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蹄病又称为蹄皮炎,其中以坏死杆菌引起的最为常见,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
病因:饲养管理差,蹄部经常浸泡于粪尿之中;蹄角质或趾间皮肤外伤;长期舍饲,少运动,蹄底磨损过度等致使蹄角质对感染的抵抗力大大减低,易引起坏死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急性期:患病动物突然跛行,体温从正常升至40--41。病蹄肿胀,触诊有热、痛。多数其蹄底发现小也或大洞,用探针可测出其深度。指间也常可找到溃疡面,其上盖有恶臭的坏死物。有的出现全身性败血症症状,病程较长者在蹄冠、指间或蹄球处可找到窦道。
慢性型:多半随深部组织感染而形成化脓性灶或窦道,一般跛行程度会渐渐减轻,但不能恢复至正常运步。病肢粗大,皮肤紧张,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常有不同程度的变硬,病区被毛易脱落。腐蹄病化脓最严重的一种是波及蹄关节,高度跛行。
治疗:腐蹄病公限于蹄底角质时,可局部消毒,如用3%--5%高锰酸钾等。蹄部蜂窝织炎延伸至系关节时,肿胀严重,跛行明显,应给消炎,患蹄可用温的1%高锰酸钾蹄浴。如蹄底出现小洞,则应扩创,除去坏死角质层,直至健康组织,用10%碘酊充分消毒,撒磺仿磺胺粉,外用松馏油后包扎蹄绷带。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