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某存栏1800多头母猪的大型猪场,2007年2月初各个阶段的大部分猪群均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有190多头种猪食欲废绝,四肢无力,经长达30多天的临床控制,至3月18日止,整个猪群基本恢复正常。本次事件直接导致该场81头母猪死亡,62头母猪流产和产死胎,18头失去种用价值的母猪淘汰,480多头中小猪死亡;全场饲料转化率直线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情况
2007年1月底,该场购入一大批外观质量尚好,但水份含量偏高(15.6%)的玉米,在加工过程中也未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进行脱毒处理,猪群采食使用该批玉米配制而成的全价饲料十多天后,开始出现以下症状:
1.1 整个猪群的食欲明显下降,精神沉郁,大部分时间卧地不动,但体温正常,驱赶时精神状态良好,猪群呼吸道疾病情况与平时无明显差异。
1.2 种猪群中有20多头怀孕母猪出现四肢乏力,部分患病母猪眼结膜充血,皮肤苍白或黄疸,粪便中带血,尿液颜色加深,甚至呈浓茶色(血红蛋白尿)。49头怀孕母猪产死胎、13头怀孕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母猪发生流产,有17头母猪超过预产期7天后才分娩,全场当月返情率上升14%;哺乳母猪普遍泌乳减少,甚至无乳;部分后备母猪阴门充血、水肿,有些流白色分泌物;保育、生长育成小母猪出现阴户发红。
1.3 部分生长育成猪耳、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出现红斑,部分猪皮肤发炎,呈现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症状;部分患猪下痢,且粪便中带血,颜色较深,被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全场饲料转化率明显降低。
1.4 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大量死亡,与去年同月份相比增加死亡数480多头,比上一月份相比增加死亡450多头。初生仔猪普遍虚弱,个别初生仔猪出现颤抖、站立不稳,后肢外翻(八字腿);发病仔猪腹泻,部分同时伴有呕吐、兴奋不安、步态不稳、运动失调、全身肌肉痉挛或倒地抽搐或后退、转圈运动等症状;仔猪中的公猪包皮发炎,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发病率27%,死亡率46%。
1.5 种公猪性欲性欲减退,食欲下降,结膜充血,部分睾丸萎缩或肿胀。
2 剖检变化
我们对23头已死亡的中、小猪和1头经产母猪、3头后备母猪进行剖检,病变情况如下:
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普遍皮下呈胶冻样浸润,肌肉有出血点,血液凝固不良,39.1%病死猪肝脏肿大黄染呈土黄色,质地变硬,26.1%肝脏有出血点;52.2%肠道出血,肠内容物中混有血液,21.7%胃壁有大小不等的多处溃疡;34.8%肺部轻度水肿,有出血点,13%肺部呈岛屿状大片出血或有有融合性出血病灶;39.1%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69.6%胸腹腔积液,脑膜有轻度水肿、充血,软化。其他器官没有发现明显的病变。
母猪可见皮下脂肪黄疸,阴道粘膜充血、水肿,卵巢萎缩、囊肿或变性,肝脏均出现严重的变性坏死,肝小叶出血。
在我们到该场的前8天,已有相关专家经临床诊断,怀疑为附红细胞体病、蓝耳病、伪狂犬、甚至增生性肠炎等,采取相应控制措施,经紧急接种疫苗、抗猪瘟病毒血清和抗菌素治疗后,仍然不能控制病情,也无法弄清真正的病因。
3、诊断
3.1 采脾、肝、肠系膜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见细菌,接种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3.2 附红细胞体检查应用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显微镜观察,未发现附红细胞体。
3.3 猪瘟、饲料中霉菌毒素用ELISA检测,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抗原检测用PCR方法。检测结果未检出猪瘟、伪狂犬病抗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分别为54%和27%;饲料样品中检出烟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单端孢霉烯(T-2毒素)、黄曲霉毒素单呕吐毒素(DON)赭曲霉菌毒素等。
3.4 采集该场玉米、成品品饲料和病猪的胃内容物,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或沙保劳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作霉菌培养,2-3天后均长出绒毛状、棉絮状、黄色或黄绿色菌落,总污染率100%。镜下观察,形态各异,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形成顶囊,顶囊似球形,顶囊周围生着1-2排辐射状排列的小梗,小梗顶端着生成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为球形或近球形。
3.5 组织学检查 肝瘀血、脂变,小叶周边细胞变性,肝细胞坏死和门脉性肝硬变;肠黏膜充血,黏膜上皮变性、脱落,固有层及黏膜下层有较多的淋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球肿大,肾球囊内有出血。心内、外膜出血。肺瘀血、水肿,轻度水肿;脑实质的血管扩张、充血,脑各部的神经细胞变性,可见卫星现象和噬神经元现象;阴道、子宫颈壁粘膜上皮细胞变成鳞状细胞组织增生及变形;乳管上皮细胞核分裂指数增高,上皮增生。
在诊断时我们还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特点:
①发生于湿度较高的春季(或夏季),玉米等原料水份过高。
②病猪体温没有升高,无传染性,患猪之间不会相互传染发病;
③前期紧急接种疫苗和血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④注射疫苗的患猪不能产生高水平的抗体
⑤检测可疑饲料,可发现大量霉菌及霉菌毒素。
⑥猪场2006年底种猪检测结果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和猪圆环病毒2型阳性率分别为51%和29%。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诊断、饲料检测、组织学检查、疫苗接种和药品添加情况以及猪场饲养管理水平等方面情况,诊断为霉菌毒素中毒。
4 控制措施
4.1 立即停止使用该批玉米,改用质量较好的玉米配制饲料。同时每吨饲料中添加 “霉消安”2000g、多种维生素500克。
4.2 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药物,以防患猪抵抗力下降继发性感染其它细菌性疾病。
4.3 中毒较轻的患猪通过加强护理逐步康复,重症病例目前尚无效果较好的疗法,我们采用相应的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以解毒保肝、清除毒素、强心利尿、补液解毒为原则,对中毒母猪实施静脉注射,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毫升,5%维生素C 10-20毫升,40%乌洛托品20毫升;同时皮下注射20%安钠咖5-10毫升,以强心排毒、增强动物抗病力,促进毒素排除。并使用0.1%高锰酸钾,温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或灌肠,然后内服硫酸钠;中大猪在1000毫升饮水中添加硫酸钠30-50克,一次内服,尽快排出胃肠道内的毒素。
至3月18日,全场猪只食欲已恢复中常,精神状态良好,因霉菌毒素引起的死亡已基本停止,猪场逐步恢复正常生产。
5 小结
5.1 据美国谷物协会资料介绍:全世界的饲料谷物有25%以上受到霉菌毒素污染。中国饲料及饲料原料受霉菌毒素污染的调查报告表明:全价料中霉菌毒素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的能量饲料,检出串均在90%以上,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高达100%。在被检的饲料和原料中,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中国农科院畜牧所于21世纪初的一项调查表明,配合饲料中不同程度的霉菌毒素的污染率高达80%以上,在目前的情况下,牲猪要完全避免霉菌毒素的危害似乎已是不可能,特别在春夏季节,猪群很容易发生霉菌毒素中毒。
5.2高剂量的霉菌毒素才能引起猪群出现中毒症状,低剂量的霉菌毒素均会引起免疫抑制,降低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干扰免疫系统和破坏免疫系统,降低动物机体聚集抗体及产生异嗜细胞吞噬的能力,使疫苗免疫效果减弱或无效,引起继发性传染病。
5.3 猪场应尽量采购质量较好、水分含量低的新鲜原料,并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吸附剂。
5.4 霉菌毒素是一种带有极性的分子物质,如黄曲霉毒素便是一种带强阳极性的分子,而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则是双极性分子物质。作为吸附剂的这些矿物质分子结构带有电极性,且具有离子交换能力,能吸附霉菌毒素。不同的矿物质,吸附能力也不尽相同,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一般均为普通的硅铝酸盐类(如沸石、膨润土),是单极性的物质,遇水会发生膨胀,只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对危害猪繁殖系统的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无效,同时还会吸附水溶性的营养养分;而伊利石、绿泥石是带双极性,具有最佳的阳离子交换平衡,遇水不会发生膨胀,吸附毒素能力强,范围广,不但能吸附黄曲霉毒素,还会吸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多种有害毒素,且不会吸附营养。猪场应选用优质的霉菌毒素处理剂(祛毒剂)。
5.5 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祛毒剂和处理剂只能对轻度污染霉菌毒素的饲料有效,严重和中度发霉的饲料必须全部废弃,不能用于喂猪,特别是母猪。轻度发霉的饲料的可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进行祛毒。
霉菌毒素感染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猪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应高度重视霉菌毒素的危害,将霉菌毒素的预防工作纳入猪群保健计划中,确保猪场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猪场效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