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以高热稽留、出血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威胁养猪业的病毒性疾病。近年来猪瘟的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典型猪瘟转变为病理变化不典型、临床症状轻微的非典型猪瘟。猪蓝耳病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其病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是单股正链核糖核酸病毒。主要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断乳仔猪呼吸系统症状,并干扰猪正常免疫系统,易造成猪瘟免疫失败,造成猪蓝耳病和猪瘟混合感染。
1、发病情况
某村生猪存栏859头,能繁母猪128头,育肥猪327头,仔猪404头,在7-9月之间,相继发病100头,15-25千克重左右仔猪死亡25头后,到我中心畜牧兽医室求诊,经询问,村兽医初始诊断为猪流行性感冒和喘气病混合感染,磺胺类、泰乐菌素、卡那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病猪仍持续死亡。该村生猪接种疫苗如下:母猪和育肥猪已免疫过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等疫苗。
2、临床症状
猪被毛粗乱,精神沉郁,寒颤,后肢无力,食欲极差甚至于完全废绝,眼结膜潮红,眼分泌物增多,部分猪死前震颤,共济失调。触摸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小便黄色。皮肤先红后紫。随着病程发展,耳根部、眼圈,臀、尾、肛门及尾根部、腹部、四肢皮肤呈现蓝紫色。体温40.0-41.5°C。大便干结,有的颜色较深,带有粘液。有的先便秘后腹泻,呈黄或灰绿色。有的猪排黄色粘稠的油状稀粪,部分猪咳嗽、喘气、呼吸困难。
3病理变化
剖检4头病死仔猪可见,病猪全身内脏器官黏膜浆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其扁桃体坏死,全身淋巴结特别是颌下腹股沟肺门肠系膜等出血肿大,切面呈大理石样外观,气管可见浆液性、纤维素性炎症,肺间质增宽,肺脏表面有散在出血点,胃内充气空虚内有少量黄色带泡沫状粘液胃底出血胃黏膜脱落。肾脏脾脏有黄白色疱疹样坏死灶,脾脏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有出血性梗死灶,肾脏表面有针尖样小出血点,心外膜及心肌严重出血,心内膜出血,输尿管、膀胱黏膜处有出血点,回盲口有非典型性扣状肿。
4、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尸体剖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可确诊为猪瘟与蓝耳病混合感染。
5、防治措施
目前,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最根本的措施是疫苗接种、清除病猪、带毒猪,切断传播途径,此项措施应反复进行。此外,严格实施消毒制度,做好栏圈清洁卫生,保持圈内通风干燥,调整饲养密度减少各种应激,保持圈栏良好的饲养环境。发病猪群全部扑杀、深埋,对圈舍及周围环境彻底消毒,畜舍内用0.5%过氧乙酸消毒,场外、畜舍外走道等用由5%烧碱或20%生石灰泼洒消毒。对其周围村大小生猪进行猪瘟和猪蓝耳病疫苗紧急免疫接种。
对病死猪严格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作销毁处理。病死猪的垫料及粪便等污染物堆积、焚烧或深埋。
在发病早期对病猪进行强化免疫,每头猪用8-10头份猪瘟毒毒苗,肌肉注射,同时选用白细胞干扰素进行治疗,每按说明书使用经过7天的治疗,发病的100头猪共治愈70头病猪,死亡30头。
6、讨论
该村生猪的饲养环境较差,消毒不严格,对病死猪处理不规范,猪发病后滥用大量抗生素药物等,这些因素也加剧了疫病的发生和传播。该发病村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措施,对发病生猪要严格隔离,同时做好圈舍和器具的消毒工作,防止疫情扩大、蔓延。
目前猪蓝耳病与猪瘟尚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养殖户应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日应加强消毒,搞好猪舍的生物安全工作。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防止饲料霉变,实行全进全出制。要加强抗体水平的监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严格疫苗接种的操作规程,做好疫苗的冷链保存工作,确保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及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