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肠道的重要性
从生产实践来看,每年中国7亿头猪,实际上要死亡1.5亿头猪,后续产生的环保问题、安全问题、用药问题,都是大家熟悉的难题。从疾病防治上讲, 70%的猪场都有腹泻病,消毒剂用量极大,还要用疫苗、抗生素,大量的用药导致了恶性循环。
仔猪是关键阶段,死亡的1.5亿头猪中几乎有1亿头仔猪,按照300元/头计算就是300亿元的损失。仔猪死亡方面,腹泻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也就是肠道问题。肠道问题又带来了效率的问题、安全的问题、生态的问题。因为,肠道出问题只能将病毒排出去,污染环境。
其次谈生物学机制复杂。
猪体内微生物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本身细胞的数量,达到了10倍。猪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我们原先的研究主要在猪的部分,对微生物的研究非常有限。但猪的复杂性就在于微生物的干扰。
微生物种类很多,我们对微生物在动物体内的作用目前为止依然非常不到位,基本上每天都有新的关于微生物的文章出版。抗生素是双刃剑,既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又带来了后续看不见的隐患。有微生物的肠道,它的肠道细胞、绒毛等发育程度完全不同,有微生物的肠道绒毛更短一些,血管更丰富一些,基底线窝更浅一些,淋巴细胞的发育更成熟一些,肠道没有微生物的话,功能就会差很多。
微生物可能是动物遗传的组成部分,而动物遗传一般是种类遗传,人的基因不可能遗传给猪,但是微生物可以吸纳这些信息,跨种类传递,实现“种间传递”。我们使用两个品种的猪的微生物,移植到无菌老鼠身上,最后老鼠就有了一些猪的特征。猪更肥一些,移植微生物的老鼠脂肪合成能力就强一些,这些信息说明微生物可以跨种传递。将来能不能把其他动物的微生物移植到人的身上治病?这是值得探索的。
藏猪的抵抗力很强,有很多抗病基因的表达是常规猪的几十倍、上百倍。藏猪可能没有疾病敏感基因,把藏猪的菌群移植给患有肠炎的仔猪,移植以后肠炎发病率就下降了,这就是微生物的神奇。
三谈营养代谢的复杂性。
肠道的营养代谢和整体代谢在概念上可能是相反的,或者说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个特征是肠外营养。肠外营养是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不经过肠道。理论上来说动物营养物质已经全部满足了,但实际上是不足的。在猪身上做肠腔营养,通过口腔灌注食管。第二个途径是通过静脉注射。从实验可得,假如动物需要的氨基酸全部从静脉输进去,那肠道就得不到,或者说肠道得到的数量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吃进去的葡萄糖85%——92%进入到血液中去,大部分并没有被肠道氧化。反过来Glu、Gln、Asp主要被肠道利用,肠道代谢的营养物质不同。
营养要素与肠道健康
营养要素,不是营养素,要素和素是两个概念。我们经常说动物的营养问题就是这三个问题--吃的什么营养物质,什么营养水平,是什么饲养方式。然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吃的营养物质,这就是传统的营养素,能量、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等。还有吃进去的一些添加剂,叫做促营养素,是促进营养物质利用的物质。环境因素是指吃进去的物质从什么地方来的、营养源是什么。营养水平包括营养源的水平,也包括营养浓度。饲养方式会影响采食量。所以,营养要素就是要搞清楚动物吃什么。
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一定有取消的那一天。霉菌毒素主要是氧化物质,破坏自由基免疫力,80%——90%的饲料都有,只是含量不同。饲料加工的影响很大,采食量也需要高度重视的,这是畜牧业养殖业中的第一要素,能量、蛋白质是局部要素,采食量是整体要素、第一要素。所以,采食量对于肠道健康已经有了量化关系。如果吃进去的营养物质蛋白质低于20%是不行的,达到40%也不好,60%才是最好的。如果每天猪需要1公斤的话,至少要有600克饲料让它吃下去,肠道才不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