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南方多地出现强降雨,全国提前进入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将继续持续,各地特别是南方地区需注意“清明”节气期间雨水突然增多对水产养殖的影响。“谷雨”节气过后各地温度会上升较快,但仍需防范“倒春寒”。根据近三年历史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情监测数据,4月份需关注以下疾病:
一、重点关注疾病
1.水霉病:主要危害鱼、虾、蟹等,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需重点关注。
2.白斑综合征:以往主要危害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养殖品种,但2014年和2015年,有克氏原螯虾主产地发生该病,白斑综合征感染宿主范围呈扩大趋势。广东、广西等沿海省份对虾主养区及江苏、湖北等克氏原螯虾主养区需重点关注。
3.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危害虹鳟等鲑鳟鱼类,发病水温为8℃~15℃,3个月龄内幼鱼较易发病并有大量死亡发生。北京、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集中流水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鲤春病毒血症:主要危害鲤鱼、锦鲤、金鱼等,发病水温在8℃~20℃,特别是在15℃~17℃易发生。北京、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江西、山东、河南等地需加强监测。
5.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鲤、鲫、鲂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发病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各淡水鱼主养地要重点关注。
6.小瓜虫病:主要危害淡水鱼类,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福建、广东、广西、湖南等淡水鱼养殖区需重点关注。
二、其他关注疾病
1.传染性脾肾坏死病:主要危害鳜鱼,该病流行水温25℃~34℃,最适流行水温28℃~30℃,气候突变、气温升高和水环境恶化,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部分鳜鱼养殖区发病呈上升趋势,江苏、湖北、广东等鳜鱼养殖区需重点关注。
2.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在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28℃为流行高峰。各草鱼主养区均需重点防控。
3.鮰类肠败血症:主要危害斑点叉尾鮰,该病流行时间跨度大,3~12月均可发病,流行水温为24℃~28℃,江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等鮰鱼集中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4.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鳗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多数种类的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天津、黑龙江、广东、陕西、宁夏等地区需重点防控。
5.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可引起对虾慢性“矮小残缺综合征”,沿海对虾主养区需加强关注。
同时,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常见疾病需提前做好预防。
三、防控措施
1.加强水产苗种检疫,从源头控制疾病。养殖业者要从正规苗种场购买苗种,确保不携带病原,保证苗种质量。
2.做好清塘消毒是全年防病工作的基础。要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体受伤。随着水温逐步上升,投饲量要逐步加大,投喂新鲜饲料,不喂变质饲料,杜绝水质恶化。
3.注意水质调控,防范“倒春寒”现象。根据水质变化情况,适时加注新水或增氧,定期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定期用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调节水质,有效去除池塘中的氨态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注意水温变化情况,对“倒春寒”现象多加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