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仔猪球虫病的病例治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6-13  来源:兽药市场指南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533
     猪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的等孢球虫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原虫病,以等孢球虫为主要病原。球虫主要寄生于哺乳期和刚断奶仔猪小肠上皮细胞上,可使仔猪发生腹泻、消瘦、脱水而死亡。成年猪群,虽有球虫寄生,但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
      仔猪球虫病是规模化养猪的大敌,流行广、危害大。但很容易被忽视,仔猪一旦出现腹泻就往往就认为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如仔猪白痢、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使病程延长,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一起典型病例,现将诊断和治疗经过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发病情况
 
      黑龙江省铁力市某种猪场饲养仔猪424头,其中哺乳仔猪(7~21日龄)218头,断奶后5~10天的仔猪206头,于2005年7月初出现严重腹泻、消瘦、脱水并有死亡。开始猪场兽医认为是细菌感染而发生的仔猪白痢,先后使用痢菌净、土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拌料、饮水或注射,均不见效。后又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农业部560号公告已禁止使用)等都没见到效果。以后全群陆续发病,发病率100%,哺乳仔猪发病20多天,断奶仔猪发病5~10天,病情严重,死亡率在6%~15%。后又用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进行驱虫也没有任何效果。
 
       二、临床症状
 
       7~21日龄哺乳仔猪发生黄色或灰色腹泻,一般腹泻持续4~8天。开始时呈黄色水样腹泻,仔猪身上粘满液状粪便,看起来全身很潮湿,并发出一种腐败乳汁样的酸臭味,数天后粪便呈糊状淡绿色。一般情况下,仔猪会继续吃奶。但表现为被毛粗乱、脱水、增重下降。在24日龄时,发病猪比未发病猪轻0.5千克;断奶仔猪,开始一切正常,到第5天左右开始发病,突然腹泻、精神萎顿、脱水、厌食、排出灰色水样便,仅有少量碎屑,很快脱水,重症者嘴唇四周、腹下皮肤出现紫色,不到一个小时就会死亡。
      腹泻初期体温正常,死前体温下降。本病发病率很高,一般死亡率较低。若并发细菌、病毒或其他寄生虫病时可以引起极高的死亡率,同时也增加了诊断的难度。
 
      三、剖检变化
 
      空肠和回肠充满灰色稀薄的水样粪便,肠腔膨胀、透明,黏膜出现纤维性坏死,但肠黏膜不出血,肠黏膜上常有异物覆盖。空肠、回肠绒毛萎缩、融合、滤泡增生和坏死性肠炎。个别胆囊增大、胆汁渗出。
 
      四、诊断
 
      细菌检查  取病死仔猪心血、肝、脾等脏器,涂、触片后,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未发现细菌;无菌采取心血、肝、脾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鲜血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后,均未有细菌生长。
      球虫检查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取病变部位肠内容物或新鲜粪便约10~20克,加入50毫升饱和食盐水中,搅拌后静置10分钟,取上清液滴在载玻片上,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视野里有许多圆形、花生米大小的球虫卵囊,其内部的球形孢子囊占据卵囊的绝大部分,并偏向一侧。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诊断为仔猪等球虫病。
 
      五、防治措施
 
      治疗方法  哺乳仔猪口服广谱高效的抗球虫药物,5%甲基三酮(百球清)溶液,2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3天;同时给患病仔猪灌服肠黏膜保护剂“思密达”1.5克/天,每天2次,首次量加倍;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按说明使用)和0.1%的维生素C;脱水者可饮口服补液盐,严重者进行腹腔补液;断奶仔猪可用10%盐霉素拌料,0.15克/千克饲料,连续用药7天;也可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肌肉注射,0.2毫升/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3天。如在仔猪断奶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强力霉素也可)0.6克/千克饲料,效果更好。
      若合并感染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如仔猪白痢或传染性胃肠炎时,可分别使用硫酸安普霉素和猪用白细胞干扰素,并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搞好环境卫生是减少仔猪球虫病发生的关键。应将产房中的粪便、垃圾完全清除,用高压水龙头冲洗;保持产房清洁卫生、干燥;必要时可用火焰消毒。产房要空圈一段时间,母猪才能进入。饲养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换衣服和鞋,以防携带的卵囊在产房间传播。同时,应防止宠物(狗、猫等)进入产房,因为其爪子可携带卵囊在产房中散布。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定期驱虫,消灭蚊蝇、鼠类,切断卵囊传播途径,从而杜绝传染源。
       经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1周后,仔猪死亡减少,精神好转,采食量增加,腹泻明显减轻。在治疗过程中,对一些腹泻严重、消瘦、脱水时间长,没有治疗价值的仔猪进行淘汰。两周后,猪群中不再有新的发病和死亡病例。3周后对粪便检查,没有检出球虫卵囊,但有16头仔猪发育不良、生长缓慢,则采取健胃、复壮治疗。
 
     六、防治体会
 
      1.哺乳仔猪(7~21日龄),断奶后仔猪(5~10日龄)容易出现球虫病,而育肥猪和种猪没有明显症状。所以,预防与治疗应侧重哺乳仔猪(5~20日龄),断奶仔猪断奶后3~4天给予抗球虫药物,直到断乳后15天,而对其它猪群每月给药1~2次,每次连用7天。同时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效果更佳。
      2.球虫在进行孢子化时,需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当温度在20~35℃时,其卵囊能迅速孢子化。在产房,湿度过大,仔猪保温时的温度在32~35℃,有利于卵囊孢子化,一般只需12小时。因此,产房应清洁、干燥、通风,防止仔猪拱咬粪便,并要经常用3%的烧碱、0.5%的百毒杀或火焰消毒。
      3.本病最好的诊断方法是检查有临床症状仔猪粪便中的卵囊。一般腹泻开始于卵囊排出的前1天,而卵囊产出的高峰出现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3天,所以检查卵囊要在症状出现后2~3天进行,此时检出率高。
      4.高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卵囊孢子化,当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粪便不能及时清除时,使仔猪拱食粪水,极易并发仔猪白痢,使症状加剧,死亡率增加。有条件的养猪场(户),发现仔猪腹泻,要先确诊,检查大肠杆菌和球虫后,再进行治疗。若不具备实验室检测条件时,如果用抗生素治疗1~2个疗程仍不见效,应立即送检,不能盲目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5.仔猪球虫病流行非常广泛,给规模化养猪造成了很大损失。猪只一旦感染,则恢复缓慢,可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对该病要着重预防。除了搞好环境卫生与产房的严格消毒外,还要搞好饲料、饮水卫生,同时再进行药物预防,其效果会更好。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