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仔猪黄白痢的根本解决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08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30
仔猪黄白痢在当前和过去的生产中一直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损失巨大;现在的防治手段很多,但基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长期困扰养猪业的难题之一。仔猪为什么会出现黄白痢?下面从根源上做个分析:一、仔猪黄白痢之所以严重,根源在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猪能在千万年来优胜劣汰的选择进化中生存下来,是有其自身解决办法的。哺乳期的仔猪自身免疫机制不健全,对黄白痢的预防,主要是靠母源抗体的保护;初乳中富含IgG、IgM、IgA等免疫球蛋白,常乳中仍含有IgA和其他一些免疫因子等,一直保护到断奶,断奶后失去母源免疫保护,而仔猪自身日渐完善的免疫机能,可相对起到免疫保护作用。二、研究表明,畜禽在刚剐出生或孵化出壳时,肠内是无菌的,出生几小时后才逐渐被一系列细菌定植;因此,仔猪大肠杆菌的感染主要来自母源感染和外界感染。产后三联症严重的母猪,不但母源免疫保护不佳,更因大肠杆菌的垂直传播,而造成仔猪黄白痢发病率特别高。因此,母猪是仔猪黄白痢预防的关键。传统的预防措施有那些?为什么预防不住呢?为什么越预防越差呢?一、母猪药物保健。比如,产前产后大量的抗菌素药物的预防使用,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减少了黄白痢的发生;但不可避免地将耐药菌株垂直传染给仔猪,导致治疗效果差。另外药物保健破坏了体内微生态环境,抑制了母猪先天的免疫机能,长期来看,更加重了黄白痢发生的机率和损害程度。二、仔猪药物保健。片面使用药物保健如三针保健,暂时有一定效果,可同样破坏了仔猪脆弱微生态内环境平衡。不但药费高而且损失大,容易产生耐药菌株而常驻体内,容易陷入治好了又反复的恶性循环。三、过度消毒。造成过于洁净的体外环境,使母猪不能得到有效的抗原刺激,难以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而仔猪的免疫发育也不得到相应病原的刺激和适应。四、过于看重疫苗。疫苗只有通过健康免疫机制,才能产生有效而持续的特异性免疫,比如抗体等。五、片面依赖疫苗药物消毒剂。这是舍本逐末的错误方法,一方面培养了耐药菌株、超级病菌;一方面破坏和抑制仔猪自身免疫机制的发育和完善,人为地扩大了仔猪断奶前后免疫断档,也使断奶后在疾病防治方面将面临很大的困难。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如果我们继续按照传统的方法去解决黄白痢是养不好猪的。只会导致整个猪场的免疫逐渐下降,不但黄白痢的问题解决不了,而且猪场存在爆发恶性传染病的隐患非常大。要解决黄白痢,必须改变观念!放弃现在的母猪、仔猪药物保健,乱消毒乱用疫苗的这种做法,从根源上入手完善免疫机能,才可以把猪养好。根源性解决方案首先、通过免疫保健技术,使母猪免疫机制的健康得到全面保障。比如使用奥得曼-A、牲命1号或母猪大莊素等,可极大地改善了母猪的抗病力,向仔猪提供大容量高质量的母源免疫保护(包括大肠杆菌抗体在内)使仔猪获得良好的继承免疫力。而母猪免疫力的全面提高又降低了产后三联症的发病率,也减少大肠杆菌等病原体的垂直感染。其次、配合体内外环境净化技术,比如护仔安或护舍安等,一方面抑制了仔猪易感病原体的生长繁殖,保持体内微生态环境的平衡;一方面创造了干燥清洁,病原体难以生存的积极向上的小环境。通过免疫保健和体内外环境净化可从根源上彻底解决仔猪的黄白痢问题。黄白痢问题也是猪群健康的晴雨表,它反映了该猪场猪群的健康度,尤其是母猪群的免疫健康程度。经常性发生黄白痢的猪场,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其它传染病也可能比较严重。猪病复杂繁多,但如能辩证地、整体地,从猪体内外生态的角度去分析,往往就能找到它的根源所在。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