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肉鸭病毒性肝炎及其防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8-0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10日龄左右的雏鸭发病最多,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达90%,近两年来该病在我地发病机率增高,造成严重损失,应提高认识和警惕。 

(一)发病原因 
  爆发本病的鸭场多是从疫区或发病鸭场购入带病雏鸭传染所致,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饲养人员流动窜圈及外场人员参观,收购病残鸭人员等可能成为传播本病的主要途径。车辆来往、用具和垫草不经消毒处理而反复使用,在场内乱扔病死鸭等也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临床症状 
  病鸭表现精神萎靡,翅下垂、不爱活动、缩脖、眼半闭、行动发呆、常跟不上群、采食量减少或绝食,发病半天以上者即发生全身抽搐。病鸭多侧卧、头向后背,有“背脖病”之称,表现为两脚痉挛性的反复蹬踏,有时在地上转圈,鸭嘴和鸭爪尖呈暗紫色,少数病鸭死亡前排黄白色或绿色稀粪,但有的则无任何症状,一背脖一蹬腿便死亡。 

(三)剖检变化 
  病鸭肝脏肿大,颜色暗淡发黄、发脆易碎,肝脏表面常见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这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四)防治措施 
  严禁从发病鸭场、孵化场购买雏鸭,严禁场外人员不经过消毒进入鸭场或窜圈。育雏室门应设有消毒池。严格按卫生消毒要求处理病死鸭。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饲养环境的卫生洁净。 
  鸭场要提高防疫意识,严格进行特异性预防。购雏鸭前应了解种鸭场对该病的免疫情况,若母鸭免疫确实可靠,其雏鸭母源抗体可维持10~15天左右时间,基本上可度过易感染危险期,如鸭场饲养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提倡在10~15日龄进行鸭肝炎疫苗主动免疫,如果母鸭未经免疫,雏鸭应在1日龄进行主动免疫疫苗。小鸭群一旦发生本病应迅速注射卵黄抗体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即可控制本病流行,也可降低死亡率。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