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家畜传染病有很多共性。基本上都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主要包括四个时期:潜伏期、初期、中期、后期。发病初期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繁殖最为活跃的时候,能大量散播病原体,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方式排出体外,此时传染性最强。
1传染方式及流行情况
在饲养家畜及商业化用途养殖家畜时,简陋的养殖条件、乏专业化的知识应用,加之监管力度不够,导致家畜在患传染病时不能立即引起注意,在治疗时缺乏危机意识,病情一旦爆发就会有严重后果。猪圆环病毒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是由PCV,即猪圆环病毒引起。猪对PCV2没有较强的抵抗力,易受感染。科学研究证明,被感染的猪的鼻液和粪便等废物中也含有病毒,在不良的环境下饲养,猪的鼻液和粪便等易造成交叉感染。妊娠期的母猪如果患病可直接传染给猪仔。甚至患病公猪的精液也能成为病毒的传播途径。对于养殖户来说,穿着带有病毒的衣服接触不同的猪都有可能导致猪的感染。一般来说,不规范工厂化的养殖方式是导致猪圆环病毒病大规模爆发的主要原因,养殖的环境越恶劣,越易出现病毒的大规模爆发。
2临床表现与解剖变化
猪圆环病症状如下。6~8周龄仔猪,会出现发热或腹泻症状;断奶前后,尤其是断奶后两周开始,仔猪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继发感染(如渗出性皮炎),即在背部、耳根部,甚至腹部出现大量红色、紫红色斑点,这些斑点一般向外突起,质地较硬,保育舍仔猪僵猪的比例明显提高,表现为食欲不振、衰弱、体重下降,有时咳嗽或有中枢神经率乱直至呼吸困难,黄疸、淋巴结肿大(可以触摸到)猪圆环病毒病,有的猪可能出现眼睑水肿或眼睛分泌物增多,且伴有面部水肿。感染猪圆环病毒病的猪很有可能出现继发感染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被毛长而粗乱、关节炎。
在用肉眼观察中,发现有贫血,皮肤苍白,黄疸;肾脏水肿,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肺脏肿胀,坚硬似橡皮样;肝脏发暗,肝小叶间接地组织增生,淋巴结一场肿胀,切面为均匀的白色;混合感染时,会出现胸腔结水,肺脏有胶冻状渗出等病变。
3防治措施
目前没有治疗猪圆环病毒病的有效措施,只能够通过提前预防来降低疾病爆发的概率,具体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
3.1
增强猪的免疫力
对猪注射猪圆环病毒疫苗可有效增强猪的免疫力,猪场甚至可以就地取材,从患病猪的淋巴结、肺、脾等器官中得到含有病毒的组织,对病毒进行灭活之后制成疫苗,然后将疫苗注入所有健康猪的体内,一般来说,注射后两周左右就可减少新发病例。除通过疫苗来增强猪的免疫力外,还可在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粉(100 g/t),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多维葡萄糖粉(500 g/50 kg),连用7 d来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3.2
生物制剂治疗
用干扰素(3万单位)1瓶加黄芪多糖注射液10 mL混合,哺乳仔猪每头肌肉注射3 mL,断奶小猪每头肌肉注射6 mL,育肥猪每头肌肉注射10 mL,每天1次,连用3 d。
3.3
控制继发感染
用阿莫西林、氨基比林、维生素B12混合溶液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 d。
对于养殖户来说,并不是养殖数目越多,利益就越大。猪的数目越密集越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一旦发现病毒病就易大规模爆发,损失巨大。因此,养殖户在增加猪的数量之前,首先要考虑到环境能否承载如此多的猪,能否保持养殖场的卫生环境。只有保持良好的环境才能降低猪感染病毒的几概率,同时也应对猪做好免疫工作,对患病的猪及时隔离处理,没有患病的猪定期进行检查,且定期进行消毒工作。
结语
纵观各种外界因素,家畜传染病具有相似的传染方式及发病因素。卫生及可靠专业的防治手段是防治根本。猪圆环病毒病由PCV引发,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一旦爆发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猪圆环病毒病具有多种传播途径,如经口腔、呼吸道等途径。受感染的猪会有多种直观反应,可作为判断的依据。在防治中,以前期的安全环境为主,尚未有完全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