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诱发的仔猪哺乳期常见的肠道性传染疾病,仔猪黄痢常发于3日龄左右乳猪,仔猪白痢常发育10~20日仔猪。主要危害出生后数小时到l周龄内的仔猪,特别是1~3日龄仔猪,窝发病率可达90%以上,头发病率在20%~60%之间。尤其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当下,生猪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黄白痢发病频率略有增加。一旦感染,轻者影响仔猪生长发育,重者影响其成活率,严重危害仔猪生产,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1 病因分析
1.1 仔猪自身因素
初生仔猪发育功能尚待完善,尤其是胃酸分泌能力有限,对外界致病菌抑制和杀灭能力较弱,致使食入致病菌在肠胃内大量繁殖,引起消化系统紊乱,使肠胃内残留物质迅速分解为有害物质,严重刺激肠道粘膜,诱发仔猪黄白痢。
1.2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遇气候突变而仔猪保暖不及时(如夏天高温天气,为了防暑降温,导致仔猪受凉)极易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此外,猪舍环境差、猪舍饮水卫生差、阴雨潮湿、转群、通风不良,有贼风,气候剧变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该病。
1.3 母猪饲养管理
母猪日粮供给的营养不稳定,配合饲料不当,导致乳汁过浓或缺乏乳汁等,都是致病因素;此外,母猪的某些疾病,如,乳房炎、产后热、子宫内膜炎、肠热、便秘等都会造成乳汁变质,仔猪吃了这些乳汁,可引起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2 防控措施
针对黄白痢发病原因分析,日常加强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诱发仔猪黄白痢主要病因在于养殖场饲养管理不善,确保不良适宜的养殖环境。由此,预控此病的关键就在于加强种猪场的饲养管理,对养殖环境定期组织消毒。夏季饲养管理,注意定期通风,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减少热应激。冬季管理,注意加强圈舍保暖措施,勤换垫草,防止贼风侵袭,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预防仔猪感冒,减少继发仔猪黄白痢的可能。搞好养殖环境卫生,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模式,严格种猪引进疾病检疫。出现类似病患,严格隔离,加强护理。
2.1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根据中兽医理论:“乳下幼仔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幼畜发病与母畜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加强妊娠母畜饲养管理,确保供给饲料营养均衡,保证母畜分泌优质的奶源,进而确保幼仔生长发育有足够的营养补给,保证胎儿健康茁壮成长。此外,妊娠母畜健壮,产下胎儿初重也会很大。研究证实:当初生仔猪体重达到1.5 kg以上时,可有效减少发病率50%。加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确保母猪适宜的生长温湿度,定期清洁猪只养殖环境,确保养殖环境清洁卫生。总之,哺乳期母猪饲养一定要保持稳定,切记突然变更饲养模式,掌握好母畜营养补给均衡性,确保母畜不便秘。加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可有效提升泌乳质量。高质量的初乳,对于提升仔猪的疾病抵抗能力是大有裨益,对于有效预防仔猪黄白痢是切实有效的。同时,还要求养殖户在选购哺乳母猪料时不吝啬成本,确保高质量的饲料购入,只有高成本才能获得高产出。
2.2加强仔猪饲养
母猪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和乳糖,对于改善仔猪胃内酸环境,抑制胃内有害菌生长,刺激肠胃蠕动,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是大有裨益。由此,对于初生仔猪,能够及时补充初乳,获得高质量的母源抗体,增强体质,提升疾病抵抗能力,预控仔猪黄白痢是大有裨益。早期哺乳,先将母畜的胸腹部清洗干净,同时每个乳头挤出几滴初乳,同时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后,方可让仔猪进行吮吸。通常情况下,刚出生的仔猪皮下脂肪较薄,皮毛稀松,对外界温度。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特别要注意保温防寒工作。研究证实:出生后仔猪1周后体温调节功能尚能改善,3周后接近完善。由此,产房保温措施得当是提升仔猪成活率、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关键技术环节。仔猪出生后生长速度较快,需要营养元素较多,建议于出生后2~3 d及时补充硒、铁等微量元素,同时配合添加多种维生素,可有效预控拉稀及继发因铁、硒缺乏而诱发的贫血症。
2.3做好环境控制
夏季做好防暑工作,减少热应激;冬季加强保温,尤其注意防止贼风侵蚀,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避免诱发感冒继发仔猪黄白痢。制定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为了避免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建议定期更换使用消毒药物。加强卫生清洁工作,确保养殖圈舍清洁卫生。成年猪只对大肠杆菌有了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发病或者是很少发病,仔猪发病多是由于育肥猪或者是后备猪感染。
2.4疫苗接种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控此病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应组织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建议分别于产前40 d和产后50 d进行接种工作,如此可有效降低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和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