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宠物 » 正文

1起犬伪狂犬病的诊断与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14  来源:《中国宠物医师杂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240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发生于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是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病毒可以从鼻分泌物和唾液中排出,经气流、胎盘、粘膜、精液及乳汁传播。宠物常因接触病猪肉而感染,如犬咬伤病猪或食入病猪肉后,疾病潜伏期3~6天,早期临床上出现行为异常、流涎,后期出现剧烈的瘙痒、尖叫、皮肤红斑等症状。我国至今未见犬伪狂犬病的报道,笔者近来在临床上遇到1起犬伪狂犬病,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一)临床症状
  病犬1,藏獒,6月龄,♂,体重35kg,全身皮肤发红并有丘疹,瘙痒,啃咬皮肤,不能站立和行走,抽搐;病犬2,藏獒,6月龄,♂,体重40kg,全身皮肤发红并有丘疹,瘙痒,啃咬皮肤,共济失调,步履蹒跚;病犬3,灵提,1岁,♀,体重27kg,鸣叫,步履蹒跚,瘙痒,局部皮肤发红并有丘疹;病犬4,藏獒,2岁,♀,体重40 kg,临床症状同病犬3;病犬5,藏獒, 2岁,♂,体重47kg,临床症状同病犬3。

  (二)病史调查
  以上病犬系同一犬主所养,均散养于猪场的院子中。2006年9月2日,该猪场的1头母猪产仔11只,其中3只产后死亡。第2天又有2只仔猪死亡,犬主将这2只死亡的仔猪饲喂给上述病犬1、2、4。第3天该母猪所生的存活仔猪均被确诊为猪伪狂犬病。9月9日晚病犬1鸣叫,触摸其腹部时鸣叫加剧。9月10日早上不进食,到一动物医院就诊,疑为犬肚子疼痛,后经X线检查,腹部未见异常,遂疑为食物中毒,肌内注射强力解毒敏2ml、强的松龙1.2ml,口服泼尼松4片。治疗当天晚上,该犬病情加重,全身皮肤发红并有丘疹,瘙痒,啃咬腹部皮肤,不能站立和行走,抽搐。紧接着2号犬也开始发病。9月11日早晨2号犬的全身皮肤发红并有丘疹,剧烈瘙痒,啃咬腹部皮肤,共济失调,步履蹒跚。同一天,3号、4号和5号犬也相继发病,鸣叫,步履蹒跚,瘙痒,局部皮肤发红并有丘疹。9月12日犬主带病犬1、2、3来我院就诊。 

    (三)临床检查
  常规检查:临床症状见上,分别见图1、图2、图3。(略) 

      病犬1血液常规检验结果:红细胞6.43×1012/L,红细胞容积0.397L/L,血红蛋白143g/L,白细胞43×109/L,叶状中性粒细胞84%,杆状中性粒细胞10%,单核细胞4%,淋巴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1%,血小板285×109/L。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和伪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确诊以上病例为犬伪狂犬病。

  (四)治 疗
     本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即止痒、镇静、消炎。同时用猪伪狂犬病疫苗滴鼻免疫(因目前没有犬伪狂犬病疫苗,所以用猪伪狂犬病疫苗替代),但是,病犬于12日和13日相继全部死亡。

  二、讨论与思考

  第一, 5只患犬中有3只食用了患病母猪的死胎,另外2只虽没有食用病猪肉,但仍然发病,说明犬除经消化道感染伪狂犬病病毒以外,犬与犬之间还可以直接接触感染,这是国内外罕见的传播途径。文献曾记载伪狂犬病可由猪直接传染至其他动物的粘膜或破损皮肤;食入病猪肉直接感染;吸入病毒气溶胶或食入污染饲料感染水而间接感染。伪狂犬病传播迅速,潜伏期短,伴有发展迅速的脑炎与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

  第二,伪狂犬病的诊断方法很多,应结合病史、临床症状、眼观及镜检病理变化、血清学反应、荧光抗体组织切片、病毒分离和鉴定等综合判断。但基于该病较少在宠物临床上出现,实验室诊断目前不易实现,主要还是通过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诊断。

  第三,目前对该病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对已发病的5只犬建议在对症治疗的同时,使用血清治疗。对没有发病的其他犬,应与病犬及时隔离,并进行犬舍环境的卫生消毒,这是疾病防制的关键所在,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另外,在使用致弱活毒疫苗时,应注意疫苗对猪以外的其他动物表现的毒力不一样,接种时要谨慎。

  第四,鉴于我国尚未见犬伪狂犬病的病例报道,同时,犬与犬之间出现接触感染的现象,此病应引起宠物医师的重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