锰缺乏症是以骨的形成障碍,胫骨短粗和生长发育受阻为特征的疾病。锰是多种酶的激活剂,为正常骨生长所必需。
一、病因
地区性土壤缺锰,其作物的籽实含锰量很低,加之日粮中锰添加不足;禽类与哺乳动物相比,对锰的需要量高,但其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锰的缺乏;日粮中钙、铁、植酸盐、磷过量时,能降低锰的吸收利用,促进本病的发生。
二、主要症状
胫骨短粗为其特征。胫跗关节异常肿大,胫骨远端和跗骨近端向外弯转,腿外展,常一只腿前伸、后伸或侧伸,关节面光滑,使腓肠肌腱从跗关节的腱槽中脱出,腿曲屈而无法站立瘫痪在地,无法采食而饿死。成年母禽产蛋量、蛋壳强度、种蛋孵化率均明显下降。雏鸡运动失调,受刺激时尤为明显;头前伸或向下弯,或缩向背后。
三、防制要点
(1)合理搭配日粮,适量添加含锰量较高的糠麸(米糠中含锰300毫克/千克)、小麦等,禽饲料锰的参考值为:每千克饲料中鸡45~60毫克,鸭50毫克,火鸡70毫克。
(2)对出现症状的禽群,每千克饲料添加0.12~0.24克硫酸锰或用1:3000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每天更换2~3次,饮2天,停2天,再饮,连用1~2周。
(3)饲料中钙、磷含量高者应降至正常标准,并向饲料中增补%的氯化胆碱和增加复合维生素的用量。
(4)高浓度的锰(3×10-3)可降低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压积及肝脏铁离子的水平,导致贫血,影响雏鸡生长。过量锰对钙、磷的利用有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