,适当增加抗应激药物、抗菌素和硒等,以增加抗病力。断奶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条件及方法。 

  (二)搞好圈舍、周围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实行全进全出,每批仔猪转入前、转出后,都应将猪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清扫或洗刷,再用2.5%热火碱水消毒。转入前3天用1:600百毒杀消毒。 

  (三)搞好预防注射和药物预防。母猪产仔前20天和仔猪在断奶前14天选用猪水肿多价疫苗免疫注射。从仔猪断奶开始,每天在饲料中按每千克饲料加入促菌生0.5克,连喂30天。

  (四)治疗方法,采取以杀菌解毒,强心利尿为主,结合对症治疗,疗效较好。用10%S.D针(0.08克/千克)和氟美松混合肌注,2次/日,连用3~5天,治愈率达85%~90%。对于四肢麻痹、心脏衰弱、眼睑明显水肿类型,按病仔猪15千克体重,用25%葡萄糖40毫升、10%安钠咖30毫升、氟美松20毫升、10%S.D、30%维生素C10毫升混合1次静注,连用3天,治愈率达80%以上。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