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奶牛较为常发的疾病之一,往往造成奶牛不孕,其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嗜血杆菌等,但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下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细菌种类和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不同。子宫内膜炎在临床上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慢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慢性粘液脓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据报道,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30%-40%,90%的奶牛不孕症是由该病引起,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因
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奶牛体外经阴道和子宫颈进入子宫而感染。主要是由于平时的操作未严格消毒,如输精、助产器具、手臂及母畜外阴部等,致使病原微生物侵入子宫而引起炎症。
内源性感染:一些病原菌在正常情况下寄生于动物体内但并不表现致病作用,当母牛产道损伤、产后抵抗力降低时,病原菌会迅速繁殖并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进入子宫致使子宫内膜发生炎症。
诱因:日粮不全价,机体所需的某些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时也会诱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子宫内膜炎。
2、临床症状
急性子宫内膜炎表现为病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振,有时拱背、努责、频作排尿姿势。一般在产后21天以内,病牛子宫异常扩大、产乳量急剧下降、体温上升至40℃、子宫内有脓性分泌物等。
慢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表现为发情周期紊乱,发情时病牛流出絮状浑浊粘液;屡配不孕或孕后流产。
慢性粘液脓性子宫内膜炎临床症状反应不是很明显,病牛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体温略微升高,发情周期不规律,阴道有浓汁流出,大腿、尾根处有结痂。
3、病理学变化
眼观变化。切开子宫时,可见子宫腔内积有灰白色、混浊黏稠或混有血液而呈红褐色的渗出物,子宫内膜出血、水肿,呈弥漫性或局灶性潮红肿胀,可见散在性出血点和出血斑。有时由于内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组织与渗出物的纤维素凝结,甚至部分病例的子宫黏膜上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囊肿。还有些病例子宫腔内蓄积大量脓液而使子宫腔扩张,子宫体积增大,脓液呈淡黄色、黄绿色或褐红色,脓液稀薄,或混浊浓稠,或呈干酪样。子宫内膜表面粗糙、无光泽,多被覆一层坏死组织碎屑,有时有糜烂或溃疡灶。
镜下可观察到三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炎:
急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有些部位呈散在性出血并形成血栓,内膜表层的子宫腺管周围显著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部分内膜上皮细胞(包括浅层子宫腺上皮)变性、坏死和剥脱,使内膜表面附有含坏死脱落上皮细胞及白细胞的黏液。严重时,水肿和细胞浸润累及子宫壁的肌层甚至外膜,与此同时内膜组织显著变性、坏死,与渗出的纤维素和红细胞凝结,坏死组织周围有密集的细胞浸润,肌层的肌纤维亦常发生变性。
慢性子宫内膜炎:初期子宫内膜炎性细胞浸润,后期则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并有成纤维细胞增生。随着病变的不断发展,部分病例的子宫内膜柱状上皮可化生为复层扁平上皮,子宫腺萎缩,增生的结缔组织老化、收缩,最后导致内膜菲薄,被称为慢性萎缩性子宫内膜炎。
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病变子宫内膜有大量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内膜组织不等程度的脓性溶解和坏死脱落。
4、诊断
可通过直肠检查法、阴道检查法对子宫内膜炎做出诊断。
急性子宫内膜炎直肠检查时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个或两个子宫角粗大而肥厚,收缩反应微弱,同时也可感觉得到波动。阴道检查子宫颈外口粘膜充血肿胀,子宫颈管略微开张,阴道底部有炎性分泌物。
慢性粘液性子宫内膜炎直肠检查时往往会发现子宫角粗大而肥厚,且比正常子宫松软,收缩反应迟钝缓慢。阴道检查发现阴道和子宫颈外口粘膜充血、肿胀,子宫颈管略微开张,阴道底部有炎性分泌物。
慢性粘液脓性子宫内膜炎直肠检查发现子宫角明显增大,收缩缓慢,子宫壁薄厚不一。
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症状和检查结果同粘液脓性子宫内膜炎相似,但浓汁恶臭。
5、治疗
坚持以成本低、疗效快、治愈率高为原则,尽可能使子宫内炎性渗出物及时排出,阻碍炎症继续恶化,提高奶牛抗感染能力,进而使子宫自净,恢复生产。
冲洗子宫疗法:此种疗法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较为常用。将1%-2%的生理盐水2000ml加热至42℃,每天冲洗子宫1次,每次反复冲洗直至回流液清亮为止。
子宫内药物灌注疗法:子宫内药物灌注疗法是子宫冲洗后的进一步治疗,在清除子宫炎性分泌物的基础上,利用抗生素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炎往往是几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所以在选择药物时可选用多种广谱抗生素配伍使用,如金霉素、土霉素。
全身疗法:子宫内膜炎和其它产后感染时,常需进行全身性治疗。动物机体在抗病时伴随酸碱失衡,脱水等症候,因此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时要配合强心、补液,如静脉注射葡萄糖,补充生理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钙制剂,纠正酸碱平衡,防止酸中毒和脓毒败血症。
6、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制定合理的日粮配方,科学合理配比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Se、Mn、Co和矿质元素Ga、P等营养元素,做到科学饲养管理,进而增强奶牛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做好环境卫生,厩舍、产房应当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干净、干燥、通风,气温变化时做好厩舍保暖工作。
严格遵守人工授精操作程序。人工授精时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对输精器、手套等授精物品以及奶牛外阴部彻底消毒,以免生殖器官感染致病菌而引发疾病。输精次数、检查次数不能过于频繁。
加强分娩管理,减少产道损伤和感染。将分娩的奶牛单独饲喂,产区严格消毒、清洁。分娩需要助产时,要操作规范、细致。当子宫脱出、外阴松弛时要严格消毒后再做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