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 正文

冬季如何鸡传染性鼻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18  浏览次数:234
核心提示: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分布广泛,发病率较高,病程长。2008年10月15日,我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分布广泛,发病率较高,病程长。2008年10月15日,我市某鸡场饲养的150日龄产蛋鸡产蛋率下降20%左右,鸡群采食量下降,流眼泪,打喷嚏,流鼻汁,眼睑部水肿,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是由鸡副嗜血杆菌引起的鸡传染性鼻炎。
1. 发病特点
该病发生虽无明显季节性,但于秋冬、初春时节多发。气温突然变化,鸡舍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鸡群过分拥挤,饲料中维生素缺乏,严重的寄生虫和支原体感染都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因素。该病主要由病鸡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泄物传播。病原菌在感染鸡的鼻腔和眶下窦黏膜上生长繁殖,随鼻液排出。排出的病原菌通过空气、尘埃、饮水饲料等传播。被病原菌污染的饮水常是鸡群初次暴发该病的主要原因。
2. 临床症状
轻者仅见鼻孔中有稀薄如水样鼻液,打喷嚏,眼眶积聚泪泡;严重病例,鼻腔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状分泌物,变浓稠并伴有臭味,干燥后于鼻孔周围凝结成淡黄色结痂,呼吸困难,病鸡常摇头,并不时用爪搔鼻喙部。病鸡面部发炎,一侧或两侧眼周围组织肿胀,炎症蔓延到气管及支气管和肺部,引起呼吸困难和哕音。病鸡食欲减少,精神不振,产蛋量下降20%。
3. 实验室诊断
3.1 镜检
取病鸡眼、鼻腔、眶下窦分泌物,涂片染色后镜检,可见球形、球杆状、长杆状、分枝状或两极染色的革兰式阴性小杆菌,无荚膜、芽孢和鞭毛。
3.2 细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采集病鸡鼻腔、眶下窦分泌物,均匀涂布于血液琼脂培养基上,然后再用葡萄球菌在培养基上划一直线,将培养皿放在CO2培养箱内密封,使其内含10%左右CO2,在37℃环境下培养24小时一48小时,在葡萄球菌菌落附近长出细小的卫星菌落。在45度折射光线下,通过低倍(20倍左右)显微镜观察,呈青灰色小菌落,边缘可见有黄绿色虹彩。
4. 防治措施
首先,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鸡舍要注意防寒防湿,注意通风良好,注意气候变化,鸡群不要过分拥挤,搞好鸡舍内外清洁卫生,保持用具干净。注意饲料的营养全面,并多喂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同日龄的鸡群混养。病愈康复鸡不要留做种用,应与健康鸡群分开饲养或淘汰,以免传播病菌。发病鸡舍要彻底消毒,方可引进新鸡饲养。
其次,做好免疫接种。本病的疫苗均为灭活菌,应用鸡副嗜血杆菌预防该病有一定效果,种鸡和蛋鸡一般采用二次免疫。第一次在30日龄一40日龄,第二次宜在110 Et龄一120日龄接种,可以保护鸡群度过整个产蛋周期。由于鸡副嗜血杆菌含有内毒素,疫苗接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故在免疫鸡群时要注意只接种健康鸡群,感染该病的鸡预防时要在治愈后进行,以降低该病复发的可能。另外,该病原菌各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因此最好采用多价苗进行预防。再次,发生该病后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其中磺胺类药物是治疗鼻炎最为有效的,可使用磺胺二甲氧嘧啶,以0.05%比例溶于加有小苏打的饮水中,连饮7天,也可用链霉素,按成鸡0.1~0.29拌料,连喂3天一4天。另外,由于鼻炎易复发,应在间隔3天一5天后重复一个疗程,以进行巩固治疗。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