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从出生到出栏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其中仔猪从产房转移到保育舍是一个关键时期。在转移过程中会给仔猪带来强烈的应激,同时,仔猪断奶后离开母猪,会产生断奶应激、营养应激以及环境应激,引起仔猪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导致仔猪抗病力降低,影响生长速度。那么仔猪转群需要做好哪些细节呢?
断奶仔猪转栏、分群需要“调教”
减少仔猪应激,早上转群最为适宜
仔猪离开母猪进入保育舍,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工作?浙江清山种畜有限公司场长劳磊鑫告诉记者,产房工作人员提前告知断奶仔猪转群的时间,保育舍工作人员会提前准备栏舍,并针对弱小仔猪准备特殊护理栏,对保育舍进行清洗、严格空栏消毒、干燥,为仔猪创造干净的生活环境。还检查保育舍设施,饮水器及线路等。
另外,因早晚温度较低,需提前备好保温灯,栏舍温度控制在25-26℃。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绿科农牧有限公司场长陈再琳也表示:“产房与保育舍的温差应该控制在2℃以内,我们猪场是维持在25℃左右。”
据了解,猪场一般会选择在清晨或上午转群。劳磊鑫介绍,自己猪场每三周转一批猪,会选择在上午8:00左右转群,因为当地傍晚及晚上较冷,应激会更大。上午将仔猪转入保育舍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应激相对小些。
降低断奶仔猪转群应激是猪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龙门县皇家农业发展公司龙华分公司经理黄加滨表示,八点左右的温度相对正午来说较凉快,猪本身的散热功能不是很好,由于天气温度及仔猪转群过程中密度增加会产热而引起热应激,对仔猪的采食量及抵抗力有不良影响。而8:00左右的温度适宜,仔猪没有过多采食,到保育舍又能保障足够的采食量。
陈再琳告诉记者,在转群的过程当中,饲养员的抓猪手法容易出现错误,切勿直接抓住仔猪的前腿,或者手滑导致仔猪掉下来而引起疼痛及关节的损伤。同时,避免转运车下面的木板过于光滑而导致仔猪扭伤,保障仔猪在转运车里的空间,严禁密度过大。
仔猪合理分群,并及时进行药物保健
断奶仔猪到达保育舍后要合理分群,在分群方式上种猪场与商品场会有所差异,但都会使用药物保健来降低转群应激。
据劳磊鑫介绍,种猪场是按猪只品种分群,如杜洛克、大白、长白等等;再按公母分开;最后通过肉眼观察猪只大小,把最大的和最小的猪都挑出来,还有中等大小的仔猪。将弱仔、残次猪、病猪单独放在护理栏或病猪栏内特殊照顾。
转入保育舍后会记录其转入日期、仔猪总数、免疫情况等。他表示,如果仔猪吃料,只是吃得较少,可在湿拌料中添加多维来降低断奶仔猪转群应激;不吃料的话,就通过饮水方式添加。
商品场则只根据仔猪大小、体质强弱来分群。黄加滨表示,仔猪按体重差异分群,每一栋产房对应每一栋保育;如果可以的话,将产房同一窝的仔猪放在保育舍的同一栏,每一栏差不过20多头猪。经过一周的分群饲养后,如果出现弱仔会进行再次调栏。
他告诉记者,自己猪场会在转群前打一针头孢进行保健,然后在转群的前三天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三天之后做仔猪呼吸道疾病的保健。仔猪进入保育舍后的第一周有个饲料的过渡期,避免营养应激。陈再琳补充到,夏季会在转群前后4天添加维生素减少应激;冬季则会使用中兽药进行保健,如黄芪提取物、板蓝根等,避免仔猪转群应激引起感冒。
据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猪病专家高建华教授介绍,泰国规模猪场将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之前,产房员工会给仔猪称重,如体重在7Kg以上归为A类、6Kg以上归为B类、5Kg以上归为C类、4Kg以上或有临床病症划到D类,然后保育舍的员工准备好每一批的栏舍。预留出一些栏舍给恢复缓慢的病猪或准备一个单独的病猪舍给需要进一步治疗的仔猪。他表示,C、D群的仔猪采食量非常低,生长缓慢,需要重点关注,做好药物保健。
弱仔护理需用心,转群调教应重视
那么对于弱仔、生长不良的仔猪又得到了哪些特殊待遇呢?黄加滨表示会给它们饲喂高档的教槽料与预混料混合的湿拌料,并在其中添加一些奶粉,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还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促进肝脏、肾脏功能及身体的新陈代谢,如此能够挽回部分的弱仔、残次猪。劳磊鑫也表示会对弱仔进行2-3天的加强保温及延长教槽料的饲喂时间。
另外,仔猪转群后的调教也非常重要。仔猪在新的环境会乱排粪便,因此要及时把粪便扫到一个希望它固定排便的地方。陈再琳告诉记者,可以在仔猪躺卧区域撒些许饲料,它的生物习性会告诉它这里不能排泄。大概调教3天左右,小猪就知道应该在哪里睡觉,在哪里吃料,在哪里排粪便。
仔猪在调教过程中饲养员会相对忙一点,工作量大一点,需要及时处理粪便,但以后的工作会比较省力,因为仔猪定点排粪,容易清扫,猪的身体及地面环境都比较干净。另外,粪便得到及时处理,有害气体的浓度就会下降,呼吸道问题也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