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包涵体肝炎由腺病毒引起,以肝脏出血、严重贫血、黄疸、肌肉出血和死亡率突然增高,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该病又称贫血综合征。最近,在吕梁地区肉鸡养殖场零星出现一种黄肝病,经诊断分析认为,目前流行的黄肝病中以包涵体肝炎多见。虽然主要是零星发病,但有的鸡群发病严重,现结合实践把本病的情况做个简介。
一病原
包涵体肝炎病毒属于禽腺病毒Ⅰ群,核酸类型为双股DNA。在Ⅰ群病毒中有很多血清型,都与自然发生的包涵体肝炎爆发有关。本病毒对热较稳定,在室温下可存活较长时间。本病毒能抵抗脂溶性溶剂如乙醚、氯仿等。对酸、碱亦具有很强的抵抗力,pH 3~9范围内能正常存活。但对甲醛敏感,1:1 000浓度的甲醛可使病毒灭活。
二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于4~10周龄的鸡,5~7周龄鸡最易感,最早在7日龄可见,产蛋鸡很少发病。通常病死率2%~5%左右。如有混合感染,死亡率则明显上升。本病可通过接触病鸡或被病鸡污染的禽舍、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鸡胚垂直传播,所以一旦传入本病很难清除。
三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2~4天。早期感染常在生长发育良好的鸡群中突然无前驱症状发病、死亡。初期多为中大鸡,感染3~4天后出现死亡高峰,持续5~7天后死亡逐渐减少。死亡高峰期个别病鸡精神沉郁、嗜睡、食欲降低、排出白色水样稀便,或黄白色稀便。后期面部、冠髯苍白,贫血,少数病鸡出现黄疸(颜面和皮肤呈黄白色),故又称贫血综合征。一般病程10天左右。但整个发病期如单独感染此病鸡群整体精神不差,采食没见明显影响。在伴有法氏囊炎、传染性贫血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混合感染时死亡率明显上升。
四剖检变化
肝脏的病变最具有特征性,几乎所有病例的肝脏都有病变。典型病变为肝脏肿胀、黄疸,质脆、易破裂、呈点状或斑驳状出血,或者混有坏死灶。同时肝褪色、变浅呈浅粉红色或黄褐色。严重者整个呈黄色。肾脏肿胀或者颜色发黄有的呈灰黄色有出血点。心包积液,心外膜有灰白色斑块。有的鸡脂肪黄染。个别胸、腿肌皮下和腺胃偶有出血,胰腺有坏死灶,法氏囊萎缩。骨髓变黄,血液稀薄。
五防治措施
1 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的免疫抑制常常是该病的诱因,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生是预防本病有效方法之一。
2 饲料里补充微量元素和V B、V C、V K、鱼肝油等参与脂肪、蛋白代谢,恢复造血功能。
3 治疗本病尽量少用西药,选择中药效果好。中药以清热解毒、祛湿退黄为主,如“龙胆泻肝汤”。西药用多了死亡率反而更高。有的病例用药头3天死亡反而轻微上升,尤其在刚上死亡高峰时,这个时候一定要继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