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养好鸡就得“尊重科学、脚踏实地、善于总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2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502
核心提示:饲养肉鸡的目的就是用最合理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养鸡场能否正常运转并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不仅取决于科学的养鸡技术,还取决于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养鸡绝不是“添一勺料、喂一匙药”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管理者不仅在理论上要懂得客观因素(品种、营养、环境、防疫、设施)在饲养过程的影响和作用,还要在实践中利用科学的管理将人力、物力、财力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鸡尽其能”的效果。养鸡既不是拼力气,也不是碰运气,而是既动手又动脑。既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负

饲养肉鸡的目的就是用最合理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养鸡场能否正常运转并获得较高的经济回报,不仅取决于科学的养鸡技术,还取决于先进的经营管理水平。养鸡绝不是“添一勺料、喂一匙药”一种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管理者不仅在理论上要懂得客观因素(品种、营养、环境、防疫、设施)在饲养过程的影响和作用,还要在实践中利用科学的管理将人力、物力、财力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鸡尽其能”的效果。

养鸡既不是拼力气,也不是碰运气,而是既动手又动脑。既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又要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

养鸡是活学活用,绝不能死搬硬套。因为在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存在着矛盾,并且由于环境、气候、生长期等因素的原因主要矛盾在不断的转化,只有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把握好“尺度”,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才能少犯错误、减少损失。

不过养鸡毕竟不是高科技,它既不深奥也不神秘,只要充分了解肉鸡的习性,掌握饲养技术,精心的饲养管理,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掌握更多的理论,就能逐步提高饲养成绩。一旦形成程序化、规范化良性循环的饲养模式,养鸡就变得很轻松、很简单,效益也很可观。相反,如果不用“心”去养,凭蛮干,盲目追求效益,最终只能是:“辛辛苦苦两个月,眼泪汪汪倒贴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落得鸡飞蛋打一场空”。

总之,要想养好鸡就得“尊重科学、脚踏实地、善于总结” 。在整个饲养过程要遵守:“卫生防疫是大事,经营管理是根本,预防应激是难点,饲养管理是关键。”的原则。把工作做精、做细,细节决定成败。

一、掌握必要的养鸡常识

养殖业涉及很多领域,在生产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掌握必要的常识,能在错综复杂的问题中,通过分析判断找出真正原因,做出正确对策。

1、鸡的生理特点和习性对鸡的影响

(1)特殊的消化系统。鸡无齿不会咀食物,肠道短容量小,嗉囊用于存储食物,腺胃分泌胃液,肌胃消化食物。这种特殊的消化系统造成鸡只采食量较小,消化较快。所以在饲喂时要少添勤喂,雏鸡更是如此。

(2)无胸腔隔膜。鸡的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之间不像其它动物有隔膜,所以在发病时很容易形成交叉感染。这就要求治疗呼吸道疾病时要同时考虑治疗大肠肝菌,治疗大肠肝菌时要同时考虑治疗呼吸道。

(3)有法氏囊。法氏囊是鸡的特殊器管,有可能引发法氏囊疫情,所以要进行必要的法氏囊免疫。

(4)有记忆力、识别方位能力、模仿能力,且生物时钟节律好。这就要求在日常管理时要尽量做到有规律。如:定时喂料、定时开关灯,不要随意改变环境,否则会引起应激,降低免疫力,诱发疾病。

(5)胆小怕惊吓、怕噪音、怕强光,对红色敏感,对蓝色不敏感。所以鸡舍不要让生人进入,避免玻璃反光,工作服避免用红色最好用蓝色,出栅时用蓝色灯泡照明。

(6)味觉不发达,嗅觉一般,耐药性差。基于这些特点,在用药时要适量,药物过量时很容易造成药物中毒。在实际给药时,要把一个疗程药的总量按照多、中、少的比例喂,这样会使鸡体内的药物平衡。如:三天的总药量是15瓶,要按照6、5、4的比例喂,而不是5、5、5的比例。

(7)特殊的散热方式。鸡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有利于体内热量散发,能在鸡周围形成一个稳定的空气隔热层,鸡的羽毛放平或竖起用来改变隔热程度,所以成鸡能忍受较低的温度。鸡无汗腺,皮肤蒸发只能散发有限的水分,因而主要靠呼吸蒸发散热,这样,温度越高,鸡的体温越高,呼吸也就越快,所以成鸡很难忍受高温,当环境温度达到32℃时,死亡数会明显增加,到38℃时,鸡会热衰竭而死亡。所以在炎热季节饲养时,鸡舍内的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2℃,在出栏时,冬季要做好保温,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

2、有害气体对鸡的危害

鸡舍内由于鸡群的呼吸、排泄的粪便(25%左右尚未被消化利用的营养物质)、皮肤的代谢、撒落的饲料,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代谢尘粒等有害气体。如用火炉取暖的,还会产生一氧代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会使鸡舍内空气质量下降,浓度较高时,将对鸡群产生危害。

(1)氨气:氨气是容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鸡对它很敏感。短时间越标可使食欲下降,造成营养缺乏,氨气长时间超标会使鸡肺部充血、水肿,流眼泪、鼻涕,角膜、结膜、气管发炎,甚至引起呼吸道疾病,会使新城疫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增高。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所以在过道上洒水或带鸡喷雾消毒,可以暂时降低氨气的浓度。但鸡粪潮湿时会发酵,反而增加氨气的浓度。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通风。在观察鸡群时,如发现流眼泪、流鼻涕,采食量下降的现象,要分析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因为氨气超标和感冒的症状基本是相同的。

(2)二氧化碳:人或动物呼出的气体绝大多数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重,大约是空气的1.5倍。二氧化碳并无毒性,只有在空气中浓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时会造成氧气浓度过低。舍内除鸡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外,烟筒“倒烟”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还有大量呛人的硫化物)。预温时,由于舍内需要的温度很高,这时室内往往密封的很严,如果烟道倒烟,在室内会堆积大量二氧化碳,当浓度过高而通风不好时,不仅造成室内氧气含量过低,还会因二氧化碳有“阻燃”作用使炉子“灭火”,温度越来越低。所以预温时,在严防烟道倒烟的同时,要适当通风,避免室内缺氧。否则,不仅会造成鸡舍温度过低影响雏鸡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会使雏鸡缺氧。在地面上洒生石炭水可以吸收部分二氧化碳。

(3)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由于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样,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不同的是一氧化碳比空气略轻,且有剧毒。一氧化碳中毒原理是:“一氧化碳有强烈的还原性,当它被吸进肺里时很容易代替氧气而跟血液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或动物缺氧而窒息”。它对人或对物机体组织破坏性极大,即使是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也会因机体组织迅速缺氧(不是呼吸缺氧)造成死亡。当发现鸡群部分鸡无明显病症但软弱无力时,要及时查看炉具是否正常。当局部地方,特别是温度相对比较低(墙角)或通风条件不好的地方有扒着“集体死亡”现象,时,很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在室内用传统火炉取暖时特别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在使用时,严禁在炉火着的很旺时敞开炉盖;严禁使用密封不好的炉具取暖。严禁在未熄灭的炉灰上洒水;经常检查烟筒是否被堵或漏气,经常检查炉子是否被封死或炉子破损;任何时候都要通风换气。除此之外,还要防止发动机排出的尾气进入鸡房。当遇到一氧化碳中毒时,要立即将病鸡移到通风最好的地方(注意保温),并饮用0.5%~1%的淡盐水。因为钠离子和氯离子能起兴奋肌肉神经的作用,可以缓解症状,减少死亡。另外,补充5%的葡萄糖可以增强体质。

(4)硫化氢:硫化氢有强烈的臭鸡蛋味,能使嗅觉迅速麻痹,所以长时间在舍内不能叛定其浓度的高低,这也是“久呆不臭”的道理。用一进门闻到臭鸡蛋味的大小,可以大致判断其浓度高低。硫化氢有很强的毒性,可引起流泪、咳嗽、刺激黏膜发炎,进入肺部可使组织缺氧。长时间、高浓度的硫化氢可使鸡的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只要注意通风,一般不会出现偏高的问题

3、常用消毒剂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1)火碱:火碱的学名是氢氧化钠,属于强碱,是白色的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暴露在空气时容易吸收水分,具有强烈的腐蚀性。鸡舍内的脏物长时间积累会发酵,由于发酵时大多产生的是酸性物质,所以用火碱和这些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中和反应,能达到消毒的目的。在使用火碱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它腐蚀,更要防止溅到眼睛里。一旦溅入眼内,要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最好在使用时戴上手套和防毒面具。在存放时要注意和空气隔绝。火碱使用时的浓度一般在3%~5%之间,配制时通过计算可得知需要多少火碱和多少水。假如配制3%的火碱溶液400公斤。那么,它需要火碱:3%×400公斤=12公斤,需要水:400-12=388公斤。这种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其它药物的配制方法。

(2)过氧乙酸:过氧乙酸是无色略带酸味的液体,易挥发,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有很强的腐蚀性,由于特殊的分子结构(多一个氧原子),很不稳定,极易和其它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因而能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同时过氧乙酸在空气中挥发时,自身的两个氧原子很容易结合形成氧气。它既能起到一般意义上的消毒,还能带鸡消毒,且增加氧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消毒剂。使用过氧乙酸时的注意事项和使用火碱一样。过氧乙酸使用时的浓度一般在0.5%左右,由于它本身的溶液不是纯制剂,一般为20%左右。配制时要分两步计算,第一步和配制火碱的计算方法一样,例如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50公斤,需纯过氧乙酸:0.5%×50公斤=0.25公斤;第二步:把需要纯过氧乙酸的量换算成不纯的量:0.25÷20%=1.25公斤,需要水:50-1.25=48.75公斤。配制浓度较小(百分之一以下)的溶液时,一般可以不用计算用水量,溶液需要多少,水就用多少。这种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其它非纯度药物的配制方法。

4、辅助营养成份对鸡的影响

鸡需要42种营养物质,除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外,还需12种矿物质、13种维生素辅助成份。由于我们饲养肉鸡用的都是全价饲料,一般不会出现营养缺乏。但在应激时,鸡合成的维生素会减少,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其中VA、D3、B2在植物饲料中含量少,最容易缺乏,对鸡产生的影响也最大。

(1)缺VA:生长缓慢,抗病力弱,影响骨胳,眼,消化,呼吸,泌尿系统的正常发育。

(2)缺D3:严重影响骨胳发育,造成软骨症,跗关节肿大。

(3)缺B2:生长缓慢,拉稀,曲趾性瘫痪,皮肤病。

(4)补充维生素H: 饲养中如不限饲,鸡因吃料过多,造成营养过剩,会出现“跳死”现象。据专家介绍,服用维生素H,可以减少跳死,因为维生素H能参与各种有机物质的代谢。

补充维生素注意事项:在应激(免疫、扩群、换料、气温变化等)时,以及雏鸡生长期,要适当补充多维,但使用时注意不能超量。因为长期使用VA、D3会有副作用。实践证明:在饲养前期每天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比阶段性大剂量使用效果要好,雏鸡淘汰率明显下降。在饲养后期可根据“跳死”情况,阶段性使用。

5、空气动力原理

(1)空气对流:由于空气温度不同,热空气向冷空气传递热量形成定向移动叫对流。

(2)大气压:空气有一定的质量,空气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产生重量。因此,空气对浸在其内部的物体也要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3)大气压的大小:大气压随着距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增大,密度变小,压强减小。

(4)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关系:空气温度高密度小,比较轻;温度低密度大,比较重。

(5)空气和风速的关系:风速快压强小,风速慢压强大。

6、日常常识

(1)鸡舍温度的测量:是在远离热源以温度计感温点与鸡背部等高处的温度值为准。

(2)常用单位换算:

重量:1 吨(T)=1000千克(kg);1千克=1000克(g);1公斤= 1千克

体积:1立方米=1方 即:长、宽、高各1米时为1方。

容量:1升(市升)=1公升即长、宽、高各10厘米时的容积为1升。

1升(L)=1000毫升(ml)。

1毫升是 长、宽、高各1厘米时的容积

1升=1公斤 ( 4℃时的水)。

二、减小应激

应激是指动物受到外界的刺激引起体内一系列变化反应。肉鸡由于生长极快,饲料转化率很高,代谢强度很大,体内各系统组织器官都处于临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鸡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就会由于承受不了这些负担而影响各个器官的正常工作。导致采食量减少、新陈代谢减弱、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差。在生产中应尽量减少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各种应激,然而应激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努力把应激降低到最低限度就成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中心,也是养鸡的难点。解决应激的办法,一是避免各种人为因素引起的应激;二是人为制造小的应激,以适应以后出现大的应激。也就是说从小就让鸡感受各种因素小范围的变化,或一段时间内逐渐的变化,让鸡在适应过程中把变化量逐步加大,这样在以后遇到特殊情况时,鸡就会把大变视为小变,就不会发生大的应激,把影响降到最低。

1、一般应激的避免方法

(1)环境应激:a突发音、异常音、反复噪音;b突然闯入的鸟、犬、猫;c更换饲料;d断水;e有害气体含量过高;f饲养密度高。这些应激通过日常管理就能很好的克服和解决。

(2)不可避免的应激:a病原的潜在感染和发病;b疫苗接种、疫苗反应;c药物副作用;d扩群、转群;e抓鸡惊吓;f运输;这些应激只能采取定期对环境、鸡舍、鸡群消毒;定期预防用药;饮用多维电解质;饲料掺入维生素C(每50千克掺10克)和H等积极的抗应激措施,尽量减轻其影响。炎热季节做免疫时,选天气较凉爽的时间进行,如用饮水免疫,水中应放入冰块才好。

2、冷、热应激的抗应激对策

(1)夏季热应激:炎热的夏季,如果利用通风设施不能将舍内的温度降至32℃以内,鸡将会热应激。第一次热应激对鸡的伤害特别大,死亡数会很多。经过第一次热应激后,鸡的耐热性能会明显提高,以后再有热应激,对鸡的伤害会适当减少。因此,努力减小第一次热应激的程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措施是:

a、既要降低舍温,又要增大温差。即人为“制造”热应激。热应激不是单纯的温度高产生的,主要是由于温差突然变大产生的。在高温时期,不仅要降低最高温度,同时还要降低最低温度。也就是说:不要等到中午天热时才降温,早晨天气凉爽时就要降温,这样能人为的提高温差,使鸡适应小的热应激来克服以后高温天气带来的大应激。

b、做好热应激前的过渡。在特别高温到来之前(通过天气预报得知),要让鸡经过两到三天的温差适应过渡。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热应激,否则会适得其反。据报道,在40.6℃的高温前经过3天的预适应(每日舍温循环于24℃~35℃~24℃之间),可使肉鸡的死亡率33%降至无死亡。

c、增设防署降温设施:(1)在用风机负压通风的基础上,用鼓风机给鸡舍的纵向加正压通风,加强穿堂风。(2)安装吊扇降低鸡的体感温度。(3)在排风扇的对面安装水帘或喷雾头,利用风机纵向通风将冷湿空气吸入,把热空气排出。同时让鸡体的水份蒸发吸收鸡体的热量。(4)在室内安装数个浇灌喷头,利用自来水或抽水泵的压力使浇灌喷头旋转喷水直接降温。(5)用高压枪或自来水直接往鸡身上洒水降温。(6)把稀释后的过氧乙酸溶液用喷雾气喷雾,增加氧气,缓解呼吸困难。(7)利用树叶或遮阳网阻档太阳光的热辐射。(8)用白纸把玻璃窗的内侧贴住遮光反热。(9)屋顶上洒水。(10)把房顶刷白降低热辐射(屋顶保温性能不好的,会因屋顶吸收太阳光热辐射通过热传递使室内温度升高。当把房顶刷白时,能有效地反射光和热,减少吸收辐射热,这和夏季穿白色衣服感觉凉快是一个道理)。

d、药物防应激:在饮水中加入0.04%的维生素C和0.06%的碳酸氢钠(小苏打),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缓解应激。

e、减小饲养密度:把部分鸡抓到舍外阴凉处或网下。

f、减小室内湿度:减小室内的湿度有利于鸡体的散热。因为高温环境下,鸡主要依靠呼吸蒸发散热,能呼出水分的大小取决于这一温度下环境湿度的大小,相对湿度大时,空气中可容纳的水蒸气少,使鸡呼出到空气中的水分减少,鸡的呼吸蒸发散热量也就减小,体热就会变高。因此,在利用水帘或其它用水降温方法降温后,不能马上停止通风,而要继续将室内的湿气排出。否则会适得其反。

g、改变饲喂时间:白天禁食,夜间给料。鸡采食后身体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热能,加重应激。实践证明:白天喂料会增加它的体热,死亡率上升。夜间给料会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死亡。

(2)冬季冷应激:春冬季温度突变或持续的低温,对肉鸡的伤害会很大,它往往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会引发感冒、呼吸道、大肠杆菌等病症,使后期的死亡率聚增。春冬季饲养时,由于前期主要以保温为主,室内热而稳定,羽毛生长缓慢。到后期通风量加大时,温差必然加大,这样鸡很可能冷应激。冬季抗冷应激的原理和抗热应激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一个抗热,一个抗冷。抗冷相对比抗热容易一些,应对的主要措施是:

a、二周龄以后适当降低舍内温度,在后期遇到恶劣天气时就不容易出现大的应激。

b、不要过早地撤掉炉具,在升温时通风。

三、搞好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就是每天照管、料理好所负责的工作。养鸡日常管理包括九项内容:相对稳定的温度,适宜的湿度,通风换气,定时定量给料,适当的光照,不间断饮水,卫生防疫与用药,观察鸡群,饲养记录。这些细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饲养成绩。其中前七项硬件工作就是为鸡群提供一个最优越的生长环境,让其吃好、喝好、休息好、不生病,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就是努力减少各种应激给鸡带来的不良反应。也就是温度不能忽高忽低,湿度不能太干或太湿,通风不能忽大忽小,等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这些内容是互相关联的,仅仅满足一项指标很容易,要同时满足这些因素都符合标准是很难的。这就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期、鸡舍性能等因素,分析那个是主要矛盾,那个是次要矛盾。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就得充分认识它们的本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1、相对稳定的温度:温度是指冷热的程度。成年鸡的体温是41℃左右,初生雏鸡的体温大约比成鸡低3℃,直到十日龄以后接近成年鸡。我们说的温度高或低,都是指的相对高低,即:室内的温度与当日龄的标准温度相比较而言的。

温度对肉鸡的影响及解决的方法:鸡是恒温动物,不象冷血动物那样容易适应环境温度,短时间内调节体温能力差,它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通过自身调节(羽毛生长等),才能逐渐适应环境温度。对于快速增长的肉鸡,温度太高、太低或温度突变都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尤其现在更新换代后的肉鸡,对温度突变更为敏感。只有鸡舍提供相对稳定的温度,维持其自身必需的能量,肉鸡才能快速健康的生长。育雏期由于雏鸡体温低,全身长得是绒毛,不能起保温作用,很难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既怕冷、又怕热,因而育雏温度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雏鸡的体温调节、运动、采食、饮水、饲料转化率。育雏前十天的温度最好能保持标准温度,昼夜温差不要超过±1℃。如果温度过低,会造成卵黄吸收不好,消化不良(过料),引起呼吸道疾病,增加胸腿病;温度过高且湿度低时,会饮水过多,造成拉稀,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漫。如果长期处在高温下养殖,会造成抗寒能力差,抗病能力弱,易患呼吸道疾病。因此冬季养殖时,三周以后舍内的温度最好不要高于标准温度,也不要低于标准温度5℃。温度太低时,饲料转换率会降低。在饲养中期(18~35日龄),对温度也很敏感,特别是换羽时期。这期间既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又要保证有足够的通风量,所以很可能因为把握不好通风量大小,造成温差过大,引起拉稀或呼吸道疾病。这是整个养鸡过程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一定要根据季节、天气、地理位置、鸡舍性能、辅助设施等情况,处理好温度与通风之间的矛盾。在升温的情况下通风,在通风时注意保温,控制温差不超过3℃。在饲养后期,尤其是出栅前的两天,要根据季节情况,尽量保持室内的温度和外界的温度相对一致,即:外界环境温度高,室内温度略高,外界环境温度低,室内温度略低。这样可以减少交鸡途中应激造成的死亡损失。总之,环境温度、通风量以及湿度等控制着室内的温度,温度对鸡的健康快速生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温度的突变会造成应激,引起多种疾病。温度的高低决定着饲料的转换率和抗病能力:即温度高饲料转换率高但抗病能力差;温度低饲料转化率低但抗病能力强。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好“度”,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期选择最佳的温度,处理好温度与料肉比之间的矛盾关系,让鸡快速健康的生长。影响温度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天气的变化,所以一定要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要把一周的天气情况通过天气预报牢记在心。(河北地区一周天气咨询电话为12121)

2、适宜的湿度:湿度是相对湿度的简称,它是指空气中含水分的多少,不是指地面的潮湿程度。湿度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通风有关。当通风量一定时,地面有充足水分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水分蒸发,空气湿度会增高;地面没有充足水分的情况下,温度升高,空气湿度会降低。温度高不代表湿度就高,温度低不代表湿度就低。比如:在夏季的早晨虽然温度较低,但人们感觉空气很潮湿。是由于夜间温度降低时在地面上凝结成了小水珠,当太阳升起,温度逐渐升高时,这些小水珠逐渐蒸发,使空气湿度增加;但到中午温度高时湿度反而会下降,是由于地面的水分不足的缘故。冬季育雏时提高鸡舍湿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提高湿度就必须升高温度让地面的水分蒸发,但水分蒸发又要吸收大量的热能,舍内的温度会降低。只有用很好的取暖设备耗费大量的能源才能既保证湿度又保证温度。所以湿度和温度是一对矛盾。在湿度无法达到理想湿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一点温度来做补偿。在冬、春季育雏预温时,人们为了节省燃煤,往往只注意温度而不管湿度,把鸡舍烧得干热,这样育出的小鸡大多数会拉稀,而且死亡率高。原因就是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在干燥的季节一定要注意湿度。

湿度对肉鸡的影响及解决的办法:虽然鸡对相对湿度的要求不像对温度那样严格,但是在湿度过高、过低的极端情况下,同样会对鸡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危害,尤其是育雏期前三天,如果鸡舍的相对湿度过低(达不到30%)时,由于孵化厂的相对湿度很高(75%),雏鸡很难一下适应,常常出现往饮水器里钻的“洗澡”现象。这是因为相对湿度过低,再加上育雏的温度很高,雏鸡皮肤的水分很快就被蒸干,且体内的水分随呼吸大量散发,很快会缺水。为了补充身体的水分就要争着多喝水,往潮湿地方钻。这种“洗澡”现象说明相对湿度太低,是很危险的。轻则会因抢水造成部分鸡只压死、淹死、挤死。重则造成拉稀、消化不良,甚至脱水。若连续一周内相对湿度不够,会使腿趾皮肤皱巴干燥、无光泽,体弱,卵黄吸收不良,或因饮水过多发生下痢,死亡率明显增高。这些死亡的雏鸡往往比正常鸡要小很多,鸡爪紧缩干巴无光泽,粘肛。提高鸡舍湿度较好的办法是用加湿暧风炉或用锅炉蒸气。用喷雾气喷热水是一种较好的应急办法。但在秋天雨季育雏时要适当控制湿度,湿度过高会使雏鸡羽毛生长不良,脏乱,食欲差,病菌和寄生虫易繁殖而导致发病。如果饲养后期由于秋天雨季或通风不好造成湿度过高,会使病菌大量繁殖,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变差,造成传染性疾病,如球虫病等。降低湿度的办法:一是控制地面的水分,二是在保温的情况下加大通风量。在温度一定时,通风和湿度也是一对矛盾关系:通风量大湿度降低;通风量小湿度增加。总之,湿度在育雏的第一周特别重要,对鸡有很大的影响。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指标,而是一项不可缺省的硬指标。

3、通风换气:氧气是人和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通风换气的目的就是及时排除鸡舍内的污浊废气,引进室外的新鲜空气,保持鸡舍规定的氧气含量,同时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的标准是氧气>20%,氨气<20立方厘米/立方米,相对湿度<70%。由于室内的含氧量不能像温度那样很方便的测量,所以通风换气量的把握就显得很难。通风换气总的原则是:“鸡耗多少氧,就要补充多少氧;有进风必须有出风;有出风必须有进风;室内耗氧多少,决定换气大小;风大风小影响换气快慢;冷、热不决定通风换气,通风换气能调节冷热”。但人们往往以室内温度的高低作为换气量的参考,即温度高换气量加大,温度低换气量减少,这种通风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是很不科学的。在夏季它们不是矛盾,而在冬季就存在矛盾。

缺氧的原因:由于肉鸡的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饲养密度高,在很短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使舍内空气污浊,如不及时排除,将导致鸡舍内缺氧。另外由于肉鸡需要的温度很高,尤其是在冬季,用传统的火炉升温时,将耗掉大量的氧气,也将导致缺氧。假设鸡舍的密封是绝对理想的,5000只鸡舍的含氧量大约是500公斤,燃烧400公斤的煤将把氧气全部耗尽,燃烧20公斤的煤会使氧气的浓度由原来的21%下降到20%。所以炉火在室内的耗氧量极大,在育雏的前三天,它的耗氧量大约是雏鸡耗氧量的4倍。当然任何鸡舍都不会密封太好,总有进风的地方,同时由于炉火消耗了氧气,室内形成了负压,外界的空气很容易补充进来,只不过是密封好的房子容易导致缺氧。

缺氧对鸡的影响:缺氧虽然不会立即或直接导致死亡,但会影响雏鸡各系统的正常发育,虽然在二周之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二周后常会出现脸肿、腹水等症状,死淘率明显上升。21日龄至38日龄期间,随着采食量增大,耗氧量随之也增大,加之代谢物增多,粪便产生的有害气体也多。此期间如不注意“保温通风”,及时选用优质药物预防,很容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引发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使病情急剧恶化。35日龄后,采食量是21日龄前的一倍左右,耗氧量将大大增加,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通风量,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出栏时死亡率极高。在保温的前提下,通风换气量越大越好,但过量时,往往由于通风换气过大造成温差太大间接地产生影响。

通风换气原理与方法:通风换气主要靠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配合进行。自然通风是通过地窗、天窗、侧窗,利用空气对流、空气动力、负压原理形成空气自然流动进行的通风;机械通风是利用机械装置将舍内的空气排出舍外形成负压,强迫空气流动进行通风。在无风或风小时,地窗主要以进风为主,只有极小部分热气通过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形式排出舍外。天窗主要以排舍内的热气为主,在风向不固定或排风筒不够高度时会有少量的室外空气进入。侧窗(包括大窗户)一般设置在鸡舍的中上部,在无风时,上面大约三分之二的部分是向外排热气,下面大约三分之一的部分是进气。大门的上面大约三分之一向外排热气,下面的大约三分之二进冷气。

饲养前期的通风换气:第一周主要以自然通风换气为主。从接雏开始适当开启天窗作为排气口,以隔断间的预热空气作为进气口。这样可以减小环境温度对舍温的影响,既节省能源又好控制,只要根据日龄不同逐步加大进、出口,就能达到很好的通风效果。但一定要让空气从隔断间底部进入。因为隔断间底部外面空气的温度比育雏间的温度低,根据气体压强原理,外面的新鲜空气很容易进入。另外,从隔断间底部进入的冷空气由于比育雏间的热空气重,冷空气始终在最底层沿着地表面向中央扩散,只有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密度慢慢变小,才会逐步升高到达鸡网,这样通风既能及时补充氧气,又不会马上使鸡网上的雏鸡感受太大的温差。当用鸡网以上高度的位置作为进风口时,进来的冷空气,由于密度大,比育雏间的热空气重,会很快向斜下方直接吹向鸡网,使雏鸡着凉。根据这一原理,在育雏的第一周,无论任何季节,都绝对禁止用侧窗作为进风口或排风口进行通风。用新材料建的鸡舍,由于密封性能好,进、排风口要适当加大,最好在非育雏间的远端阳面开1-2个地窗用于补充空气。育雏期第一周的通风换气和季节关系不大,大约一周后就要根据四季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通过打开育雏间的地窗作为进气补充,夏季可稍早一点,冬季可适当晚一点、小一点(不是因为冷,是由于风大)。

饲养中期的通风换气:二周后至五周前,主要以地窗作为进气口,进行自然通风换气。用地窗进气和用隔断门帘进气的通风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用地窗作为进风口时,要受到室外气候的影响,比较难把控。要根据日龄长短、天气情况,用天窗和地窗配合开大开小去控制。冬、春季通风时,天窗适当开小一些,有利于保温。地窗开口总体积的大小和天窗开口总体积的大小应相当,地窗数量应是天窗的3倍左右,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速,使地窗附近的风速和温差不会太大,不会局部缺氧。随着日龄的增长,天窗要逐渐开大,地窗也随之相应的开大。天气变化时,要根据有风、无风和天气冷、暖进行调整。当天气冷而有风时,地窗要适当关小一点,天窗也适当关小一点。这是因为:室外空气温度低、风速快时,同样时间内和正常天气相比,进的冷空气多,排出的热废气也多。当冷而无风时,地窗和天窗都不能关小,要和正常天气开启的大小相当。这是因为风速慢时,进的冷空气少,排出的热废气也少,天气冷时,室内炉火旺消耗的氧气多,含氧量会低。这时,只能用取暖设施想办法提高舍内温度,才能满足温度和通风的要求,千万不要因为天气冷而将天、地窗关小。在冬季养殖时,温度和通风是一对矛盾。既不能只通风不保温,也不能只保温不通风。加大通风量时,一定要升温后通风,通风时一定要注意保温。天气的冷热不是决定通风口大小的标准,而风大风小才是决定通风口大小的标准。日龄的大小决定通风的需要量,通风的大小会影响室内的温度高低。

饲养后期的通风换气:五周龄后,通风量要逐渐加大。夏季通风时,夜间以自然通风为主,白天以机械通风为主。自然通风时,也要根据天气冷热程度和通风量大小选择横向通风或纵向通风。横向通风指的是:用侧窗、地窗和天窗在室内形成的空气对流。它既有地窗与侧窗、天窗之间形成的向上空气流动,也有相对侧窗之间形成的横向空气流动。横向通风的通风量比较大,风向定向性差。在运用时要防止冷天或夜间四、五点钟因通风量过大造成温度过低。纵向通风指的是:用纵向的大门或侧窗形成的空气对流。也就是俗称的“穿堂风”。它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外界风的大小和方向。当室外的风速较大时,由于进风口旁边的墙挡住了风的去向,风速受阻变慢,而门或窗户的风速不变。根据风速快压强小、风速慢压强大的原理。在进风口会形成正压,即进风口风速加快。同理,在出风口会形成负压,出风会加快。这样就在室内形成纵向的空气对流。当风向与纵向同向时,室内风速快,当风向与纵向垂直时,室内风速小。用纵向通风时,由于两头的风速较大,大风天气或夜间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在用自然通风无法达到通风量要求或不好控制时,以及在炎热的夏季需要防署降温时,就要利用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利用负压通风原理进行的纵向通风。也就说,利用风机的叶片将风机附近的空气抽出舍外,使风机附近的空气变稀,压强减小,迫使室内远处的空气过来补充,这样就在纵向形成了空气快速流动。负压通风有两个好处:一是比正压通风(鼓风机吹风)效率高。它既能把空气“拉”着走,又能让后面的空气“推”着走,所以比正压单纯推着整个舍内空气走效率要高;二是能快速把舍内的热气和废气排出,并且当室内温度比室外温度高时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当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时,虽然不能直接降温,但通过空气流动能促进鸡体热量的散发,间接地起到降温作用。使用时要灵活应用,当通风量需要很大时,要把近端的门窗关死,同时要把远端所有的进风口及大门打开,便于进气,否则会影响通风机效果。当通风量需要不大时,可以间歇开启或单个开启。

4、定时定量给料:定时定量给料的目的就是保持肉鸡的旺盛食欲。肉鸡生长极快,即使短时间的食量减少,也会对出栏体重带来明显影响,因此自始至终保持肉鸡旺盛的食欲非常重要。饲喂时既不能从小到大一直喂长料,也不能无限度地长期限饲。要分阶段、看情况合理喂料。

饲养前期的饲喂:管理正常情况下,肉鸡发育是否良好,死淘率是否超标,出栏体重是否达标,与饲养前期的饲喂方法有很大关系。育雏期如果不加以适当限饲:雏鸡会由于体重增长过快而骨骼发育缓慢造成骨骼发育不良,脚腿病发生率升高;由于内脏发育不健全而体重超标造成内脏发育不良,猝死症增多;由于各器官未发育健全而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心脏、肾脏衰竭,引发各种病症;由于前期发育不良而后期抗病力下降,严重影响出栏成绩。实践证明:合理限饲会使骨骼良好发育,各器官平衡发育,心脏、肾脏负荷明显减小,为饲养后期快速增重打下良好基础;能有效地减少死亡率、降低淘汰率、提高饲料利用率;能增加食欲,养成良好的饥饱节律。但现在新品种的这些矛盾已不是很突出,再加饲养周期越来越短。所以限饲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出栏体重。具体饲喂方法是:18日龄之前,通常把第二天日粮作为当天的饲料饲喂,按公司规定的标准既不加料也不减料。但要根据前期的死淘率和吃料情况稍作调整。原则是:“少添勤喂,当日料当日吃完,每顿料必须提前吃完”。为方便记忆,通常把18日龄之前,即吃710期间作为限饲期。此期间的饲喂方法称为—限饲喂。饲养中期的饲喂:从19日龄后至35日龄前,由于各器官组织发育基本完成,骨骼和体重成比例生长,可以适当增加日粮。通过3~5天的过渡,日粮逐渐增加到标准量的26%左右。此期间主要培养肉鸡吃料的规律性、积极性、饥饱节律性;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原则是:“按时定量饲喂,当日料当日吃完,每顿料必须提前半小时吃完”。通常把19~35日龄之间,即吃711、511期间的饲喂方法称为—定时定量喂。饲养后期的饲喂:从36日龄后到出栏也称育肥期。主要以自由采食为主。36日龄到40日龄是过渡期还是以定时定量为主,可根据前一天的采食情况稍作调整。加料量以不剩料为准。41日龄后以自由采食为主。原则是:基本吃完再添料。但自由采食不是无限度的采食,也要定时定量饲喂,但可根据季节和采食情况调整喂料顿数和日料量。36日龄左右的肉鸡,由于个体大,吃料多,耗氧量大;羽毛不丰满,适应温差能力差,是最脆弱的时候。如果饲喂不当会和其它应激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抗病能力差,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如果前期和中期限饲过量,突然变为自由采食,会因过度采食。造成消化不良、缺氧,引起呼吸道病症。

按照定量计划定时饲喂,可以较准确地计划出饲料消耗量,估算出出栏体重。饲喂是一门科学,一定要认真研究。不是鸡不会长,而是人不会喂;不是鸡想吃多少就喂多少,而是让他吃多少就喂多少;肉鸡长得好不好,就看喂料巧不巧,不能多不能少,肉鸡长势才能好!

5、适当的光照:对于肉鸡来说,光照的目的就是延长采食时间,促进生长。光照强度的标准是以鸡能看见饲料为准。实践证明:前期适当亮一点,中期要用暗光。暗光饲养不会影响肉鸡的生长,反而能起到与限饲一样的效果。用二极管半波整流原理做一个明、暗开关,能很好地解决饲养各个阶段的照明问题。它有几个优点:一、只需开或关就能控制亮或暗,操作简便。二、只需一种瓦数的灯泡就能解决各阶段照明,省事省钱。三、本身费用小(几元钱),又能节电,节约开支。四。先暗后亮能减小应激。

6、不间断饮水:水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然而却是鸡极其重要的营养物质。为使肉鸡能在较高的温度和吃高能量干饲料的条件下,争取快速增重,就需要供给充足的优质水源。饮水量与采食量有关,大约是采食量的1.5~2倍。它和饲料种类、采食量、环境温度、水温、鸡的体重、活动程度等有关。饮水量的改变可灵敏地反映出鸡群健康状态,例如在发生疫病或有应激的情况下,饮水量的下降往往比采食量的下降要早1~2天。这在日常管理中对尽早发现、及时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7、用药:在肉鸡饲养过程必须用药,它能有效地控制病原的潜在感染和发病。药不是万能的,但不喂药也是万万不能的。要以加强饲养管理为主,从减少发病根源上下功夫;以预防用药为主,把潜在病源消灭在萌芽状态下;以发病前期用药为主,控制在能治疗的范围内。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对症下药是用药的总原则。盲目用药只能加大开支,带来副作用。比如,在育雏前期雏鸡拉稀时,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雏鸡着凉了、有细菌了,努力使温度提高,多喂抗生素药物。可是在没有采取加湿措施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会越低,喝水会越多;抗生素药物喂的越多对消化系统的损伤会越大,拉稀会越重。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雏鸡刚出生时,体内的细菌很少,而且作为新生物,它的生命力极强,一般不会生病。只因我们提供的环境质量太差才导致生病。所以当遇到疾病时,一定要分析原因,找出真正的“元凶”,才能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靠喂药控制病情,要学会饲养管理才能减少疾病。鸡是靠“管”喂大的,不是凭“药”保大的,喂药只是辅助手段。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