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学名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顾名思义,该病以种猪群繁殖障碍和猪呼吸道疾病症状为特征,2006年高热病以来,曾被称为“猪神秘病”、“高热病”等名称。该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巨大,可引起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发病,临床症多表现为妊娠母猪的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弱仔,母猪不发情和仔猪整个生长发育阶咳嗽、呼吸困难、等特征,可造成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笔者在技术服务过程中,碰到一起由于引种母猪不当而导致猪场发生蓝耳病的案例,通过半年来的技术交流,猪场才逐步走向正规,蓝耳病的防控,离不开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1. 猪场背景
山东某规模猪场,2015年初,老板判定下半年猪价肯定回升,为了赶上猪周期,该场4、5月份连续从山东、河北两个猪场引入经产和头胎母猪(部分已经在妊娠阶段),恰恰这两个提供种猪的场是因为2014年全年的严重亏损而无法维持经营不得已进行的种猪低价销售。8月份开始,该场母猪出现母猪流产,死胎增多和母猪不发情和返情现象,仔猪28日龄左右断奶,45日龄左右保育仔猪难养,消瘦、咳嗽、死亡,保育成活率由以往的98%降至85%左右,并出现大量残猪。
该场母猪群免疫基本情况为:猪瘟普防3次/年,经典株蓝耳普防3次/年,伪狂犬普防4次/年,乙脑普防2次/年,腹泻跟胎产前2次;仔猪出生伪狂犬滴鼻,45日龄注射免疫,猪瘟30、60日龄2次,蓝耳14日龄一次,圆环、气喘不免疫。
2. 实验室检测
8月下旬开始送实验室检测,保育猪蓝耳、圆环病原阳性,一份副猪阳性。9月中旬检测猪群抗体,80日龄仔猪猪瘟抗体(二免后21天)阳性率只有25%,伪狂犬gB抗体阳性42%,蓝耳部分猪 S/P值大于2.5,母猪S/P值处于2.2以下,通过追踪6月份母猪抗体检测报告,发现有部分猪曾升高至3.0左右。
3. 进场观察及剖检情况
产房部分仔猪腹股沟淋巴结有黑紫现象,保育初期咳嗽,毛色发白,炸毛,精神较差,保育中后期和育肥生长猪咳喘较多,生长速度略缓。剖检保育仔猪,有蓝耳和副猪临床症状,80斤左右肥猪有蓝耳和慢性猪瘟症状。
4.防控方案
4.1 免疫调整
母猪群:蓝耳苗更换为基因缺失蓝耳病弱毒疫苗TJM-FM92株(由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间隔21天连续免疫2次,然后间隔30天再免疫一次;猪瘟在蓝耳首次免疫后10天左右加强一次,蓝耳二免后10天进行圆环疫苗免疫,30天后二免。
仔猪群:7日龄增加一针气喘,14日龄仔猪圆环和蓝耳同时免疫,蓝耳疫苗和母猪使用一致,30日龄猪瘟和该基因缺失蓝耳同时免疫,75日龄增加伪狂肌注免疫一次,其他不变。
4.2 保健治疗
主要是控制蓝耳病引起的继发感染,同时给猪群针对性的添加优质氨基酸多维。
4.3 加强饲养管理
发病期间严禁引种,淘汰部分高龄和奶水不好母猪,后备自己场内选育并进行免疫驯化;仔猪断奶提前至21日龄左右断奶,严格做到全进全出,不饲养无价值残猪;保持猪舍的通风、干燥,提供清洁、足量饮水,保持猪群合理饲养密度,场长加强巡栏,关键免疫必须亲自跟踪或操作。
4.4 持续跟踪不定期到场了解情况和评估生产状况。
5 小结与讨论
该场出现不稳定主要是由于引种导致,从不同的场引种后未进行隔离驯化(并且是经产或妊娠母猪)直接混群,引入了新的蓝耳病毒株,打破了原有蓝耳病毒株的平衡,继而导致猪瘟、伪狂犬免疫效果不佳,出现副猪等细菌病的继发感染。调整方案后,保育育肥猪开始略有好转,个别批次曾有反复,使用4个多月后,猪场生产成绩有了稳步提升,目前保育成活率达95%,育肥成活率97%(具体生产数据还在统计中)。
蓝耳病自1987年首发于美国以来,已经给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致病机理仍有许多不明,在防控方案和疫苗免疫上也有不同成功经验。由于蓝耳病的复杂性和危害性,蓝耳病的控制必须综合防控,引种和精液是导致猪场蓝耳病不稳定的重要要因素,所以要做好种猪群的防控,切勿盲目引种,后备猪做好隔离驯化;蓝耳病毒株多样,国内疫苗毒株也达7种,在疫苗的选择必须选择安全、高效、不留后遗症的疫苗毒株,并配以科学合理的免疫方案;由于蓝耳病是免疫抑制病,易导致猪瘟、伪狂犬等疫苗的免疫失败,所以要加强和严格饲养管理,并控制继发副猪、链球菌、支原体等疾病的感染,降低蓝耳病对猪群造成的影响;尽管生产成绩得到提高,但是不能忽视每年3-4次的血清学检测,做到未雨绸缪。刘秀梵院士曾经说过:“使用疫苗,需配合整体防控策略”,我也认为,要正确地看待和使用疫苗,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保证我们安全生产,立足于养殖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