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90后”4个月卖出700头土猪!并开设了首家社区实体店。这些新屠夫是怎样实现的?
首先认识他们三个:
庄旭槟一家跨国企业的“蓝领”,朝九晚五。
郭凯则已是一家年销售额达四百万元的网店的老板。
吴德湫原先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简单的说他们用的是互联网思维卖猪。那他们是怎样实现的!
互联网思维“众筹养猪”。
2010年从佛科院毕业后,郭凯二次创业时和几名朋友找到张槎一家服装企业代工,在网上开设自己的品牌店。两年后,这家网店的年销售额突破400万元,毛利润约有30%。
后来,南海商会几位老板的做法让郭凯找到了再次创业的灵感。原来,为了吃到放心的猪肉,几位老板在江门专门包下了一个私人农场,自己养猪吃。然而不是每个消费者都能够有足够的财力,像老板一样承包自己的私人猪场。普通的市民能否也吃到放心的猪肉呢?
在养猪场工作的时候,庄旭槟发现因为猪肉的价格有波动,养殖户往往在猪肉价格低谷的时候不愿意投入。“如果这时有顾客能够提前付钱预订一头猪,农户养成后以批发的价格卖给顾客,砍掉中间商差价的环节,岂不是可以实现双赢?”他的想法和郭凯不谋而合。“现在什么都可以众筹,那我们就用互联网思维众筹养猪。”几名刚毕业的校友都觉得“有做头”。
今年2月,注册成立公司后,他们嵌入“互联网+养猪”功能的微信公众号也正式上线。在微信上,可以点击进入猪场。每逢周一和周四,庄旭槟会在网上“卖猪”,推出一批月龄为4个月大、重约40斤的小猪,每头认购的价格是2500元。网友拍下小猪后,通过网上签订合约,小猪就会戴上一对一的耳标。
用场景思维,让客户与产品互动。
“你可以给自己的小猪取名字。”拍下小猪随后4个月里,认购人可以每天通过微信查看视频,监控小猪在猪圈里的成长情况。小猪的入栏体重、生长体重和出栏倒计时等信息,都会定期进行更新。4个月后,这批通过酒糟、谷料、饲料喂养的小猪会长到150斤。
郭凯称,2月份上线开卖的第一批200多头小猪,已经在6月成功出栏,互联网+养猪的投资者,也拿到了第一笔9%的年化收益。目前,他们合作的猪场还有500头存栏猪,而他们制定的目标是年内通过“众筹”,养猪数量达到6000头,年销售额达到1500万元。
用投资理财思维卖猪。
考虑到大多数家庭难以一次吃完一整头猪,他们也提供了另外两种方案。一种是可以储值的猪肉卡,可以打折优惠用于日常买肉消费。另外一种则是由公司代销,将本金和收益到期返还给顾客,饲养猪变成了一种投资理财的方式。
微信下单售猪肉。
猪肉到店后,在“刀手”的切割下,分成不同的部位,贴上标签摆到台面上待价而沽。
“如今大妈们微信也玩得很溜,有时候发个信息过来,要多少猪肉,什么部位,我们就能配过去。”
互联网思维卖猪看来风光,也有急需解决的问题:
行业风险。互联网养猪的好处在于砍掉了中间环节,让肉价直接对接消费者,并且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控和溯源猪肉的来源。庄旭槟说,合同上也和养殖场约定,饲养的小猪在期满后假如顾客不要,需要按照合同回购,这也间接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不过猪肉价格的走势仍是未知数。是经营的时候随时爆发的地雷!
消费群体的观念,对高品质信得过的猪肉的价值认同。吸引大妈们来买肉的更多还是现场“买猪肉送菜”、“送鸡蛋”等小实惠。
主流的高要求的消费者还未真正掌握厨房。而对互联网养猪有兴趣,对猪肉品质有实际需求的年轻人们,却还没到居家煮饭、对猪肉有刚需的年龄。
未来,互联网+社区将成为卖猪肉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