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目前,我国养鸡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具有规模,许多饲养者加入到养鸡行列,以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在鸡群的饲养过程中,存在许多影响鸡群健康的因素,尤其是雏鸡阶段,如果雏鸡发生死亡,会给鸡场带来相应的经济损失。所以,饲养者应该了解雏鸡死亡的常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损失。
01
急性传染性疾病
雏鸡采取大群的饲养方式,而且是在密闭的条件下,雏鸡很容易感染疾病,特别是临床中比较难以控制的传染病,如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等。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能够治疗这类烈性传染病,所以比较有效的方式是给鸡群进行疫苗免疫。不同的鸡场必须针对自场或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和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制订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在引入鸡苗的时候,要求供种单位提供免疫程序而且是有效的免疫程序。引种地区如果不存在某种传染病的流行,暂时可以不给鸡群接种此种疫苗。
02
鸡白痢杆菌病和球虫病
雏鸡群发生死亡的原因中,鸡白痢杆菌病和球虫病属于比较主要的影响因素。
21日龄以下的雏鸡可在其饲料中添加0.05%的土霉素,对于白痢杆菌病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超过15日龄的雏鸡应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特别是雏鸡群的饲养密度大而且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一定要给鸡群进行药物预防,可在其饲料中添加马杜霉素或氯苯肌适量。
药物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准确进行称量并且均匀搅拌,避免导致雏鸡发生药物中毒的情况。一种药物在使用1~2月以后应更换另一种新的药物,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03
呼吸道感染
育雏阶段如果保温效果差,室温不高,雏鸡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维持体温的平衡,容易受凉而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果育雏室内的温度太高,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也容易导致雏鸡感染呼吸道疾病。
育雏室内的空气不清新、通风换气条件差、温度不恒定、采用潮湿且被污染的垫料和发霉变质的饲料给雏鸡,很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育雏期的温度会受到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的影响,所以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舍温要保证,同时还要注意通风换气,切忌贼风和穿堂风,避免雏鸡直接被风吹。
湿度对于雏鸡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明显,育雏前10d育雏室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中后期要注意防潮。
04
营养缺乏症
如果给雏鸡群长期饲喂单一饲料,会导致鸡只摄人的某些营养物质不足,从而引发营养缺乏症。
雏鸡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食钙、磷含量低的玉米饲料,会导致幼雏的骨骼畸形、关节肿大、生长停滞、体质减弱、脚腿软弱无力或变形。
如果饲料中缺少蛋白质和氨基酸时,可见雏鸡生长缓慢、关节肿大、体质瘦弱。如果雏鸡饲料中长期缺乏维生素D,可见软骨症;但是如果饲料中硒和维生素E不足,会导致雏鸡患白肌病。条件允许的地区和饲养场,应该尽量采用全价配合饲料饲喂雏鸡。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采取多种饲料进行混合饲喂,尽量保证营养互补。
05
脐炎
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的消毒不严格,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通过闭合差的脐孔侵入卵黄囊感染发炎而发生脐炎。
该病发生时,对孵化室、育雏室、种蛋及各种用具采用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同时在雏鸡的饲料中添加治疗量的抗菌药物。结合加强饲养管理等措施,能够将脐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
发生脐炎的患鸡应该采取隔离措施进行单独的饲养,环境温度应该高于正常体温2~3℃,并且进行精心的护理。
06
脱水
运输雏鸡的时间比较长,或者因为接种疫苗等准备工作,导致雏鸡“开饮”时间推迟太久,或者鸡只数量大,而饮水器的数量太少,导致雏鸡不能及时饮水,失水过度而引发脱水。
所以,雏鸡在运输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将运输时间尽量缩短,使雏鸡尽快到达育雏室,并且给其提供充足的饮水。外运雏鸡应在人舍3h内饮用5%的葡萄糖溶液和0.1%的维生素C溶液,以增强体质,缓解应激,对于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具有促进效果。调教不会饮水的雏鸡学习饮水,开饮后不间断的供应饮水。
07
中霉
给雏鸡群采用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时候,如果对于药物计量计算有误,会导致投药量鸡只大或者是疗程过长,最终雏鸡发生药物中毒而出现死亡。
鸡只采食霉变饲料会发生中毒,雏鸡舍内有害气体过多同样会发生中毒。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应该搅拌均匀。饲料和农药应该分开存放,避免农药中毒,发霉变质的饲料禁止给雏鸡饲喂。
08
啄癖
雏鸡在21日龄以后很容易发生严重的啄癖,常见现象有啄肛、啄羽、啄肉、啄趾。
常见病因是饲料中的矿物质及含硫氨基酸不足、舍内环境条件差、光照过强等。雏鸡在5~9日龄断喙可以防止啄癖发生。强化饲养管理工作,控制饲养密度合理,通风换气措施到位,给鸡群饲喂全价配合饲料,让其接受适度的光照时间和强度,不间断的供给饲料和饮水,满足雏鸡对无机盐和必需氨基酸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