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当前鸡病流行特点与防制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2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微尘  浏览次数:545
核心提示:一、当前鸡病的流行特点1、一鸡多病,疫病的多源论:在近几年临床的疫病诊断中,更多的见到由多种疫病混感引起发病的鸡群。例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的鸡场,往往有鸡新城疫,鸡大肠杆菌,支原体病等的疾病的流行;2015-2016年流行的安卡拉病多是伴随着法氏囊病、霉菌毒素和H9混感的状态;有时在一个发病周期内的鸡场流行着多种传染病,在—只病死鸡的体内能检测到多种病原,呈现疾病多样化的发病流行状态。2、老病未少,新病增多: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等旧有的疾病没有减少且仍在持续发生,同时每年不少新病或者

一、当前鸡病的流行特点

1、一鸡多病,疫病的多源论:在近几年临床的疫病诊断中,更多的见到由多种疫病混感引起发病的鸡群。例如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生的鸡场,往往有鸡新城疫,鸡大肠杆菌,支原体病等的疾病的流行;2015-2016年流行的安卡拉病多是伴随着法氏囊病、霉菌毒素和H9混感的状态;有时在一个发病周期内的鸡场流行着多种传染病,在—只病死鸡的体内能检测到多种病原,呈现疾病多样化的发病流行状态。

2、老病未少,新病增多: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等旧有的疾病没有减少且仍在持续发生,同时每年不少新病或者老病新变异的情况不断出现。例如2009年的血管瘤、2010年H9变异株直至近两年的安卡拉病等均属于这种情况。

3、接种了疫苗,还会发病,免疫失败的普遍存在。在现地的调查中发现各种疾病的疫苗使用后均有免疫失败的情况发生,这可能与疫苗的质量、保存、疫苗使用时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方式等很多因素有关。

4、发病后治疗效果不理想,用药见好转,停药又复发,有的疫病,投药基本没效果。当前疾病一旦出现很难治愈,即使大群恢复,但是其后严重影响其生产性能与经济价值。

5、一些常见、简单、往往不被重视的疫病,变成制约一些鸡场发展的主病:如近几年常见的霉菌毒素、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感染等。

二、出现当前鸡病的主要原因

1、养殖环境问题:小环境:鸡舍及所在地区的养殖条件为养殖小环境,当前全国范围内中小规模养殖仍占整体养殖形势的较大比例,养殖小环境的条件尚处于全开放的养殖初级阶段,对疫病的防控能力尚需加强。大环境:国家对养殖远离村屯、养殖小区化的推广及对大规模科学化、生态养殖的鼓励,已为养殖业创造了优良大环境。但是由于各地区严重缺乏养殖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导致现阶段出现缺乏养殖经验和理论基础融合型技术人才的断层,往往较大养殖场也没有专业的技术管理梯队。

2、个别地区养殖及疫病防控误区问题:

①防病方面:重视治疗,不重视防疫。有的规模化鸡场没有自己鸡场的疫苗免疫程序,鸡场免疫时随意将几个参考程序组合一下进行。后果:治疗的费用远高于防疫的,一旦有流行疫病发生,较易被传染,造成免疫失败。

②发病方面:重视用药,忽视诊断。宁可多花药钱,也不愿作疫病的检测诊断,也对当前有些地方的兽医诊断的费用、结果等待时间和检测水平不认可。后果:盲目乱投药物,有时可能越治越重,即使治愈也不知何病。

③治病方面:重视发病鸡群,忽视整体。只是对发病鸡只、发病鸡群采取措施,对鸡场的其它鸡群及整体场区很少有疫病的应急预防方案,缺少全局观念。后果:循环治疗,既花了药钱又避免不了死亡和疫病蔓延。

3、免疫抑制病的存在:

近几年有些地区养殖出现鸡群大群状态基本正常,只是蛋鸡产蛋高峰期达不到高峰值,且都有体况差,零星出现死亡,死亡率上升,出现大肠杆菌病、支原体、新城疫等常见的疾病,而且不易控制。对于雏鸡表现为弱雏多、活力差、死亡偏多,生长差异较大。检测结果证明,多数有传染性法氏囊、网状内皮增生病、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和H9禽流感等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存在。

4、科学养殖的意识不强:

有些区域中小规模的养殖业主,由于经济原因,养殖条件较差,对防疫、消毒及环境的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比较弱,而当经济条件稍好些时,把钱投到改善养殖环境、加强防疫、培训饲养及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上也并不多见。从养殖业整体形势来看,养殖的专业技术水平及科学防控疫病的意识尚待提高和加强。

三、控制疫病的原则

1、消灭传染源:引种带毒、环境中病死畜禽和人为感染等方面。

2、切断传播途径:水、空气、饲料、药品和疫苗等。

3、保护易感动物:动物本身质量、养殖的硬件设施、增强机体自身的防御能力(疫苗免疫等)。

四、疫苗免疫是预防疫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免疫是一切疫病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是药物所替代不了的。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接种疫苗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据统计,由于畜禽疫苗的推广应用,每年可减少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疫苗的免疫接种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畜牧业生产。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疫苗接种产生的抗体只能够有效抑制外来病原的入侵,即使是最好的疫苗也不可能100%保护动物,也不可能完全杀死动物体内的病毒,甚至会出现抗体与病原“共舞”的现象,因此不可把疫苗当做“灵丹妙药”。要保证畜禽业健康发展,还必须注重生物安全,提高动物的抵抗能力,保护易感动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以往是接种了某种疫苗,主要关注的是能否防控此种疫病,很少关注其它。现在则不然,随着养殖业疫病防控的需要,动物疫苗免疫不单纯是防控本病的问题,同时也要关注由此否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隐患。因此对疫苗的生产及产品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2008年以来国家强制要求疫苗生产企业实现禽用活苗SPF化,表明了疫苗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