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猪皮肤发红,一块一块的是怎么回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5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733
核心提示: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症状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心内膜炎型。发病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临床症状潜伏期较短,一般3-5天,临床可分为三型。1、急性败血型本型多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死亡、高烧42℃以上,稽留热,不食、不动,个

 

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症状表现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心内膜炎型。

发病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架子猪,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本病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

临床症状

潜伏期较短,一般3-5天,临床可分为三型。

1、急性败血型

本型多见于流行初期。突然发病、死亡、高烧42℃以上,稽留热,不食、不动,个别呕吐,结膜潮红,眼睛清亮兴奋.粘膜发绀,皮肤紫红色多见于头、颈、背部。粪干带粘液,病程3-4天,病死率80%以上,仔猪神经症状,不死者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2、亚急性疹块型

全身症状,烦渴,2-3天后背、胸、腹、肩、四肢皮肤出现疹块,高出皮肤1-2mm,大小数厘米,初充血,后出血,出疹块后体温下降,症状减轻并渐愈.疹块可融合、坏死、皮肤脱落,个别可恶化而呈败血症死亡,母猪流产,病程1-2周。

3、慢性型

较少,表现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四肢关节肿,跗关节多见,变型,跛行,心内膜炎则消瘦,贫血,厌动,追赶时常突然死(心脏麻痹)也可出现皮肤坏死,2-3个月脱落。

病理变化

皮肤变化与生前所见相同,内脏

①脾樱桃红色、肿大、柔软、败血脾;

②淋巴结肿大、出血、多汁;

③消化道浆液、出血性炎症(胃、幽门、十二指肠),肾、肝肿大,大红肾,出血点;

④慢性者菜花心、关节渗出。

防治方案

1、免疫接种

预防接种是防制本病最有效的办法。每年春秋或冬夏二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仔猪免疫因可能受到母源抗体干扰,应于断奶后进行,以后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

单苗、 Ⅱ联苗、Ⅲ联苗,弱毒苗效果好。目前三联苗中猪瘟毒效果最差。断奶时注射一次,免疫期为6个月。

2、治疗

发病猪及时隔离进行治疗,本病在发病后的24-48小时内治疗效果最佳,使用青霉素钾肌注,对该细菌应一次性给予足够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同时可使用猪e康+强效阿莫仙拌料,连用一周。

3、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干燥,避免高温高湿,加强定期消毒。对购入新猪隔离观察21天,对圈、用具定期消毒。待猪群稳定后,即可转入育肥舍饲喂。本病高发期也可使用强效阿莫仙拌料,连用一周。(资料来源:中国养殖)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