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肉鸡的疾病又有了新的变化。笔者在山西太谷、平遥、运城等地肉鸡疾病诊疗中,发现肉鸡普遍存在拉稀、采食量下降,粪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增重减慢等情况。为此我们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查、分析,诊断为肉鸡肠毒综合征。现将诊疗报告如下:
1. 鸡群的发病特点
无论是地面养殖还是网上平养都有发生本病的情况,本病多发生在20~40日龄的肉仔鸡,有时10日龄的小鸡也可发病,而且发病多集中在30日龄左右,尤其在28日龄饮用法氏囊疫苗以后。发生和曾经发生过球虫病的鸡群发病率较高,长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大量多维电解质或鱼粉的鸡群易发生,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或患细菌性肠炎的鸡群多发此病,饲料突然变换,饲养管理差饮水不洁也是引起本病的原因。
2.主要症状
本病发病初期,鸡群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精神正常,食欲正常,死亡率也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刚开始时有个别鸡的粪便变稀,不成形,粪便呈黄色并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正常。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采食量下降(10%~20%),有个别鸡尖叫疯跑,但大部分鸡只精神状态良好,养殖户常以为是球虫,但用球虫药效果不理想,增重比正常低20%-40%,往往在45日龄出栏时,体重只平均到2.15~2.35kg之间,经济效益差,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
3. 病死鸡剖检变化
通过对病死鸡的解剖发现,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肠道。小肠直径增大,肠道的浆膜表面可见出血点,出血斑,肠腔肿胀,肠粘膜增厚,呈麸皮样,容易剥离。有些肠壁由于粘膜脱落,而变的极薄,肠壁变脆,前段充满了混有未消化饲料碎片的水样内容物,后段充满了桔红色的粘液样物质和未消化的饲料,肠内容物呈柿子样、鱼肠样或胡萝b样,个别鸡腺胃粘膜肿胀,心冠脂肪点状出血,个别表现法氏囊肿胀。
4. 疾病诊疗
根据以上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诊断为肉鸡肠毒综合征。该病是近年来流行于养殖场的。种以肠道症状为主的流行病,此病的发病机理尚未清楚,临床报道也很少,在肉鸡肠毒综合征的发病鸡群中,常常有多种疾病的继发,如大肠杆菌、非典型性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从而使该病对肉鸡养殖业的危害显的非常巨大。对于此病的可能致病源根据报道认为是由于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根据目前从临床分离情况看,本病主要是由魏氏梭菌、厌氧菌、艾美尔球虫以及继发非典型性新城疫、法氏囊等病毒性疾病所致。
5. 预防措施
减少和有效控制应激因素的发生。肉鸡由于其生长速度快,抗应激能力差,所以在养殖过程中特别要重视管理工作,减少应激因素。如密度过大,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突然换料,转群,免疫等就会造成肉鸡的生理机能发生改变,特别是造成胃肠道粘膜损伤,粘膜上皮变性,坏死。影响机体对钙、磷、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造成肉鸡生长不良。因此,为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管理环境,搞好饲养管理是克服本病的关键。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D、E和微量元素全价饲料,有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减少肉鸡发病。中西药的交替使用。如果长期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不仅杀死了肠道内的致病菌,而且有益菌也遭到了破坏,导致肠道菌落失调。而中草药作用机理是通过调理,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兴奋神经系统,可以加快机体新陈代谢过程,刺激机体造血机能,促进细胞新生,增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总数;加快机体获得营养物质的速度,增加白细胞总数,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及HI效价,从而增强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饲料利用率及其生产性能。因此中草药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无耐药性、无残留,不会破坏肠道菌落。
6. 治疗
本病的治疗主要从抗菌、抗厌氧菌、抗球虫、抗病毒、纠正电解质平衡以及修复肠道粘膜来进行综合治疗。一般抗菌药要选择内服吸收少的药物,如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硫酸锌霉素等。这样可使药物在肠道内保持较高的浓度,以利于杀菌,同时药物在肉鸡体内的残留亦可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厌氧菌效果较好的药物有甲硝唑、地美硝唑。抗病毒药可选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球虫药可以用地克珠利、磺胺喹恶啉钠、磺胺氯吡嗪钠等。调节体液平衡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如添加电解质、多种维生素。另外,也可添加饲用微生态制剂来改善肠道内环境消除自体中毒,保持肠道菌落的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