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源于大批80后进入职场,70后登上管理舞台。尽管二者的年龄相差不过10年,但彼此在价值观、人生观上却存在很大差异。70后如何管理80后成为许多企业的关键命题。
近日,《中国经营报》联合新浪网针对70后如何管理80后的话题,推出独家调查。我们不想去探讨70后、80后的孰对孰错,只是希望通过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样本案例,为相对滞后的“80后管理方式”提供一些改进的思路。
不要妄想让他们加班;不要妄想用上世纪70年代和60年代出生的人的那种吃苦精神去要求他们;他们自尊心特强,自我意识特浓,个人英雄主义过强,团队能力差;学习心态不端正,过于浮躁,缺乏敬业和职业精神。人们惊异地发现,80后与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从思维方式到行为模式上已经有很大不同。
70后与80后有明显的沟通障碍近两周的线上调查表明,有78.49%的70后和72.88%的80后认为目前70后与80后之间有沟通障碍。
80后基本上进入了心智比较简单的一代,他们想问题不愿很复杂、做事比较凭感觉、对说服性与影响力权威的接受超越了法定权威与强制性权威,这个文化特征为比较公开化的阳光型管理、注重沟通的动员型管理模式提供了机会。
在一定程度来说,80后员工进入了一个注重交流的时代,一个追求相对民主与开放的管理文化的时代。
80后的“小情绪”是两代人沟通的大障碍在谈到70后与80后沟通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时,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是80后自身的态度和情绪问题
“80后缺乏吃苦精神、志高气傲,个人英雄主义过强,团队能力差,学习心态不端正,过于浮躁,缺乏敬业和职业精神。”“典型的草莓一族,外表光鲜,但承压能力差,我们必须时刻小心照顾他们的情绪,因为他们太容易崩溃了。也许因为是独生子女,父母还养得起,压力一大就不想干了,其实他们的职业机会已经越来越紧张了,还不知道珍惜。”只有16.86%的70后认为是双方的沟通出了问题。
80后受访者中则有一半人认为是沟通问题。“只要互相理解,是可以克服的。”其次的障碍,他们认为是“70后领导对他们的不信任,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
至于两代人沟通的解决办法,多半的70后认为,要提倡敬业精神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鼓励,80后不应只看眼前利益。而80后更希望得到多一些自我发挥的空间、管理思路和方式的改变,比如弹性工作制等。
80后在70后眼中欠缺责任感70后认为80后在工作中的典型特征依次是负责感欠缺,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喜欢受到规则的束缚、眼高手低、自我意识特浓、情绪化,抱怨多,怨天尤人,只有6.4%的70后承认所谓80后的创造力和激情,而对于80后“敢于担当,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的特性的认知度则仅有2.91%.
80后比70后认为的更愿意迎接挑战相比较于80后填写的问卷有些可以得到与70后类似的答案,比如不喜欢受到规则的束缚,他们同样对自己的缺点有清醒地认识,比如眼高手低(16.95%的80后选择此项)和情绪化问题。
被夸大的80后的创造力然而最令人大跌眼镜的一个数据是,也只有8.47%的80后认为自己是“有创造力,充满激情”的。看来我们要重新审视这一代独生子女的创造力究竟有多大?有人说过:“80后是唯一没有经过大的战争和灾难的一代人,他们将来的创造性会很了不起。”其实这是很多IT技术型企业对80后员工的前提判断。于是弹性工作制等激励方法被大量采用,只是不要忘记要配合以80后员工自我约束能力的增强。
其实,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创造力,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更特立独行,掌握更多的科技和资讯,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可以充分授权,独当一面。对于营销、销售类企业,娇纵不是最有效的方法,有时较大的压力可能激发80后的创新与突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