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猝死症是猪场常见疾病,在全国各个省区均有发生。在秋冬季节交替之时,发病率明显升高,特别是膘情好怀孕母猪,约占母猪死亡病例的80%左右。该疾病的显著特点是猝死,故治疗对于控制本病的意义有限,我们应以预防为主,控制该疾病在猪场的流行。通过对本类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诊断以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绝大多数为肠炎或肠扭转。本文对本类疾病的共性进行阐述,以飨读者。
基本情况
从2012年至今,笔者走访华北东北地区很多的规模化猪场,了解母猪的猝死症的比例逐年在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末冬初尤其在气候变化异常时易发,阴雨潮湿的条件下流行,且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只均可发病。在母猪和种猪中发生率高于育肥猪,育肥猪多发于90-180日龄,种猪以繁殖母猪多发。猪只突然发病,病程极短,常来不及救治就死亡,也有不见任何先兆症状突然死亡。
临床症状
营养和体况较好母猪的母猪更容易发病。该病一般无先兆症状,临床可见母猪突然卧倒,抽搐,几分钟后死亡。突然发病的母猪狂躁不安,共济失调;多数表现急性腹围膨胀,呼吸困难,皮肤及两耳微紫,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肌肉颤抖,四肢划动,皮肤苍白,角弓反张,一般体温正常,38℃左右,也有部分母猪,体温高烧不退,濒死体温稍降低,呼吸急促,来不及治疗。
病死猪只,腹部发绀,后苍白,甚至个别母猪皮下水肿。部分病死猪口鼻流出白色或血样泡沫,有的舌头外吐;有的肛门外凸或者松弛,有排出黑色或血色样便,尸体很快腐败。有的母猪后期腹泻便血。
剖检诊断
喉头气管充满泡沫,部分病例泡沫中混有血液,个别猪只肺气肿。肝脏脾脏充血,个别脾脏有破裂,腹腔积液多呈红色,肾脏个别肿大,皮质有出血点。个别母猪心外膜、心肌出现条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或出血,主要病变在消化道,胃肠道鼓气,打开胃肠放出气体,胃内一般有大量食物,部分病死猪胃黏膜有卡他性炎症,或胃底粘膜脱落;或空肠段胀气充血,其部位食糜含有血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严重者从十二指肠道结肠高度臌气,肠壁菲薄,弥散性炎症或坏死性炎症。
有的母猪回肠壁粘膜完全脱落,肠道内充血。肉眼可见小肠末端50厘米和结肠螺旋上1/3处肠壁增厚、呈深褶状,肠管直径增粗、变硬似橡胶管,肠黏膜变厚、坏死,内容物黄灰糊状,偶有线状溃疡、出血,含血块,即增生性出血性肠病。部分患猪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的猪大肠段出现卡他性出血性炎症。
推测分析与辨别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剖检诊断,主要考虑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性肠炎,由胞内劳森氏菌引起的急性回肠炎,由密螺旋体引起的猪痢疾和肠扭转。
1)由于母猪妊娠期抵抗力下降,母猪妊娠前期与中期控制喂料量导致胃酸反馈性分泌减少,十二指肠内环境pH升高、碱性增强,适宜厌氧梭菌的繁殖。另魏氏梭菌性肠炎散发突发为主,传染性较差。
2)回肠炎一般发生在后备母猪和胎龄较低的母猪上,往往感染慢性型的母猪会有粪便不成形,黑褐色粪便的过程。
3)猪痢疾发生在后备母猪居多,或更倾向日龄偏小的猪只,如果控制不当传播速度快,发病猪有弓背腹痛的表现。
4)肠扭转多发于妊娠1-2月的母猪,常常在吃食后2-3小时后突然死亡,诱发本病的因素较为复杂,胃肠道臌气是导致扭转的主要因素。
5)按其发生病变部位辨别:魏氏梭菌发生在小肠段居多;回肠炎发生在回肠部位;猪痢疾发生在大肠段;肠扭转有明显的界限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