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营销管理 » 网络营销 » 正文

硬伤频频 农村电商伤不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4-12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464
核心提示:农民蹲在田间地头,手里拿锄头,兜里揣着手机,电话一响,黄金万两,这是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美好愿景。然而在现实中,农民在电商创业路上却四处碰壁,伤痕累累。运输价格贵、信息不对称、品牌难树立等硬伤,都在紧紧地束缚着农村电商从业者的手脚,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硬伤一:运输费贵过农产品物流不通,创业之梦就会落空。运费超贵,导致许多农民在电商创业路上纷纷败退。上林大米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后,有点经商头脑的韦辉业灵机一动,就想成立电商公司,把村里种植的上林大米包装上市,实行点对点快递配送,精准快速地

农民蹲在田间地头,手里拿锄头,兜里揣着手机,电话一响,黄金万两,这是国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的美好愿景。然而在现实中,农民在电商创业路上却四处碰壁,伤痕累累。

运输价格贵、信息不对称、品牌难树立等硬伤,都在紧紧地束缚着农村电商从业者的手脚,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的创业热情。

硬伤一:运输费贵过农产品

物流不通,创业之梦就会落空。运费超贵,导致许多农民在电商创业路上纷纷败退。

上林大米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后,有点经商头脑的韦辉业灵机一动,就想成立电商公司,把村里种植的上林大米包装上市,实行点对点快递配送,精准快速地把产品送到城里的餐桌上。

起初,韦辉业干劲十足,四处上门联系镇上各家快递公司,欲议合作发展大计。然而,看到各家快递公司报出的收费价格时,信心满满的韦辉业就像漏气的气球,一下子就蔫了。

韦辉业与合伙人粗略一算,0.5千克上林大米装车价一般4元左右,快递公司却收取11元左右的运费。这就意味着,0.5千克上林大米配送到城里消费者餐桌上,成本至少要15元,这还不包括产品的包装费、人工费、宣传费等支出。

如此高价大米,怎么卖得动?有多少消费者愿意出这个价钱购买地道的农家生态米?韦辉业觉得成本高,没市场,创业热情也瞬间熄灭了。

运输费贵过农产品的现象普遍存在,犹如一只拦路虎,严重影响农民电商创业的热情,降低消费者购买的欲望。

对于运输费贵过农产品,物流快递公司也有苦衷。上林县白圩镇某家物流快递公司覃经理吐槽:“我们也知道农村电商市场很大,有钱赚,也很想开辟这个领域,既方便农产品卖得出去,也增加公司的营业额,可邮费居高不下的现象,也不是我们快递行业所愿意看到的。”

覃经理有难言之处,他自己投资在镇上开一间连锁加盟快递店,每年需要交一笔高昂的加盟管理费,加上车辆运输成本和各种各样的费用,一年下来硬性支出至少要30万元。

“我们的收费都是公司规定的,全国各地都是一个标准。如果我们擅自降低运费,自己就得倒贴。亏本生意,谁愿意做啊?”覃经理坦言,公司在镇上设立开展业务几年来,先后有100多个农民朋友上门来洽谈合作,但始终因为快递运费太贵,至今没有一个农民能通过快递渠道把农产品运到外面去。

从事农村电商多年的彭小姐说:“现在广西农村有许多富有特色的农产品,但是广西产品在网上销售占有量极小。广西农村电商从业者的实力太弱,经不起折腾。产品包邮嘛,划不来,不包邮嘛,消费者又难以接受,这是影响广西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硬伤。”

硬伤二:信息不对称很郁闷

城里人想吃农村原生态产品,不知道去哪里买。乡下人种出生态土货,却不知道拿去哪里卖。信息不对称,犹如厚厚的土墙,堵住了农民走上创业之路的步伐。

今年春节,上林县白圩镇文岭村吴家杰几兄弟过得一点都不爽。郁闷的原因是,他与几个合作伙伴用传统纯手工方法生产了一批天然红薯粉条,由于销路不广,产品积压成堆,大家情绪低落,无心过年。

吴家杰曾经开了一家生态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在淘宝网上开网店,在一亩田等农产品平台上销售,在一些公众微信号上进行宣传推广,甚至拿着红薯粉条进城吆喝,但是收效甚微。

手上明明有好产品,就是卖不出去,这也是周氏兄弟遇到的苦闷事。

村民周氏兄弟去年投资了10多万元,承包大片土地种植生姜,由于卖不出去,宁愿烂在地里,也无动于衷。

“往年的生姜1斤都卖到2块钱,今年就是2分钱,也没有人要。”周氏兄弟四处寻找销路无果之后郁闷地说:“等老板上门收购,往往很被动,没有可靠的产销对接渠道,只有死路一条。”

对于产品找不到销路,田东县九个农夫农商合伙人黄飞骁也深有感受:“网上供求信息多如牛毛,淹没很快,很难引起关注。只有找到有效的消费群体,才能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

“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供应信息,犹如守株待兔,很难逮住走过路过的消费者。”黄飞骁感叹:“几年来自己在网店上卖东西,基本上都是聋子的耳朵——摆设的,成交概率很低,大多数产品都是在朋友圈、吃货论坛等渠道精准推销出去的。”

“并不是会上网,就能开网店。”一位专业人士表示,目前不少人的电商观念还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对于电商经营环节中的策划、品牌包装、宣传推广以及销售、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并没有搞清楚。因此,农村电商从业者在寻找有效销售信息方面,仍存在大面积的盲区。

“我们都是土里土气的农民,读书少,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要我们创建一个有效销售平台,比登天还难啊。”许多受访农民都表示很受伤很无奈。

硬伤三:没有品牌更加无奈

没品牌,更悲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农民缺乏品牌意识,都不知道品牌为何物。

上林文岭村民吴可权有20多年的养鸡经验,每年都在田野养出原生态的稻谷土鸡,肉实皮脆,味道纯香,口碑在当地响当当。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从没想过要注册商标,树立自己的品牌,导致年年养鸡,年年原地踏步,收入没有多大变化。

去年末,吴可权在土鸡销售方面栽跟头了。一些商贩来收购土鸡时,明知道是好货,就是不肯出高价,还使劲压价,吴可权一气之下拒绝了大批买卖。如今,他还有200多只土鸡尚未出售,日夜操心销路。

与吴可权遭遇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村里覃氏兄弟自从注册了生态园商标,每年所养的土鸡没有出栏,就被提前订购抢光了。覃氏兄弟对品牌带来的红利喜出望外:“许多大老板来农村收购土货,都是冲着商标品牌来的。如果没有商标品牌,怎么能生财?”

有品牌,就好卖。在南宁市官塘菜市有家生态农产品专卖摊位,别人卖的红萝卜0.5千克1元多,该摊位却卖出8元,并且供不应求。

该摊位老板娘林小莉总结了一条经验: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只要有真实过硬的好产品,就不怕卖不出去。

为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产品,林小莉经常把产品送去权威机构做质量检测。每做一个样品检测,都需要花上一笔大钱,“质量硬起来,品牌才能树起来,花钱树立品牌值得,但需要顶得住各种压力。”

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许多电商平台都共同坚守一个原则: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类的农产品,必须证件齐全,如果额外有商标品牌之类的硬件,东西就更好卖了。

“在茫茫人海中,如何让别人一眼就看出你,就记住你,就喜欢上你,这是农村电商从业者必须思考和正视的问题。”业内人士指出,如今许多农民不注重品牌,不知道如何树立品牌,工商、农业、质监等职能部门应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力促我区农村电商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