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育雏期采食量低下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6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62
核心提示:育雏期采食量低下的原因与应对措施雏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年鸡的抗病力和产蛋量、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乃至整批次鸡群的经济效益。采食量是影响雏鸡潜力充分发挥、体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本文围绕雏鸡采食量低这一主题从种鸡、饲养管理、饲料、应激、疾病等方面分析,供大家参考。一.种鸡方面1品种差异蛋鸡品种不同,体重、胫骨指标不同,营养要求不同,采食量差异也很大,例如峪口京红1号育雏期单只理论采食量累计155g,京红2号育雏期单只理论采食量累计148g,京红3号育雏期理论采食量累计132g,同样是中型褐

育雏期采食量低下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雏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年鸡的抗病力和产蛋量、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乃至整批次鸡群的经济效益。采食量是影响雏鸡潜力充分发挥、体重和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本文围绕雏鸡采食量低这一主题从种鸡、饲养管理、饲料、应激、疾病等方面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种鸡方面1品种差异

蛋鸡品种不同,体重、胫骨指标不同,营养要求不同,采食量差异也很大,例如峪口京红1号育雏期单只理论采食量累计155g,京红2号育雏期单只理论采食量累计148g,京红3号育雏期理论采食量累计132g,同样是中型褐壳蛋鸡,海兰褐、伊莎褐、罗曼褐、京红1号育雏期采食量也存在差异。

2雏鸡弱雏较多或有垂直传播疾病

如沙门氏菌、支原体、腺胃炎等。建议选择优质雏鸡如国内大型种禽公司商品代雏鸡(峪口、华裕、宁夏晓明等)及开口饮用液态维生素—胃动力。

二.饲养管理方面

1.育雏前期对温度、湿度控制不合理,当雏鸡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闷热难受、身体虚弱、中枢神经受到抑制,下丘脑采食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导致采食量下降,同时饮水量增加缓解热负荷。雏鸡羽毛生长不丰满,干燥粗糙无光泽、分布不均,身体消瘦。雏鸡解剖可见嗉囊、腺胃无料或有少量水,肠道细长,肠壁肿胀;当雏鸡处于高温低湿环境中,雏鸡体内的水分会通过呼吸散失,影响雏鸡卵黄的吸收和正常采食,严重时雏鸡会出现脱水现象。表现为脚趾干瘪,羽毛干燥、蓬乱,生长发育缓慢。

改善措施:看鸡施温,加强通风;饮液态维生素---胃动力增加采食量。

2.水线生物膜清理不彻底,滋生细菌,引起雏鸡拉稀,采食量上升缓慢。

3.育雏期料槽填料过多,长时间不清槽、匀料不及时,造成饲料结块、霉变,影响采食量。

4.雏鸡舍灯光分布不均、光照强度不够或光照强度过强,造成部分雏鸡采食量偏低。

三.饲料原因

1.饲料适口性差

饲料颗粒的大小要适中,最佳粒度直径在1.25-2.5㎜:颗粒料粉化率偏高,1.25mm以下的不得超过5%。

2.饲料原料差、饲料霉菌超标、霉菌毒素中毒

饲料原料不合格,高温腐败产生有毒物质,造成肝肾损伤,影响肠道正常消化机能,引起采食量下降;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解剖可见肝脏肿大、出血,甚至有出血泡,肝脏表现弥漫性灰白色坏死灶,肝脏边缘有粟粒大小的圆形、椭圆形灰白色,肾脏肿大,个别有尿酸盐沉积,脾脏弥漫性坏死。

应对措施:

选购正规厂家饲料,饲料储存在干燥、低温处;停止饲喂霉菌超标饲料,改换正规厂家优质饲料,并添加脱霉剂,饮水中加入5%葡萄糖、液态维生素,解毒、保肝护肾、补偿机体能量增强机体抵抗力;饲料中加入治疗肠道疾病的中药或抗生素。

四.应激方面

育雏期是免疫集中期,各种免疫应激因素多,造成惊吓引起的采食量低。临床可见采食量上升缓慢,零星死亡,鸡体消瘦,鸡爪发干、发白。

应对措施:

免疫时雏鸡轻拿轻放。免疫前中后连续饮用液态维生素三天,缓解免疫应激,增强机体抵抗力。

五.疾病方面

01

育雏期饲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造成饲料结块、霉变引起腺胃炎、肌胃炎。临床可见病鸡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料便,发育迟缓、逐渐消瘦,鸡群大小参差不齐。

病理变化:腺胃炎初期明显肿胀如球、腺胃乳头水肿有液体冒出,中期腺胃变薄、乳头不清晰或消失凹陷,后期溃疡、糜烂或呈布袋口一样,腺胃乳头分泌大量粘液。

对应措施:饲料勤添少喂、定期清槽,舍内定期消毒、水线定期冲理,防治霉菌产生,被雏鸡误食。

不使用霉变饲料。当发现饲料中霉菌超标或有结块时更换饲料,并添加脱霉剂类产品预防。使用杀灭细菌、真菌的药物,杀灭霉菌,减少霉菌毒素的产生。在发生肌胃炎、腺胃炎时,除了吸附霉菌毒素、杀灭霉菌外,同时要添加修复胃肠道的药物和液态维生素,帮助机体恢复消化道机能、补充营养物质,提高抗病力,防止继发感染。

02

鸡群病毒性疾病感染如新城疫、传支、流感等,引起采食量下降。

03

肠炎、球虫引起的采食量下降。

04

雏鸡感染绦虫、线虫等寄生虫引起的采食量低(地养雏鸡较多见)。

流行现状:雏鸡15日龄后易感,夏、秋季节易发,环境潮湿,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均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鸡群易惊群、炸群、采食下降、饮水增加,鸡群发育迟缓,均匀度差。病鸡表现呆滞、羽毛蓬乱,冠髯苍白,消瘦死亡,部分患禽出现共济失调或抽搐等神经症状。

解剖可见小肠粘膜肥厚、充血,寄生部位呈针尖大结节样病变,中央凹陷,肠黏膜出血,肠腔内有多量恶臭黏液,肠内容物中可见到绦虫节片及左右对称的带状绦虫虫体。

应对措施: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扑杀苍蝇、蚂蚁、金龟子等中间宿主。有计划地定期进行粪检,一旦发现绦虫节片及时驱虫、定期驱虫。

治疗方案:驱虫 盐酸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阿苯达唑,同时配合液态维生素,有助于肠黏膜的快速修复。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