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如何从营养的角度提高母猪繁殖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30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78
核心提示:母猪生产是养猪业的基础,其繁殖力的高低影响养猪效率。我国母猪生产水平较低,即使猪种从国外引进,母猪的年产断奶仔猪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母猪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包括饲料营养、饲养管理、配种分娩、疫病防控、环境控制等,是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因此,提高母猪繁殖力,特别是母猪年生产力,对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改善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很多,但营养方案尚少。营养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生产,尤其是产仔数、泌乳力、抗病力、断奶发情率和发情间隔等。营养策

 

母猪生产是养猪业的基础,其繁殖力的高低影响养猪效率。我国母猪生产水平较低,即使猪种从国外引进,母猪的年产断奶仔猪数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这与我国母猪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包括饲料营养、饲养管理、配种分娩、疫病防控、环境控制等,是制约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因此,提高母猪繁殖力,特别是母猪年生产力,对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改善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技术措施很多,但营养方案尚少。营养影响母猪的健康和生产,尤其是产仔数、泌乳力、抗病力、断奶发情率和发情间隔等。营养策略适宜,可以大幅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近年国内外在母猪营养方面加强了应用性科学研究,同时我们科研团队以蒋宗勇研究员为学科带头人,在提高母猪产仔数和泌乳性能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数据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结合文献资料,从后备、妊娠、泌乳和断奶母猪等阶段,将这些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进行总结综述。

1、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是猪场发展的潜力,养好后备母猪,对改善猪场的繁殖性能指标和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后备母猪的营养主要用于机体维持和生长发育的需要。适宜的营养技术可促进母猪机体、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保证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均衡发展,使母猪按期发情配种,并延长繁殖年限。因此,就营养供给模式而言,后备母猪应与商品肉猪有所区别。商品肉猪追求的是最好的饲料报酬、最快的生长速度和最大的肌肉沉积效率,而后备母猪需要的是其机体、生殖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协调发育并综合成熟,在后续生产中发挥最佳的繁殖潜力。

生产和研究表明,后备母猪分阶段饲养是目前比较合理的一种营养管理策略。在选育早期,营养方案适宜高营养水平,体重小于90 kg、150日龄以内的留种母猪,自由采食,生长速度保持在日增重650~800g/天为宜。能量和粗蛋白水平应满足使猪达到最大生长速度。美国NRC(2012)标准推荐的商品肉猪营养所需钙、磷可使育肥猪达到最大生长速度,但并不能满足种猪骨骼强度和灰分含量最高所需,因而为使后备母猪的骨骼强度和灰分含量最大,钙、磷需要量应在满足最大生长速度所需的基础上提高10%。同时有研究建议,要改善后备母猪的发情率、排卵率和机体健康状况,需要在初情期之前就把饲粮中的维生素E水平提高到50~100 mg/kg。种猪育成期(90 kg至配种)的营养策略是控制生长速度,限制能量摄入,减少脂肪组织沉积,而保证肌肉组织继续沉积,促进性成熟和卵巢发育,增加优势卵泡的数量,从而有益于繁殖和延长种用年限。此阶段应配制专用的后备母猪全价饲料,采用限饲模式,根据品种差异,营养水平应达到中等能量水平(12.0~13.5DE MJ/kg)和粗蛋白水平在15%~16%之间(赖氨酸含量在0.6%~0.8%之间),并限制饲喂2.0~2.9kg/天。维生素和矿物微量元素需要与经产母猪相同,同时强化维生素A、E和生物素摄取,适当补充青绿纤维饲料。后备母猪营养需要应使其在第二或第三个情期时配种体况达到建议指标:体重在130~140kg之间,背膘厚度为18~20mm。对于瘦弱的后备母猪,应予淘汰或在育成期内提高饲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增加其机体储备,才能改善其连续的繁殖性能。

母猪配种前1~2周应该以“短期优饲”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此时的营养调整可使母猪机体满足配种、受精和胚胎着床的最佳条件,提高胚胎存活率,从而提高母猪繁殖效率。研究发现,在母猪发情配种前两周,提高饲粮能量水平,可以刺激母猪体内激素的分泌,比如胰岛素和促排卵素,提高排卵数。因而,配种前,把采食量提高50%~100%,或者让其自由采食,尽可能地提高饲粮能量水平。有研究认为,母猪配种后适量降低采食量,高采食量会增加母猪基础代谢,降低胚胎成活率,从而影响产仔数,因而青年母猪在配种后的1周,以每天饲喂2 kg左右的饲料为宜。

2、妊娠母猪

妊娠期营养的目的是减少胚胎损失、调整母猪体况和提高初生仔猪的健康状况。生产上,妊娠母猪的理想饲养目标是:分娩12头健康仔猪,初生重不低于1.35 kg,保证母体背膘20~22mm,具有良好体况进入泌乳阶段。但实践中妊娠母猪的营养管理往往要充分利用母猪妊娠期饲料利用率高、新陈代谢旺盛、蛋白质合成强、青年母猪自身生长速度快的生理特点,来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所以,建议妊娠期饲粮消化能水平为13.0 MJ/kg,粗蛋白含量为13%,其中赖氨酸应达到0.55%~0.6%,粗纤维为6%~8%,并辅以不同饲喂策略来调控妊娠母猪各个阶段的营养供给(表1)。同时猪场也可以根据文献推荐数据,结合猪场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环控参数,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宜的营养策略和饲养模式。

表1 妊娠母猪的饲养策略

 

当前妊娠母猪的营养研究工作,主要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出发,涉及到能量和蛋白质、纤维素、非常规饲料原料和功能性添加剂等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一系列的成果。

2.1、能量和蛋白质

在基础营养研究方面,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饲养阶段母猪的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为按胎次精确制定母猪饲养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精准营养配方。研究发现,无论初产母猪还是经产母猪,妊娠饲粮能量水平可通过影响母猪增重和背膘厚度来影响其繁殖性能。妊娠期母猪饲粮适宜的消化能水平应保持在13.0 MJ/kg左右,粗蛋白应达到13.0%。能量的不同水平和来源对母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较大。妊娠早期饲粮能量水平为维持需要的1.2倍时,可以提高母猪胚胎存活率和免疫保护,而妊娠后期当母猪消化能摄入量达到43 MJ/天时,饲粮中添加油脂不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

2.2、 纤维素

关于饲粮纤维,适宜的水平应在6%~8%,能促进肠道健康、防止便秘。研究发现,在等能摄入模型下,添加麦麸和脱脂米糠作为纤维来源,二胎母猪妊娠饲粮NDF水平为15.8%时,母猪繁殖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同时母猪饲粮纤维水平可影响新生仔猪器官发育、肝脏养分代谢相关基因和抗氧化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新生仔猪的发育和生长。

2.3、氨基酸及功能性添加剂

在生产条件下,通过大群规模试验研究精氨酸对妊娠母猪产仔性能的改善效果,发现添加精氨酸显著提高初产母猪产活仔数1.1头(9.8vs. 8.7),降低死胎和弱仔率,提高初生窝重和胎盘重(表2)。通过体外细胞试验研究证实,精氨酸可以显著提高母猪胎盘滋养层细胞增殖率和分化,充分揭示了生产上精氨酸促进胎盘发育、提高母体-胎儿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转交换效率、从而提高胚胎成活和发育的机理。同时妊娠期添加4%的新型酵母培养物可以提高产活仔数(0.5头)和仔猪断奶存活率;妊娠74天至哺乳期饲粮中添加2 000 mg/kg β-羟基-β-甲基丁酸,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和窝增重,提高母仔猪机体免疫机能和乳汁免疫因子含量;妊娠期母猪饲粮中添加0.05%和0.1%包膜短链脂肪酸显著提高母猪血清IgG含量,提高仔猪初生重;饲粮添加0.15%丁酸钾显著提高仔猪出生活仔数、断奶活仔数、断奶窝重和窝增重。为了充分研究改善母体-胎儿营养物质交换效率,缓解宫内生长受限(IUGR),从母胎界面的血流量和营养转运两个角度探讨了IUGR发生的机制,发现磷酸鞘氨醇可正向调控妊娠期母猪子宫胎盘的血管发育,提高母胎的血流量。妊娠期提高饲粮叶酸(30 mg/kg)摄入量对母猪繁殖性能虽无显著改善,但可有效缓解IUGR对新生仔猪肝脏新陈代谢和肠道细胞凋亡的负面影响。妊娠后期母猪的便秘一直是养殖生产的难题。研究发现,母猪饲粮中添加新型酵母培养物(4%)和硫酸镁(600 mg/kg)都可以显著提高粪便水分含量,减少母猪围产期的便秘。

表2 饲粮添加精氨酸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上标的“*”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

妊娠期母体营养是胎儿存活和发育的最敏感因素,可通过营养调控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初生仔猪的健康程度来提高母猪年产断奶仔猪数。但母猪营养研究难度较大,从已发表的文献资料来看,在妊娠饲粮中添加L-精氨酸(L-Arg)、不饱和脂肪酸(PUFA)、维生素、有机微量元素和饲料添加剂等,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并获得理想的生产成绩和效益(表3)。

表3:妊娠期营养技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3、泌乳母猪

泌乳母猪的营养策略是提供全价营养,提高母猪采食量,保证母猪有足够的养分来分泌足够多的乳汁,同时适度体损失。充足的泌乳量可以提高仔猪哺乳期成活率和断奶重,体损失少可以提高发情率和缩短发情间隔,对提高母猪繁殖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制定泌乳母猪营养方案时,应全面考虑母-仔猪一体化营养需要,不仅要考虑母猪在泌乳过程的代谢和乳汁生产需要,还要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考虑其生长的因素。母猪的泌乳量和仔猪的生长速度在泌乳初期都比较低,随着泌乳期不断增长。泌乳7~10天后,母猪分泌的乳汁量和营养不能满足仔猪的最大生长潜力,要提高哺乳仔猪生长速度,只有提高母猪泌乳量。因而,适宜的营养管理措施(饲料营养水平和采食量)都应根据泌乳量这个生产指标进行制定。同时,母猪泌乳期从饲料摄入的营养素,并不能完全满足泌乳需要,只占泌乳产出(包括能量和氨基酸)的70%~95%,另一部分需要动员体储。

为了充分发挥泌乳母猪的生产潜力,需要平衡饲粮营养、母猪泌乳力和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关系,来挖掘母猪的生物合成效应实现经济效益。研究发现,饲粮添加缬氨酸可以提高母猪的泌乳性能,通过产前3天至断奶将母猪饲粮缬氨酸∶赖氨酸的比例由对照水平(0.74)提高至0.87、1.0和1.2,都可显著提高哺乳仔猪的日增重和成活率,同时可提高母猪日采食量和断奶后一周发情率。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母猪采食量、乳汁质量和仔猪断奶重随着饲粮缬氨酸水平的升高而线性增加,与1.0缬氨酸组相比,泌乳母猪饲粮中缬氨酸∶赖氨酸的数值为1.2时显著降低母猪体重损失,提高母猪泌乳量和乳汁质量,提高28日龄哺乳仔猪日增重。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泌乳母猪饲粮中缬氨酸∶赖氨酸=1.2∶1时,效益最佳。但这些数据是否适合规模化猪场的营养方案,还需要具体结合猪场本身的情况来决定。

围产期和泌乳期母猪机体遭受严重的氧化应激,影响其泌乳性能。因而,机体抗氧化成为泌乳母猪研究的热点。在泌乳母猪饲粮中添加15 mg/kg大豆异黄酮显著提高母猪乳汁质量,提高哺乳仔猪21日龄断奶窝重。同时,细胞实验发现异黄酮可显著提高母猪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凋亡,基因组学研究显示大豆异黄酮主要通过提高乳腺上皮细胞中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表达。进一步的大规模生产试验表明,妊娠85天至泌乳结束在母猪饲粮中添加45 mg/kg大豆异黄酮,显著改善母猪乳腺发育和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哺乳仔猪体增重和存活率,这说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显著的体内抗氧化效果。

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发现,妊娠74天至哺乳期饲粮中添加350 mg/kg β-葡聚糖,显著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的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含量,改善母仔猪机体免疫机能,同时妊娠74天至哺乳期饲粮中添加2 000 mg/kg β-羟基-β-甲基丁酸,提高母仔猪机体免疫机能和乳汁免疫因子水平。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饲粮中添加1.5%柠檬酸显著提高哺乳饲粮中粗蛋白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提高母猪乳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和IgM的含量。初产母猪妊娠90天和泌乳期饲粮中添加植物多糖,显著提高母猪采食量、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机能,改善乳品质,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

乳母猪的营养离不开能量和蛋白质的有效供给。根据规模化猪场泌乳母猪平均采食量5 kg/天左右,泌乳母猪饲料消化能水平应达到13.5~14.5 MJ/kg,粗蛋白质应达到18%左右(赖氨酸含量为0.9%~1%)。实际母猪每日摄入的营养物质总量是否满足其泌乳需要,除了应对照其有效营养素摄入量,还应考虑其所带哺乳仔猪的数量和所处的温控环境条件。适宜的产房温度会使母猪减少克服应激负面影响的营养素消耗。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中的功能性氨基酸、维生素和饲料添加剂等对提高哺乳母猪的泌乳潜力也是至关重要的(见表4)。

表4 泌乳期营养技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4 、断奶母猪

断奶母猪营养技术方案是保证母猪在断奶后的一周内发情率95%以上,配种分娩率达到88%。发情间隔影响母猪的年生产天数,断奶-发情间隔时间长,每年分娩胎次少,年产断奶仔猪数就会少。母猪发情间隔受泌乳期的体损失影响。断奶母猪从泌乳到断奶状态的转变是一种生理和生活环境的挑战,适宜的营养可帮助母猪机体和内分泌系统快速恢复并发挥生理功能。试验研究证实,营养能刺激生殖激素的分泌,有利于母猪的发情、排卵和受孕。胰岛素可以通过IGF-1的介导来促进卵巢优势卵泡发育成熟,同时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和雌激素是母猪再发情、排卵和受孕过程中的重要激素。因而,通过营养技术刺激母猪生殖激素分泌,可以提高母猪繁殖力。一般来讲,对泌乳期体损失少的母猪,提供泌乳期饲料并自由采食,足以满足其营养需要;但对泌乳期体损失较多的母猪,应考虑提供较高的营养饲粮,帮助母猪恢复机体,保证发情配种。

5、小结

我国母猪繁殖性能低,制约着养猪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由于母猪科研试验复杂、耗时较长、需经费较多,操作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和困难较多,目前还很难把母猪的繁殖营养需要精确到具体的数值,同时也还因其涉及到母体和胚胎的双重需要,特别是母体各个阶段的维持、机体沉积、胎盘和乳腺发育、免疫和激素分泌等所需要的营养不同,还关乎胚胎各个阶段的不同发育目的的营养需求。母猪高产是多个技术措施互作的结果,生产上,在制定母猪的营养方案时,要综合考虑饲粮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有效供给、机体抗氧化、微量营养素和饲料安全(尤其是霉菌毒素)对繁殖力的影响,但具体的措施要结合生产管理水平、种猪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因素等具体制定。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