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三种生猪疾病都会出现腹胀、腹泻症状,养殖户如何正确判断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314
核心提示:猪腹泻、腹胀性疾病是猪场常发的疾病;发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细菌性、病毒性或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猪主要表现有粪便稀薄,严重的出现水样便,病猪消化、吸收不良,病程较长的出现渐进性消瘦。以腹泻或腹胀为共性特点的三种疾病猪克雷伯氏杆菌病、初生仔猪绿脓杆菌病、猪魏氏梭菌病。1猪克雷伯氏杆菌病病原。克雷伯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有荚膜的杆状菌。气候突变、饲料改变或霉变,均可诱发该病。一般多发生于15~20日龄的仔猪,20~100日龄的仔猪也易感。该病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当气候突变

猪腹泻、腹胀性疾病是猪场常发的疾病;发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细菌性、病毒性或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病猪主要表现有粪便稀薄,严重的出现水样便,病猪消化、吸收不良,病程较长的出现渐进性消瘦。以腹泻或腹胀为共性特点的三种疾病猪克雷伯氏杆菌病、初生仔猪绿脓杆菌病、猪魏氏梭菌病。

 

1猪克雷伯氏杆菌病

病原。克雷伯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有荚膜的杆状菌。气候突变、饲料改变或霉变,均可诱发该病。一般多发生于15~20日龄的仔猪,20~100日龄的仔猪也易感。该病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当气候突变,气温在20℃左右时发病数增加,而在20℃以下时发病数较少。

主症。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两耳皮肤发红带紫,结膜发白,腹泻,肛门周围有粪污;咳嗽,流浆性黏性鼻液,呼吸加快,以腹式呼吸为主,严重时呈犬坐姿势;有的后肢麻痹,站立不稳。一般4~5天内死亡,临死前部分口、鼻有淡红色泡沫流出;不死的病猪生长缓慢,长期腹泻。

预防。母猪产房应清洁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当气候骤变时,应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以免产生应激而发病。大力灭鼠,发现病猪应隔离治疗。

治疗。治疗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据资料报道,该病原体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磺胺嘧啶、土霉素、红霉素中等敏感,链霉素低度敏感,青霉素不敏感。①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0.1万~1.5万IU肌内注射;或用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3~15mg,肌内注射,12小时1次,连用3~5天。②为增强病猪的抗病力,可用10%樟脑磺酸钠1~2mL,25%维生素C1~2mL,肌内注射,每1~2次。

 

2初生仔猪绿脓杆菌病

病原。该病的病原为绿脓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直杆菌,无荚膜,无芽孢。本菌在普通琼脂平皿中可迅速产生蓝绿色素,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

主症。初生仔猪表现精神沉郁,昏迷,呼吸困难,倒地不起,体温可升到40℃以上,严重腹泻,腹部皮肤发绀,腹水增多。

预防。该病的预防主要是做好产房、猪舍的清洁卫生,对产房、接生器械及栏舍环境行彻底消毒。

治疗。该病可用抗菌药物治疗,经药敏试验表明:氟呱酸高敏,羧苄青霉素、丁胺卡毒素中敏,在临床治疗中均可选用。

 

3猪魏氏梭菌病

病原。该病病原为A型、C型、D型的魏氏梭菌,以A型为主。本菌为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存在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及人畜肠道中。其繁殖体对外均抵抗力不强,但当形成芽孢后,对热、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增强。

主症。该病一般呈散发性发病。病猪常无先兆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倒地时表现呼吸困难,四肢强烈抽搐,角弓反张,从鼻、口腔流出少量泡沫样血样物。病猪死后腹部迅速膨胀,白色猪可见腹底部、耳根、鼻盘发绀。

预防。做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加强检疫。如曾有该病发生的猪场,可用家畜魏氏梭菌病、出血性败血症二联铝胶苗皮下或肌内注射,每次3mL,隔6周再注射1次;可免疫1年;或用魏氏梭菌病多价苗预防接种。对未病猪,在饲料中添加痢菌净每千克体重80~100mg;或敌菌净每千克体重200mg,连喂4~5天;也可用土霉素按0.5%比例添加,连喂4~5天。

治疗。对有明显症状的病猪,可静脉注射5%甲硝唑注射液(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mg),间隔12小时1次,连用3次。

 
关键词: 生猪 饲料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