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提高母牛受配率的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07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418
核心提示:提高母牛受配率的措施有以下五个。一、搞好清群,确保冷配效率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全国各地农民养牛热情高涨。黄牛主要是役用型,肥黄牛向肉用、乳用商品化转化很快,据1991年底统计,全国有牛10 417.4万头。当年仅出栏牛1 302.8万头,出栏率仅为比,12.5%,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出栏率或产肉率方面都有相当差距。究其原因,群众养牛热情虽高,但牛群质量不高,不少失去繁殖能力的母牛混在牛群中,个体配种甚至用暂时未去势似不适于种用的公牛配种,导致繁殖率下降,牛的品质提高不快。因此,在开展牛

提高母牛受配率的措施有以下五个。

一、搞好清群,确保冷配效率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全国各地农民养牛热情高涨。黄牛主要是役用型,肥黄牛向肉用、乳用商品化转化很快,据1991年底统计,全国有牛10 417.4万头。当年仅出栏牛1 302.8万头,出栏率仅为比,12.5%,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出栏率或产肉率方面都有相当差距。究其原因,群众养牛热情虽高,但牛群质量不高,不少失去繁殖能力的母牛混在牛群中,个体配种甚至用暂时未去势似不适于种用的公牛配种,导致繁殖率下降,牛的品质提高不快。因此,在开展牛群良种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清群,淘汰劣质公牛和母牛,大力发展地方良种公牛和引进外来优良牛种;大力开展冷冻精液配种,扩大良种配种效果。

二、改善牛群结构,增加母牛比例

要提高牛群的繁殖率,必须首先提高母牛在牛群中所占的比例,使牛群在生产与增殖方面达到一定比例。一般发达的养牛国家,母牛比例多在50%以上,我国牛群母牛比例仅有40%左右(1990),有的地区甚至仅占20%~30%,因此影响了出栏率,增加了成本。在这些地区发展养牛业的首要任务即是增加母牛在牛群中的比例。

三、提高饲界管理水平,抓好繁殖母牛膘情

加强饲养管理,维持适当膘情,是保证母牛正常发情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足会导致公牛精液质量下降,受精能力低下。对母牛则影响正常的发情周期和排卵。奶牛在产奶期间,由于营养物质需要量大,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往往表现长期乏情。这些情况在高产牛中表现尤为明显。在黄牛饲养中,春季草料供应不足和质量差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使黄牛不发情或不易受孕的主更原因之一。因此要使母牛春季正常发情必须调整饲养水平,抓住母牛增膘措施,特别对带犊母牛更要加强饲养管理。在管理方面则要使牛不过于劳累,常晒太阳,保持牛舍保暖和通气,促进母牛正常发情。

四、及时检查和治疗不发情的母牛

母牛受配率低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母牛长期不发情,或是隐性发情。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数与营养供应有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从根本上说应当调整母牛的营养水平,这是促进发情的基础;与此同时利用任红催情的办法也会取得一定效果,一般利用孕马血清催情,一次注射孕马血清10~20ml,隔6天再注射一次(20~30ml),催情后的配种效果最佳。2次注射比1次注射发情受配率提高50%,比当期受胎率高20%,适量的孕马血清注射后有效期6~7天,因此,第二次注射间隔不应少于6天,为使其间隔有效地衔接,第2次注射不应超过8天。

利用三合激素处理母牛同期发情效果较好,据山东临沂、荣阳等县报道,分期处理发情牛430头,同期率90%以上,情期受胎率30%左右。

五、犊牛按时断奶,能促使母牛产后及早发情

犊牛随母哺乳的时间过长( 6个月以上),往往影呐母牛的正常发情。有人统计黄牛产犊后第一次发情在60天以内的占21.2%,61~99天占51%,100天以上占21%。发情太迟的往往与犊牛吃奶有关。一般农村黄牛产犊后往往任其吃奶,长达半年以上。过长的喂奶期实际对犊牛的发育并不利,因为犊牛瘤胃的发育与早期大量喂草有关,早期补草料促进瘤胃发育,可使犊牛较早大量采食,加速生长发育。据试脸,带犊母牛在犊牛断奶后,多数可在10天内发情。

 
关键词: 犊牛 奶牛 饲养管理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