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雏鸡育成率低的原因分析
1.1鸡苗自身因素
目前德宏州内没有种鸡场。所饲养鸡苗要从600多公里的省城昆明和更远的地方由贩卖鸡苗商运来。大多贩卖鸡苗商种蛋来源和孵化消毒情况不清,且长途运输。这些都是运动式育雏,采取边育雏边出售的方式,育雏环境十分恶劣,许多鸡苗在出售之前已感染了疾病。而且商贩在贩卖鸡苗时都是走村串户,流动十分频繁。因此,在运输和走村串户过程中鸡苗应激比较严重。更为严重的是经过发生疫病地区,还可能通过他们得到传播。还有部分商贩受利益驱使,误导群众,将弱雏、病雏贩卖给养殖户。
1.2饲养管理因素
1.2.1 育雏温度的控制
控制好育雏的温度对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甚至是健康。一般刚出壳的雏鸡的体温比成鸡的体温要低2~3℃,并且此时雏鸡的各种器官功能还不健全,正在发育之中,特别是抗寒能力、免疫功能较差。而农村广大散养户一次育雏数量都不多,育雏设备设施简陋。据调查。用废旧纸箱作为育雏箱或用砖块支砌的雏鸡脱温间占95.3%。这样育雏,一是箱内温度难于控制,易忽高忽低。温度过高,轻者引起雏鸡食欲减退,严重者可因脱水而引起死亡;温度过低,易诱发白痢、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引起雏鸡打堆而使部分雏鸡闷死。二是只注意防寒保暖而忽略了通风换气,易使箱内温度过高,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危害雏鸡健康。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1.2.2饲料的选择
由于缺乏科技知识。对雏鸡的饲料选择很随意。有的用碎米、碎包谷粒,还有的喂饭,更有喂米糠的,很少用全价饲料。而雏鸡自身生理机能不健全,生长发育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要求严格,饲料中营养含量不全或不足会影响其体质,降低抵抗力。还有的农户为节约成本,使用过期或发霉变质饲料,造成鸡苗死亡。
1.2.3饲养的密度
育雏箱内鸡苗的饲养密度过高,易造成箱内温度升高,空气污浊,有毒有害气体增多:密度过低,既浪费饲养资源,又易导致箱内温度过低。
1.3免疫程序和疫苗使用问题
目前危害我州的鸡传染病有鸡新城疫、禽霍乱、鸡白痢、鸡痘、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病球虫病。除球虫病要用药物预防以外,对常发传染病要按程序进行免疫。但由于宣传培训工作跟不上,仅有15%~17%的养殖户按程序免疫。在疫苗使用上,也常出现几户合用一瓶疫苗,共用一具注射器,且对注射器不消毒,不更换针头,常导致疫病传播。
1.4药物的添加问题
据调查,大部分养殖户自购入鸡苗后就在饲料、饮水中添加各种抗菌药物。这样会因长期使用抗菌类药物使病菌产生耐药性,不利于发生疾病时的药物治疗。而且药物本身产生的毒副作用还会对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长期或多次反复使用氯霉素会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等多种疾病。
1.5其他因素
1.5.1 管理粗放
不能及时发现疾病,待察觉时往往病情已较严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
1.5.2混养问题
普遍存在鸡、鸭、鹅等多种禽类混养,也有的将鸡苗与成年鸡混养。这样不利于疫病防控,也易增加疾病发生机率。2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为提高农村散养户饲养雏鸡的成活率。我们采取规范购雏、集中育雏。适时免疫,加强饲管,宣传培训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农村散养鸡成活率。
2.1 抓好雏鸡经营的规范管理
要求经营户持证经营。对通过技术培训和其育雏场所、设备设施验收合格的经营户发放动物卫生防疫合格证,实行定点销售。各经营户须从正规养殖场进雏,按规定科学育雏。雏鸡保温饲养到21(夏季)~28日龄(冬季)才能销售。
2.2按计划免疫
在饲料和饮水中定期添加预防药物,同时根据散养鸡发病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散养鸡免疫程序。在育雏阶段:1日龄时。翅膀下刺种鸡痘苗,马立克氏病疫苗皮下注射:4日龄时,新城疫Ⅱ系疫苗饮水:11日龄时。传支H120疫苗滴眼、法氏囊病疫苗滴口:20日龄鸡瘟疫苗刺翅。在分散饲养阶段:60日龄,新城疫I系疫苗肌注、禽出败菌苗肌注、左旋咪唑驱虫1次:90日龄时,禽出败菌苗肌注;120日龄。抗蠕敏第二次驱虫。2.3加强饲养管理一是对脱温鸡仍要注意保温。德宏州春季多雨潮湿,气温忽高忽低:冬季阴冷干燥。因此,采取各种保温措施,做好保温工作,确保顺利度过寒潮。二是不能突然更换饲料:分散后继续提供原用的全价料。防止农户有啥喂啥。致使鸡苗营养不良。体质下降。发生各种疾病。三是做好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垫料,清洗水槽、料槽,对鸡舍及周围环境经常消毒。四是防止猫、鼠等动物偷食雏鸡。
2.4做好跟踪服务
出售鸡苗时,造好花名册。根据免疫程序中规定时间。及时上门做好疫苗注射工作。同时要定时走访养鸡户,观察鸡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旦有鸡病发生,及时诊断,提出防治措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