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山东某规模化猪场蓝耳、猪瘟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疫情的病原及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对蓝耳、猪瘟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的疫情做出诊断并提出猪场整体防控措施。经过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及抗原、抗体检测对疫情病因进行确诊分析。结果表明,本疫情主要是蓝耳、猪瘟病毒和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同时根据抗体水平的检测发现该猪场免疫程序存在设计缺陷。由于该猪场疫情属于混合感染,进行防控时应从猪场整体考虑制定综合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养猪行业的规模化、区域化、集中化的快速发展,很多大型规模猪场迅速筹建,快速发展的背后出现的是基础硬件设施达标,而人员管理软件跟进不上。管理人员的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给疫情在猪场的发生滋生了温床。目前各个规模猪场管理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降低保育猪发病率,提高猪场生产性能指标,但是保育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一直是猪场的头疼问题。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是养猪业的两大“杀手“疫病,不仅对猪体造成严重损害,且所引起的免疫抑制问题常造成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或继发感染,导致疫苗免疫失败,造成治疗效果不佳。免疫抑制病毒与其它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是目前猪场临床上疫病发生最普遍,处理起来最为棘手的问题。下面介绍一起规模猪场发生蓝耳和猪瘟病毒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混合感染的治疗与控制措施。
1、发病情况
山东某养殖集团饲养种猪 3500 头,其中存栏 14000 头,属自繁自养猪场,已进行过蓝耳、猪瘟、伪狂犬、细小、乙脑、口蹄疫等疫苗免疫。2015 年 6月以来,保育猪及育肥猪相继发病,发病率可达90%,死亡率近 10%,经阿莫西林、强力霉素、林可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但收效不大,病情仍在蔓延。
2、临床症状
断奶仔猪和45日龄仔猪表现为精神倦怠、,拉黄色稀粪,腹式呼吸,个体腹部或耳尖发绀,其中54日龄左右伤亡严重,、患猪表现为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消瘦,被毛粗糙,皮肤苍白,体表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淋巴结尤为明显,部分猪皮肤上出现急性红、粉红甚至紫斑性的皮疹,后肢、腹部、耳部、嘴部皮肤发绀。有的后肢无力,行走摇晃,部分猪腹泻,严重的体温高达40~41℃,张口呼吸,呈现高度呼吸困难状态,猪舍卫生一般,食槽内苍蝇很多,猪体表较脏。
3、病理解剖
选取8头54日龄发病猪只,进行剖检取样,其剖检病理变化如下:全身淋巴结肿大,特别是腹股沟、肺门、肠系膜与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明显如紫葡萄样;整个肺脏与胸腔粘连,肉样病变,胸腔有粘性渗出物;脾脏肿大,边缘梗死灶;膀胱和肠壁有出血斑;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髓质及肾盂、肾乳头出血。
4、实验室检测
4.1 细菌分离鉴定
无菌取病猪的肺脏划线接种于血平板、TSA+血清+NAD上培养20小时,肺脏在TSA+血清+NAD上有半透明灰白色的大菌落如图1,革兰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两端深染的短杆菌如图2,初步判断疑似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挑取菌液进一步提取细菌 DNA,采用通用引物进行 PCR 扩增,结果显示PCR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鉴定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如图3。
4.2 药敏试验
取分离菌株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 Kirby-Bauer 法进行药敏试验,共检测 10 种原料药,其中 10 种单方原料药药敏纸片购自北京九州天瑞科技有限公司,检测结果见表 1。从表中可见单方原料药中除了头孢噻呋为高敏外,有3 种为中敏,4种为低敏感,2种不敏感药物。
4.3 病原PCR检测
采集发病病猪扁桃体、肺组织,用猪瘟、蓝耳、圆环、伪狂犬相应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 PCR 检测,结果显示蓝耳、猪瘟为阳性,圆环病毒和伪狂犬病原检测为阴性。见图4。
4.4 血清学检测
采取50份血清分别进行猪瘟、蓝耳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场种猪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保护要求且离散度小,说明现行种猪免疫程序可行;但仔猪的蓝耳,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合格率偏低,且离散度大,说明免疫程序存在问题,54日龄发病保育猪蓝耳病毒检测为阳性也说明这个问题。
5、诊断及整体控制措施
5.1 诊断结果
根据猪场发病猪只临床症状、病理剖解、细菌分离鉴定及实验室抗原、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本次感染主要是由蓝耳、猪瘟病毒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引起的混合感染。
5.2 猪场整体控制措施
5.2.1发病猪只控制方案 对于现在的存栏病猪,隔离到一定区域饲养,同时直接淘汰病弱残猪只,减少大量排毒猪存在。隔离的发病猪只由专人独立饲养管理,不允许窜入本场,其他饲养人员,不得到隔离舍。把饲喂的干料换成湿料,群体在水中加多西环素和替米考星投饲,连续使用一周。对于发病严重猪只选取头孢噻呋注射治疗5mg/kg体重,连续使用3天。
5.2.2加强生物安全措施 实施隔离政策,产房、保育、育肥分区管理 ,各区人员不得窜栏,工具不得窜用,工作服分开放置。特别是保育育肥舍人员独立,不得进入其它栏舍,工具、工作服分开。猪只实施彻底全进全出,不允许留栏或回头或并栏,尤其产房和保育。同时粪便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全场带猪消毒,每天两次,连续一周。
5.2.3疫苗免疫程序调整 由于猪瘟、蓝耳病毒抗原检测为阳性,说明本次疫情猪瘟、蓝耳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且整个保育猪只猪瘟、蓝耳抗体水平参差不齐,离散度偏高,猪群生产性能极不稳定,应对除种猪外的未发病猪群紧急接种猪瘟活疫苗。同时调整其猪场现有免疫程序:种猪群建议猪瘟跟胎免疫;蓝耳活疫苗免疫妊娠时期(50日龄)免疫取消,保留14日龄与仔猪一起免疫。由于猪群中存在有猪瘟野毒散毒猪只,建议短期内新生仔猪群猪进行超前免疫(至少3个批次),同时根据采集血清样本猪瘟抗体检测建议首免日龄调整到25日龄左右,首免1月后进行监测2免;对于蓝耳活疫苗免疫建议取消40日龄免疫,仅保留14日龄免疫1次,减少因多次免疫对猪群整体免疫系统的应激和猪只自身抵抗力的降低。
结论: 笔者10月份回访,该规模猪场经上述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猪群生产性能各项指标趋于稳定,不再有新疫病发生。从此次该规模猪场疫情发生和控制来看,猪场在疫病防控上不能掉以轻心,在夯实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也需要提升疫病防控相关知识,同时适时监测评估猪场免疫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适应本场的免疫程序对猪场业绩的提升和生产的稳定至关重要。只有从猪场管理细节着手,及时补缺查漏,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因疫病发生给猪场造成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