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制、蒸气压片、制粒、膨胀或膨化等是近年来饲料工业经常采用的几种热处理方式,其中烤制主要用于加工全脂大豆,也少量用于谷物加工;而蒸气压片和膨化主要用于谷物加工。自1930年首次引入颗粒饲料生产工艺后,制粒已成为饲料加工中最为普遍的工艺之一。与粉料相比,颗粒料具有营养因素和非营养等两方面的优势:如减少粉尘,防止饲料组分在运输等过程中再分级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动物对养分的平衡摄食和防止挑食;通过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提高动物采食量,同时节约动物采食所需要的时间及能量的消耗;通过制粒的高温处理,可杀病原微生物;此外减少包装运输费用或储藏空间等。本文对近年来与制粒工艺的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供同行参考。
颗粒饲料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Graham等(1997)研究了大麦基础日粮制粒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粉料相比,制粒加工可使β-葡萄糖的溶蟹度由45%提高到62%(P<0.01),淀粉的全消化道消化率也从98.6%提高到99.7%,制粒可提高日粮养分在大肠前的消化比例:大麦基础日粮制粒可以显著增加生长肥育猪对蛋白质的吸收并相应降低尿氮损失量(Nasi等,1992)。Waler等(1995)采用480头杂交猪(平均体重36kg)比较了粉料与颗粒粒的饲喂效果,发现颗粒料可使猪只胴体重增加12%(P<0.901);Chae等(1997)报道饲喂颗粒料的生长肥育猪平均胴体重显著高于饲喂粉料和膨化料的猪,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也可颗粒料组为高;Ginst等(1998)对开食料、生长料和肥育料进行制粒,与粉料相比,蛋白质的回肠消化率和全消化道消化率明显提高;Wondra(1995b)报道猪日粮制粒可以提高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然而其它一些学者认为制粒对猪的生产性能改善不够明显,但是从总体上来讲制粒可以使ADG提高6%,在生长肥育阶段制粒可以使FCR提高6%-7%。
颗粒饲料或含粉率低的破碎料可以显著提高很多动物的生产性能,如对于猪和火鸡,粉化率较低可以使其饲料转化率提高5%。Szabo等(1997)认为原料粉碎后3mm筛后调质制粒,对于34日龄制奶仔猪的增重效果和饲料转化率的提高较为明显。
颗粒饲料对动物饲喂效果与颗粒大小的关系 颗粒大小取决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动物的采食行为,如仔猪更喜好小颗粒饲料;另一是制粒机的生产效率,采用模孔直径大和较薄的环模生产颗粒料效率高,能耗小。颗粒大小对猪生长性能影响的报道尚不多见。Helodevverson(1996)用孔径分别为3.1mm、3.9mm和4.8mm的环模加工的颗粒饲料饲喂生长肥育猪,结果表明,模孔直径以3.1mm为宜。Traylor等(1996)报道,颗粒大小(2mm、4mm、8mm和12mm)对0日龄-5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几乎无影响,但在29日龄至肥育期间,4mm的颗粒对ADG具有积极作用,FCR提高4%。Peter(1998)总结了丹麦猪饲料加工工艺经验后认为,对于不同日龄的猪,2.5mm可被广泛接受,但仔猪补料的颗粒直径以2mm为宜。Hancock等(1999)认为,猪饲料采用单一4mm-5mm颗粒直径较为合适,可显著地节约更换环模的时间和用于环模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