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份~2017年4月份产蛋鸡非典型新城疫在部分区域和鸡场有抬头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在发生本病的鸡场中规模化鸡场的比例较高。探索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指导生产意义重大。
一、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在180-250日龄的产蛋高峰鸡群。
产蛋率一般下降10-20%,蛋壳褪色或变浅,采食量轻微下降,死淘率基本正常。
产蛋率的恢复情况与发病前的抗体水平和免疫疫苗种类密切相关。新城疫抗体水平较高(HI﹥29.5)和免疫基因Ⅶ型新城疫疫苗的鸡群,产蛋率下降幅度小,一般经10-15天产蛋率和蛋壳质量恢复正常;抗体水平低(HI<28)的鸡群产蛋下降幅度大,产蛋率和蛋壳质量很难恢复到原来水平。
鸡群发病前均发生了冷应激。从大量的案例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冷应激是诱发鸡群发病的主要诱因。冷应激多与温差大、通风量大等有关,也有因天气剧烈变化时,发生其它应激反应而引起发病的。
发病鸡场调查表:病例收集有一定局限性,仅供参考。
养殖规模(万只) | 50万以上 | 10—50万 | 5—10万 | 5万以下 |
所占比例(%) | 5% | 22% | 32% | 41% |
二、发病原因
野毒感染:目前新城疫野毒在鸡群中的感染较为普遍,鸡群多为带毒或隐性感染。
冷应激导致鸡群抵抗力下降:当鸡群发生冷应激后,抵抗力下降,环境中的病毒会乘虚而入,引起鸡群发病。在近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鸡群新城疫的HI抗体高达211仍然发病,这说明单靠疫苗很难100%的控制本病。减少应激反应,提高鸡群体抗力对控制本病有较大意义。
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不匹配:我国主要流行的是基因Ⅶ型新城疫,免疫基因Ⅱ型新城疫疫苗的鸡群发病率高。
三、部分鸡场新城疫HI抗体检测情况
A场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平均 |
发病前(2*) | 8 | 9 | 7 | 9 | 6 | 8 | 7 | 7 | 7.6 |
发病后2周(2*) | 10 | 8 | 9 | 12 | 10 | 12 | 10 | 10 | 10.1 |
B场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平均 |
发病前(2*) | 10 | 10 | 11 | 10 | 10 | 11 | 11 | 12 | 10.6 |
发病后2周(2*) | 14 | 15 | 15 | 17 | 15 | 14 | 14 | 13 | 14.6 |
四、防控措施
减少应激反应:定期添加水溶性多维素;避免应激的叠加反应,如天气剧烈变化时推迟接种疫苗,或采用应激反应小的方法(饮水免疫);两种不同的免疫间隔不低于10天,不注射同一部位,规范注射手法等等。
在秋、冬季或气候剧烈变化时,尽量减小通风量:目前很多鸡场都采用电脑控制的自动通风系统,出现问题的鸡场都存在通风过量。建议在秋、冬、春季,特别是在气候剧烈变化时,应以换气为目的,不过于强调温度和通风量。
加强疫苗免疫:当前流行的主要是基因Ⅶ型新城疫,实践证明免疫基因Ⅶ型新城疫的区域和鸡群,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因此要选择含基因Ⅶ型新城疫的疫苗。
日龄 | 疫苗种类 | 备注 |
60 | 新城疫活疫苗(CS2) | 开产后,每50—60天免疫一次
新城疫活疫苗,可采取点眼、 喷雾、饮水的方法。 |
110 | 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征三联油苗
新城疫—传支二联油苗 |
|
130 | 新城疫—禽流感H9二联油苗 | |
230 | 新城疫—禽流感H9二联油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