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弓形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0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451
核心提示: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可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猪弓形体可以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猪感染弓形体病后,主要以发病猪出现稽留热、呼吸困难、喘气、皮肤发红,并伴随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为主要发病特征(其主要发病特征与猪瘟、猪肺疫、猪附红细胞体病等比较相似,极易被误诊,必须通过兽医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猪弓形体病一般在临床上可见急性型、亚急性型和

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仅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可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影响。

猪弓形体可以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猪感染弓形体病后,主要以发病猪出现稽留热、呼吸困难、喘气、皮肤发红,并伴随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母猪发生繁殖障碍为主要发病特征(其主要发病特征与猪瘟、猪肺疫、猪附红细胞体病等比较相似,极易被误诊,必须通过兽医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猪弓形体病一般在临床上可见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且在临床发病病例中常常会伴随有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症状,并导致采用普通抗生素类药物和抗病毒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无效,轻则会影响到发病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且进一步影响到断奶仔猪的增重和生长发育的整齐度,从而则极易导致部分发病仔猪形成僵猪,重则会造成大批发病仔猪死亡,该病是养猪场的一大顽症,如养猪场发生猪弓形体病时,则可使整个养猪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60%以上,如不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将会给养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鉴于猪弓形体病的危害,现特就猪弓形体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为养猪场户有效地防治猪弓形体病提供参考与借鉴。

1流行病学特点

弓形体虫体的终宿主是猫和猫科动物,中间宿主是各种哺乳动物和禽类,猪也是弓形体的中间宿主之一。弓形体虫体的有性繁殖阶段在猫和猫科动物的肠上皮细胞中完成,并排出卵囊,中间宿主如吞食了卵囊和滋养体则会发生感染;弓形体虫体主要侵害有核细胞,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并进行分裂繁殖,细胞破裂后则会释放出滋养体,从而导致猪出现急性感染;若细胞未破裂则会形成包囊,并导致猪出现慢性感染或隐性感染。猪对弓形体的易感性没有品种、年龄、性别的差异,一般以2月龄~4月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大猪和成年猪由于抵抗力较强,多呈隐性感染;如怀孕母猪在怀孕后期发生感染,则常常会表现流产、产死胎以及产出的仔猪成活率降低。

猪弓形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尤其是在气候温暖、潮湿、吸血昆虫活动猖獗时节更易发生。人和猫、猪、鸡等多种动物均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直接接触含有卵囊的食物和饮水而发生感染,急性发病期间还可通过皮肤、黏膜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2临床症状

猪感染弓形体(侵袭性卵囊后),潜伏期一般为3天~7天。病初病猪表现厌食或少食,精神不振,眼结膜充血潮红;3天~4天后,病猪表现高热,体温升至高到40.5℃~42.0℃,呈现稽留热,食欲减少乃至废绝,喜卧,喜钻草堆或水坑,眼结膜苍白、黄染;发展到后期,病猪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且呈腹式呼吸、气喘、咳嗽、流鼻涕,排便先干后稀或干稀交替出现,排出的粪便呈灰绿色或煤焦油状;随着病程的发展,病猪的耳尖、阴户、包皮尖端以及腹部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部分病猪身体下部和耳部有瘀血斑,触诊可感到体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

乳猪感染发病常常伴随有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症状出现,有的病猪则表现出伏卧难起,如人为地驱赶时则步态不稳,个别病猪甚至会出现出关节肿大,且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耐过的病猪一般长达2周左右才能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后躯麻痹、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若怀孕母猪发生急性弓形体病感染,发病时先是出现高热,而后食欲废绝,患病母猪昏昏欲睡,数天后母猪发生流产或产死胎、弱仔,弱仔产下数天内死亡,而母猪常常在流产后自愈,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

3剖检病理变化

病死猪耳部、四肢末端和鼻吻突呈蓝紫色,鼻孔周围和鼻腔内常见有白色泡沫状液体;多数病死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呈绳索状,外观呈淡红色,切面外翻呈酱红色花斑状;盲肠、结肠有散在的小米或高粱米大的中心凹陷溃疡,其表面附有灰黄色伪膜;心脏可见右心扩张,心腔内有血凝块,心肌浑浊而质地易碎;肺脏体积稍肿大,肺小叶间质增宽,切面流出泡沫样液体;肝脏肿大、变性,表面可见有散在或密布的出血点与针尖大到粟粒大的灰白色或灰黄色的病灶;脾脏肿大,切面结构模糊,少数病例在被膜上可见到出血梗死灶;肾脏变性,部分病例在被膜上可见散在的出血点;膀胱黏膜上可见有针尖大出血点;胃底腺部充血或有出血及浅表溃疡;肠充血或有卡他性炎症。

4诊断

可根据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而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通过兽医实验室检查查出病原体或特异性抗体。一般兽医实验室检查可取病死猪的血液、脑脊液、淋巴结、肝、粪便等材料,做成压片和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在镜下寻找弓形体虫卵。免疫学诊断其常用的方法有美兰染色法、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细胞黏着试验和荧光抗体技术等。

猪弓形虫病在发病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上易与猪瘟、猪肺疫、猪附红细胞体病等混淆,因此,要注意鉴别诊断,以防误诊。

一是猪弓形虫病与猪瘟的鉴别诊断:两者发病后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发绀等临床症状,但猪瘟虽然可见发病猪全身性皮肤发绀,却不见发病猪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剖检猪瘟病死猪可见肾脏、膀胱有点状出血,且脾脏有出血性梗死;慢性猪瘟病例则可见回盲瓣处有纽扣状溃疡,肝脏无灰白色坏死灶,肺脏不见间质增宽,且无胶冻样物质。

二是猪弓形虫病与猪肺疫的鉴别诊断:两者发病后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发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猪肺疫发病后,胸部听诊可以听到罗音和摩擦音,叩诊肋部疼痛,且咳嗽加剧;剖检可见肺被膜粗糙,有纤维素性薄膜,肺切面呈暗红色和淡黄色如大理石样花纹。

三是猪弓形虫病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鉴别诊断:两者发病后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但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且病猪叫声嘶哑;病猪可视黏膜先充血而后苍白,且呈现轻度黄染,血液稀薄;剖检病死猪时则血液凝固不良,肝脏表面有黄色条纹坏死区。

5防治措施

5.1预防措施

一是养猪场户在平时应注意做好对猪弓形虫病的预防工作。应经常清理养猪场周围及其猪舍的环境卫生,定期做好消毒灭鼠工作,养猪场应禁止使用屠宰场的废弃物、厨房垃圾、生肉汤水等饲喂猪群,养猪场内禁止养殖猫和狗等,并严防家养和野生的猫科动物与猪舍和猪群接触,严格阻断猫科动物的排泄物对猪舍及其饲料、饮水的污染,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杀灭场内和周围的甲虫、蚊蝇和蚯蚓等,以防范猪弓形虫病的机械性传播媒介。

二是平时要做好猪群的防疫监管工作。对患有弓形虫病的其他动物及其排泌物,对母猪流产的胎儿以及排泄物,应严格实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场地严格消毒,防范其污染周围环境。

三是在猪弓形虫病的高发季节,为有效地控制养猪场猪弓形虫病的流行,应针对性地对猪群实施预防性用药,可按饲喂猪群的每吨饲料中添加500克磺胺嘧啶和25克乙胺嘧啶,连续饲喂7天,以有效地预防猪弓形体病的发生。

5.2治疗措施

一是养猪场一旦发生疑似猪弓形虫病病猪,应及时隔离病猪,并对重症病猪采取果断的淘汰措施,对病死猪应采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措施,每天使用3%生石灰溶液对猪舍内外环境进行消毒。

二是对确诊为猪弓形虫病的病猪应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发生急性弓形体病的病猪(一般在猪发病3天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在猪发病5天后,则治愈效果较差,即使采取治疗措施后,病猪的发病症状消失后,弓形体虫体也会进入组织而形成包囊,并会致使病猪成为带虫者),可按病猪每千克体重使用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3毫升(每10毫升内含磺胺嘧啶钠1克、甲氧苄啶0.2克)肌肉注射,首次注射剂量加倍,每天注射3次,连续注射3天,同时应配以等量的碳酸氢钠注射液肌肉注射;对重症病猪则应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如配以退热、输液,并配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如病猪的病情得到控制,则应再继续治疗1天~2天;对尚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的可疑病猪,则可按0.1%预防剂量对所有猪群饲料中拌入磺胺-5-甲氧嘧啶进行预防,或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或附弓康+TMP,混合后拌料给猪群饲喂,连续饲喂7天。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